小弟是從小移民北部的天龍人, 幾年前去高雄拍婚紗真的覺得愛河弄得很好, 比台北的淡水河好很多, 人也較台北熱情, 不會那麼冷漠. 高雄確實是有在進步, 只是可能先從看得到的開始. 至於可運用的錢, 比起其他縣市一定要好得多.
前面有網友提到強制一些公司移動到南部, 我們是民主國家, 不可能作出極權國家的行為, 但是遷都可能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把一些政府機關移動到南部, 應該會有些幫助吧?
製造業提供的工作機會相當多, 確實一時間很難用其他產業完全補起來, 現在就算工廠回來, 年輕人也寧願開珍珠奶茶店而不願去工廠了. 這個已經回不去了, 在其他國家也是一樣. 當共產國家覺醒開始玩起資本主義那套之後, 由於玩家變多了, 所有原本玩資本主義的國家都有同樣的問題.
企業生存求的是差異化, 國家也一樣, 城市也一樣, 我們覺得過得辛苦是因為和鄰近國家的產業差異化不足.
製造業走後留下來的洞只能慢慢由不同的產業積少成多去補起來, 台灣相對於韓國的優勢是中小企業多樣化, 缺點是缺乏巨型企業. 所以就業機會只能由不同的產業積少成多.
高雄的優勢: 海港, 熱情的人民
可以做的或許:
前面有大大提到的遊艇製造業是一個, 造船確實是海港原生的一項產業.
另外軟體業, 台灣其實沒有真正的軟體業, 就算是台北的南軟裡面也有很多是金融業或硬體外商, 軟體業能提供一些就業機會, 但是頂多幾千人就很厲害了.
電影工業或許是另一個, 不過這方面台灣弱太久了, 這兩年才開始又有些起色.
義大世界代表的遊樂業也是一個選項, 但是品牌還不夠全球化, 迪士尼已經太多了, 但是可以爭取一些非迪士尼但也是世界級的主題樂園, 像環球影城.
醫療健診搭配旅遊, 我們的醫療水準相對於左岸好很多, 也是可行的方向.
至於博奕, 小弟是比較擔心黑道入主.
一個天龍人的外行建議...
01乃嘴砲者的天堂, 取暖者之地獄.
http://tw.mall.yahoo.com/store/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