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便利的生活~北京生活機能數位化兩例分享

國情狀況需不需要才有可能普及

我國便利商店很方便

阿宅的話讀卡機一插電腦就可以轉帳了

也不一定要出門

大賣場的話就看商家的作法

願不願意花錢改進

所以我就只當新奇事物看看就好
lien291
EatteaPP wrote:
到大陸去享受言論管制,餐餐吃河蟹,上不了無名,看不了FACEBOOK
搜尋個六四、五三、法輪功就被GFW斷線(請自行參閱wikipeida說明)
在台灣享受慣自由的你我,只怕沒幾個可以忍受

david751008 wrote:
我從不否認,中國某些城市比台北還要先進,物質生活也贏過台灣。
但我並不會因此就想過去那些城市(北京、上海等等)住。

政府選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他們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
隨便舉個例子,上海到北京八班列車只有一班是便宜的普快列車(1462次 硬座只要88元人民幣)
其他都是特快列車,最低票價從179RMB起跳(硬座)。
對於很多民工而言,像春運這種時期必須回家鄉,就只能搶像1462次這種普快的車票。
隨著動車組的加入運行,時刻表不斷提速,這種綠皮普快車愈來愈難見到
請問這些民工該怎麼辦?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買個火車票就快精光了嗎?
這種事情在上海也好、北京也好、廣州也好,要見到並不是難事。
而火車票只是冰山一角......

或許台灣進步的力道遲緩了,但我想說,當我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進步稍微遲緩是有可能發生的。
當然我們有相當多值得反省、改進的地方,我絕不否認。政治上的因素讓我們在很多決策上可能受到阻礙。
但是我要說,台灣人必須要堅持某些事情。

我認為,上海很進步,中國有很多城市很現代化,有很多方便的地方。
但我更覺得,一個適合人居的城市,應該要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希望我能在這個城市以合理的價格買到房子。
我不希望我還要教我弟用無界上youtube看印度麥可唱硬了硬了
我不希望我要用自由門上維基百科找資料做為學校作業的參考
中國很進步,也還可以進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
我們可以認同別人的進步,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但我們也要堅定我們所堅持的東西。
或許這些東西,正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們說到重點了!!!! 我本人也在大陸住了幾年(目前在四川成都)
關於言論自由,真正的言論自由包含了言論、媒體、網路、集會遊行、政黨...等等的自由
所以我還是認為台灣好
說真的,當以前我在台灣工作時
總覺得台灣這裡不好、那裏也不好(因為以前常去日本,所以常常拿台灣跟日本比較)
但在大陸生活那麼多年,真的還是覺得台灣最好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而感到自大與驕傲)
媒體亂代表台灣的媒體是全世界最具有媒體自由的(BBC和CNN都有報導過)
台灣人民可以接受不同於自己的聲音和政黨代表這是多年民主下的成果
反觀大陸,當你說老胡或老溫不好,你真的會被另一種聲音給活埋
而樓主PO出來的是對岸的"首都"
而且還是舉辦過奧運的城市,如果舉辦過奧運的城市還比台北市落後
那真的全中國人都會沒面子的
大陸某些城市的確是比台灣進步很多
但進步與落後的城市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台灣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無奈的是民主制度有民主制度的缺陷
我在這裡研究了很多文化、社會現象
發現很多社會現象和文化都是長期的政府教育和理念催生出來的
很多人都說未來中國會比台灣進步
這點其實我不怕,因為比台灣進步是"應該"的
其實我不怕的原因是因為"不可能"
台灣2300萬人裡可以出一個周杰倫,但中國13億人口卻出不了一個周杰倫
台灣那麼小,綜藝節目就好看得不了,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卻沒一台綜藝節目能入目
連對岸的人都在優酷網和土豆網關觀看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桃色蛋白質、國光幫幫忙......等等的節目
就連北京奧運的鳥巢、水立方、北京首都機場、上海世博會(當地人都稱傻B會)這些大型公共建築也是請老外來設計
中國13億人口難道出不了半個人有這種美感去設計嗎????
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教育理念"的問題
中國到現在還在培養"考試機器"
但台灣呢?已經開始慢慢跟著歐美走向培養"具有創意的人才"

記得前幾天看一篇商業週刊的報導
進的了哈佛的學生,竟然是六科被當掉的學生
後來才搞清楚,讀書厲害的人未必進的了哈佛
因為哈佛要的是有領導能力的學生
這就是西方與東方教育與觀念的不同


各位放心吧,
1. 硬體雖然再怎麼進步,但在被限制了應該自由而沒自由的東西 (其中包含了思想)
2. 什麼都只會抄襲別人而不願意花心血去創造
再怎麼進步,永遠只能FOLLOW,不可能LEAD的
就像嚴總的納智捷廣告台詞一樣,台灣要的是LEAD,而不是永遠FOLLOW
中國從10年前的世界工廠,擠身為現在的世界市場
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但沒有一個國家會真正的"尊敬"中國


我補充一下,北京一通卡是學誰的?......香港的八達通
八達通又是怎麼會被搞出來的?......英國人統治下
再說北京地鐵我今年四月也坐過,硬體設備真的也不怎樣,很老舊
設備跟台北的差很多,每個站都完全沒有特色,
不像台灣有好幾個站的外觀都很有特色
這就是教育和審美觀,硬體再怎麼強,沒有注入文化和感情,一切都只不過是個空殼
而且人的素質真的還蠻差的,就因為素質差
所以各項政策都是以"防人"為優先考量
比方說水電費、電話費、網路費,都是先繳費才能使用
這代表公司和企業都擔心使用者用完不給錢所準備的政策
我甚至敢打包票,再過一百年,大陸人還是一樣不會進步
因為君王制度統治了五千年,中國人被奴役了五千年(這句話是中國政法大學留美的海龜派教授所說的)
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百年內把所有中國人的劣習給改正的
但我們還是不能輕視對岸人民想要進步的潛力.....
做好自己吧
在居住環境上,多少老外喜歡台灣勝過中國呀
台灣是要讓自己變成"人"住的國家,我們要的是人情味
而不是要見錢認人、或是多高科技的國家

to蔣大:
小弟只是發表自己在大陸生活的感言,應該是頗中立的、也是沒有涉入政治.... 別鎖我阿
小野大輔 wrote:
人家標題都說數位化了例子,你還一直要講台灣都有人員服務
牛頭不對馬嘴
就跟人家講pda記事數位化例子分享,你還要一直說用便條紙就可以記事一樣

你要講數位化,我就跟你講數位化吧

在成都,沒辦法用S60系統訂購電影票
連想預定隔天的電影票都不行
但在台北,我卻可以用這樣的"數位化"訂購美麗華和威秀的電影票

講人工
我皮夾在大陸被偷,去年回台灣時間是下午1:30
我卻可以在一個半小時內,把我一張身分證、兩張駕照、一張台北富邦的提款卡給補辦好
每個辦理人員都是笑容可掬
反觀在成都
光是我建設銀行的提款卡就要等七天
而且辦理的人員愛理不理的
據說當地人要補辦身分證要等一個月

所以呢??

真正先進的國家,要的是人性化服務
而不是對著冷冰冰的機器
日本人工貴,人家設計機器人也要設計像真度99%的矽膠製機器人
tyyanxx wrote:
台灣的HINET新網,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01,癮科技,新加坡聯合早報,韓國朝鮮日報

你奇摩新聞的"國際版"
你不用自由門這種翻牆軟體能打得開
我跟你姓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我這的地方
公車卡除了坐大眾交通工具以外
沒別的用途

要繳啥水電瓦斯
很多人都是開支票
貼郵票 寄去付帳
雖然現在網路付帳很快
不過很多老一輩的不會用

買日常用品
一定要開車出去買
非開個10~15分鐘
才有一般的小賣店
半小時到1小時才有大賣場

網路連線速度
還在用撥接系統的大有人在
寬頻速度比台灣還慢
這些費用含稅每個月要上千塊台幣

公共建設
一條捷運 吵了N年
才蓋了一段 市區到機場
其他的還在研究路線 規劃中
甚至因為規劃好後
附近居民反對
投票不過
又重新規劃路線
種種的不便
造成交通大塞車

照樓主說的
我住在這不就要撞牆
不過我相信
給大部人選擇 撇開語言因素
都會想住在我這裏而不會想住中國















parseus wrote:
我這的地方公車卡除了...(恕刪)

你住的不是北京皇居.很正常

大陸的進步感覺就像桂林的石頭山一樣.只有頂點的城市才有資格享受這種服務.剩下的都在山腳.
但話說回來.這十幾年台北除了捷運外連半點進步都欠奉.自然是差的許多.

再說到服務態度.說真的.二十年前有誰奢望過公務人員的服務態度?這改變是緩慢的.在台灣都要花這麼多時間了.
別說人口多快10倍的大陸了.

談到人文素質.指著人家的同時.別忘了四隻手指是指著自己的.我不覺得台灣的人文素質高尚到哪去.
看看社會新聞.感覺我可能活在清末民初哩.

客觀的說.現在我還是喜歡待在比較自由的台灣.但是.再過10年那就不一定了.如果再這樣內耗下去.
十大建設讓台灣飛起來後.掌舵的就失去方向了.從榮華掉落泥沼正是我們的處境.曾經的四小龍都快變成蟲了

多反省才會進步.笑人家人文不行時.自己的人文有提升嗎?還是原地踏了10年再踏10年?
tyyan2 wrote:
這個東西早大陸很普及了吧
大陸比台灣先進的地方還多的很呢
現在感覺不明顯
10年后
你就會感到明顯的差距了

台灣官方的弊病就是好大喜功
喜歡蓋些大東西來誇耀
真正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基礎建設或是貼近民生的便民設施
可以找一大堆理由來反對
1.以上討論的數位化的東西不過就是因為兩岸間人口密度不同造成不同的市場導向的設備
A.台灣iBon:因為便利商店密集,不用再大樓下再裝這樣的東西
B.大陸,人太多,分散在各大樓間有設備,可以舒緩人潮及排隊時間

2.賣場裡的東西的確是一種概念,那樣車上的東西,本來就是方便的,既然是走在前端的物品
一時間也不用去嫌它醜或美觀,各位想想以前的手機那麼厚重,要進步了幾年才到現在這樣百家爭鳴?
我覺得環保不用印DM也是種概念,不用去比誰能做誰不能做,我想很多底子的東西也是台灣廠商有加入的
只是台灣的市場規模不夠,人口又外流到大陸去工作,這些人都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
而政府在政黨鬥爭下,很多應該要走的政策又不動,這些都是惡性循環,廠商把這些東西提升,獲利回報也是有限的
廠商還是要以利益為優先的

3.人文素質,台灣也不過是50步笑百步,只是50步還是比百步來的好些

4.很多大陸的硬體建設因為是現在(算後期吧)才開始建設,一定都是比較新的東西,就算是你也不會去買舊的東西吧?
歐美很多國家都是早期就建設成熟的,大陸已經落後幾十年的建設
所以也才造成現在大陸都用很新概念的東西的緣故,它也悶了幾十年的共產社會了

5.台灣的卡,會不會以後被7的 icash 統一........
凡戴克 wrote:
你奇摩新聞的"國際版...(恕刪)

........

還真的可以上tw.yahoo.com看國際版新聞喔
在中國吃過那種事先儲值電表的虧,
後來幾次加值完後發現用的很兇,
後來才知道是電表的問題,會轉太快偷吃錢,
通知物業報修還好有退錢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