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院長與學者反 國光石化 怎不開放 六輕 竹科 中科 南科 全面登陸

HappyDavid wrote:
如果一個農夫25歲生一個小孩, 這個農夫43歲時, 就會有兩個人力可以投入生產, 但是問題來了...

"一塊田不會因為有兩倍人力投入就有兩倍回收".


以現在地球的人口和污染的狀況

糧食和水長遠來看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現在地球人口60多億很多地方糧食已在短少

在增加十億人口一定會出問題

別以為永遠有便宜的糧食

生產的食物是不會增加價錢可以翻倍漲

一直相信我們這一代一定會看見高價糧食的時代來臨

農業未來才會是最賺錢的事業

真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是糧食和水的戰爭

到時候 搶娘 搶銀也沒屁用 最重要是搶糧食

突然想起一部老電影 水世界

彰化種的米 養值的魚類台灣人都有機會吃到要是污染?
很多人都把八輕跟台灣就沒有汽油 做連結
殊不知 目前台塑跟中油 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油品 都是外銷
就算不開發八輕 台灣的汽油仍然可以自給自足

進口汽油要關稅 進口原油卻免關稅
於是乎財團 利用進口原油提鍊成各式油品出口
其中絕大部份的利潤都被財團賺走了
但是六輕七輕八輕對於土地所造成的負擔
卻是全台灣人必須承受

全世界GPD比台灣高,卻沒有石化業的國家有一堆
這證明了發展經濟跟石化業沒有絕對關係
政府三天兩頭說要節能減炭 說要產業轉型 又說要國土保育
為何要走回頭路,發展高污染工業?
只為了讓財團能賺更多的錢????

kohonen wrote:
核四明明停工110日,何來兩年呢?又在隨口說說
又沒人跟你在討論核能跟火力的問題
我說的是核四早知道要花兩千八百億(不算十幾年的政府舉債的利息)跟十幾年的工時卻還沒完成
當初絕對沒人會支持興建核四

你說因為核四延宕,所以加蓋了一堆火力發電廠
你自己不就把核四最大的問題說出來了嗎?
一個核能廠興建來不及的時候
火力發電廠接手救援,從做完決策,規畫,興建,甚至還發電好久,結果核四還沒蓋好
不扯環保,光經濟效益就知道核四絕對不划算
你還贊成蓋核四嗎?

另外最尖峰時段都有15%的備載容量
當初會說台灣缺電也太過火了吧
不是政府創造出來的假需求嗎?

你要扯co2排放,我跟你說,我在意的是2800億的舉債
在台灣今明兩年中央政府即將舉債到達上限的時候
回顧核四絕對是最錯誤的決定


核四停工110日, 造成工期延後兩年, 你不知道嗎?XD

==

台電員工指出,從上次停工經驗就可知道,包商解約後重新續約是一大麻煩,核四廠已經完成的土木、鋼構也要全面檢查後才能重新施工。上次停工三個多月,造成核四工程必須延後兩年完工,帳面損失卅多億元,還有許多無形、無法計算的損失;若要停工八個月以上再等待明年船期,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計。

【2003/04/11 聯合報】

==
誰隨便說說?

「我說的是核四早知道要花兩千八百億(不算十幾年的政府舉債的利息)跟十幾年的工時卻還沒完成)」
核四原本預估的經費是一千七百億, 第一次停工造成直接損失35億, 追加工程經費200億, 延後完成利息損失181億
奇怪, 你不怪停工造成損失, 反而怪起核四本身?
要說錯誤, 兩次停工才是最錯誤的決定

我說核四延宕, 是說核四從規劃到興建, 前前後後搞了二十幾年
如果沒有這二十幾年延宕, 核四早就上線運轉了
結果台灣這二十年只好蓋一堆影響環境更嚴重而且發電成本更高的火力發電廠
不管從環保角度看或從經濟角度看, 當初拼命擋核四才是最錯誤的

15%的備載容量你以為很高嗎?
基本上台灣的法定備載容量是16%, 這還是這幾年才從20%降到16%的


不管你在意的co2還是2800億
當初核四延宕才是最錯誤的決定

Steve Jobs wrote:
你這消息從哪來的阿??
正確訊息應該是這樣吧
兩年前沈世宏接掌環保署時,環評委員會當時就認為應該採二階段環評,但沈世宏堅持一階段環評,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你不說我都不知道, 原來沈世宏2006年6月30日已經是環保署長了呢XD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前言: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七星基地開發案(以下簡稱中科三期),2006年6月30日通過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事後6位農民不滿環評草率過關,委託律師林三加控告環保署,指環評審查過程不但行政力介入,且關於居民健康風險、地下水汙染及農業用水都未評估,主張環評審查無效。
beck5281 wrote:
很多人都把八輕跟台灣就沒有汽油 做連結
殊不知 目前台塑跟中油 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油品 都是外銷
就算不開發八輕 台灣的汽油仍然可以自給自足

進口汽油要關稅 進口原油卻免關稅
於是乎財團 利用進口原油提鍊成各式油品出口
其中絕大部份的利潤都被財團賺走了
但是六輕七輕八輕對於土地所造成的負擔
卻是全台灣人必須承受

全世界GPD比台灣高,卻沒有石化業的國家有一堆
這證明了發展經濟跟石化業沒有絕對關係
政府三天兩頭說要節能減炭 說要產業轉型 又說要國土保育
為何要走回頭路,發展高污染工業?
只為了讓財團能賺更多的錢????


看來我前面那篇是白講了...
殊不知?是誰殊不知啊...

我把前面那篇再發一次

=======================
把中油跟台塑的外銷比例平均, 說有55%外銷, 這算數還真不錯
台塑的油品外銷比例七成多, 石化原料只供應集團內部使用, 剩餘全部外銷
中油汽油幾乎全部供應國內市場
石化原料則供應國內和桐、李長榮、長春、大連化工、亞聚、長興、國喬、台苯、台聚、東聯等幾十家業者

結果你說國光石化大部分幫別人生產?

臺灣人果然很nice

========================

把外銷七八成的台塑跟幾乎都是內銷的中油平均起來
然後說50%的油品外銷, 你的數學還真的是不錯

"就算不開發八輕 台灣的汽油仍然可以自給自足"
你不知道八輕就是要取代營運三十年設備老舊、除污能力較差的三輕跟五輕嗎?
如果八輕不蓋, 三輕跟五輕又依原計畫關閉, 台灣的汽油還可以自給自足嗎?

你說"全世界GPD比台灣高,卻沒有石化業的國家有一堆"
請問是哪一堆, 國內產業以什麼為主, 汽油跟電力價格多少?
IBIZA0408 wrote:
看來我前面那篇是白講...(恕刪)


在補充一點!中油好像有簽啥回饋協定之類的台塑也有但約沒榜很死?所以要以國內銷售為主~

台塑基本上是外銷為主~商人阿!哪裡賣的好就賣哪...

臺灣現今賺錢的幾個產業...哪一個不用到石化或水和電...

說在多
也沒看到版上幾個是從事農漁業的
要愛地球
先把自己的電腦給關了吧
kohonen wrote:
偷偷告訴你六輕雖然沒...(恕刪)


你那個外移十萬人的數據哪來的?
雲林有那麼多人嗎
如果羨慕宜蘭靠觀光和農業就賺翻了
歡迎移居來宜蘭啊
當初建雪隧的時候
不是一堆環保人士在靠夭說破壞水脈什麼三小的嗎
問那些環保人士後來來宜蘭有沒有走雪隧啊
尤其是那個什麼黃春明
不是發誓不走雪隧嗎
結果演講來不及
還不是走雪隧
被記者追問的時候
還笑笑的說
反正都走過一次了,以後會常走雪隧
永遠看不起那些打嘴砲的環保人士

andy9999 wrote:
院長與學者反 國光石...(恕刪)


現任經長說:台灣有需要石化產業---------------------->經濟學基楚: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意思是:台灣人就不用呼吸氧氣了 大家好去死一死----->環保基儲:自然有限 人不該活

什麼高規格環保
人家拜耳那樣先進的環保技術都會有污染產生
何況台灣製
當最後一條河被污染了、最後一顆樹被砍了、最後一條魚被捕了,人類才會發現金錢原來是不能充饑的/克里族印第安人預言
nickhus wrote:
現任經長說:台灣有需...(恕刪)


我覺得呢 還是不要建好了
一些會汙染的焚化爐 掩埋場 發電廠也關廠好了

然後
垃圾往哪丟 電力不夠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
五十年前沒有這些 人還不是過的好好的
選我選我選我選我選我選我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