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生活中的佛法~防止「宗教詐騙」!

min9821 wrote:
印象中現在藏密也說不能吃肉
不能說現在..現在應大眾要求...當然說吃素...
....那以前可以囉!!
說只有青稞可以吃..貧脊....那好..
那 藏密 以前有規定要乞食嗎???

還有..一個疑問...... 藏密 可以結婚嗎??
我好像看過 藏密 祖師 有娶妻耶~
這些問題,
印象中別樓有人回過了,
不想記的話,
再說也沒什麼意思。
要問我個人感覺,
也po過夢參解經,
自己注意看看,
不然我也覺得只是另一個導師而已。
只能說,
閒聊區閒聊長知識,
看到密教就爆走,
自己要好好看一下起心動念。
min9821 wrote:
看到密教就爆走,
自己要好好看一下起心動念。
您說 藏密是佛教~~
但是 跟佛祖 所教 有很大差異耶!!
例如: 佛說... 只要持戒清淨.. 咒語不起作用!! 為何 藏密 咒語 那麼多呢???

說到 藏密 ...光[戒]... 跟 大乘經典.. 小乘經典 有很大落差!! 為何會如此呢??????

.........幫小弟 末學 釋疑一下囉!!!
只要持戒清淨,咒語不能做用,
別樓很像有網友解釋過了,
一般咒術師的咒語,要讓對方出事的,
遇到持戒清淨的人,
是不起咒術做用的。
藏密的咒語,就跟地藏經,
金光明經中各眾生發願護持佛陀法教,
而說的咒語,是讓修佛法的人可以獲得幫助。
好幾個網友說過了,
能怎麼樣呢?
下次還會問其他網友。
只是浪費修行時間。
有一種人,因為心中執持一種正法之咒,配合相應的身印和手印,這就是「心持咒印」;當他心中受持咒語和手印、身印時,心中覺得有所仗恃而沒有畏懼,於是「顧眄雄毅」。「顧」是詳細的看某一種事物,「眄」即是「盼」,就是不固定看某一種事物,而是常常轉頭看來看去;「雄毅」是心中具有英雄的氣概,不再畏懼某些以前曾經懼怕的事物。「心持咒印」的人,當他觀看眾生或其他事物時,覺得心中受持的正法咒語與手印,可以感應佛菩薩來保護他,或者認為將來可以使他達成某一種預期的目標或境界,所以帶有一些高傲與慢心,覺得眾生都不如他;所以不論是顧或盼,都覺得很自在而無所畏懼,這就是「顧眄雄毅」。

「顧眄雄毅」的虛想狀況,在密宗裡最多;不論是讀到密教部中的某一部陀羅尼經,根本不知道那些所謂的密經是誰創造的;或是從密宗喇嘛們口授學得的咒語與手印,往往信以為真,就開始受持。而他們心中誤以為受持某一種咒語和手印以後,鬼神等全都不敢侵犯他;又認為只要能夠受持幾百萬遍,就可以成為具有某種神通的人,或者成為大菩薩,或者成就佛果。當他們相信而受持唸誦到陀羅尼經規定的數目以後,他們自以為真的成佛了,然後看待別人時就很有自信,當然就「顧眄雄毅」。但他們都不知道那個自信其實只是自我催眠,只是自我麻醉而産生的一種假相的自信;然而信以為真的結果,所以「顧眄雄毅」。你們常常會看見密宗行者很瞧不起人,雖然他們其實不懂佛法,卻往往覺得自己證量很高,不屑於聽你為他講解佛法正理。然而密續中,不論是被收入《大正藏》中,或者是被收入西藏密經中,那些密續所說的各種行門、理論與咒語、手印,其實都是鬼神假冒佛菩薩名號傳出來的世間法,都不是佛教中的真實法。因此,他們雖然個個「顧眄雄毅」,卻不知道自己其實是造作了下墮三塗的惡業,不知自己是以惡法為因而不離虛想,死後絕無可能上升欲界天中,只能生往他們自己說的烏金「淨土」羅剎世間。



《平實導師著作 楞嚴經講記十二 頁113~115》
橫空出世 wrote:
顧眄雄毅

這段應該不是這樣解釋的耶~~
您要不要 研究清楚 ...... 一下呢??
不能亂解經啊~~~
=============
簡略的說...
就是 渴仰+虛想...能生信願, 持戒身輕. 持咒更有信心, 渴仰心求淨土 佛土就會出現!
[想]能上飛 不往下沉.......(下沉就是往 畜生道 地獄去)


===== 先給您看 圓瑛法師解說 , 您就知道差距多大 =====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
初標分外境,即是眾生身分之外,勝妙境界。因諸渴仰,顯外分心,不安本類,志求出離;以乍聞勝境,心生渴想仰慕。渴仰即想也,渴仰之極,發明種種清虛想念。想念積習而不休止,想極神飛,能生殊勝之氣,脫離形累,必成超舉之因。

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呪印顧眄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此舉事驗證,想必成飛而已。是故者:是能生勝氣之故。下六念法門,依《指掌疏》釋,心持禁戒,義該念戒、念施。以心持即念:念律儀戒,能淨三業;念善法戒,能成勝因;念饒益戒,能利有情。律儀唯戒,餘二皆兼於施故,舉身輕清者:念前二戒,不以自修為累;念饒益戒,不以度生為擾故。心持咒印,即是念法;以咒為諸佛秘印,心持乎此,如佩諸佛秘印,縱遇魔外,無所畏懼,故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即是念天;謂厭下苦麤障,欣上淨妙離也。夢想飛舉者:超勝之氣,形於夢寐故。心存佛國,即是念佛;如《十六觀經》,觀想念佛之類。聖境冥現者:或於禪觀之中,或於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但以人所不見,而己獨見,故云冥現。事善知識,即是念僧。自輕身命者:如百城煙水,不辭疲勞,皆超勝之氣耳。

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難!諸想雖然有六念各別,輕舉是同;如夢飛為舉,餘四皆輕。若輕若舉,成以飛動為性,故曰是同。飛動則不至下沉,不沉勢必超越,此乃自然之理,故名外分。初約積習分判情想竟。
小笨賢 wrote:
這段應該不是這樣解釋(恕刪)


平實導師

儒雅溫言鏗鏘意 踽踽宿貞菩提路

性海情山微妙旨 孤掌擎天狂流柱

引經書論揮竹篦 入泥入水和禪機

俯仰古今乾坤戲 綴綣懸絲二十載

蓬萊因緣成熟時 人天同慶宣勝義

春城何處不飛花 華嚴聖境故人來
佛覺行圓滿,福慧圓滿,
所以要多拜佛,

卡盧說得好,
佛法不追究無明之始。我們不說在某一點心變得無能自見,而喪失了直證其本來清淨之性的經驗。我們所講的是無始輪迴,認為只要有心,只要有與心俱生的無明,就有無始輪迴。心生,無明亦起,當前我們還無法離開無明而談心。此外還會產生曲解;心性本空被曲解成主觀的學問,對象是那看來似為獨立存在者。我們非但未直證心性本空,反而感到有“我”。

佛教的經典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執,這種說法並不誇張。為什麼?因為我們所陷入的困境,令我們的心不能直證其本具的空性,而非抓住一個“我”。為了維持那根本無法滿足的東西。因“我”而有“我是”。再有“我要”等等。

自我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對心性本空的直證;言語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心之明性;肉身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心之無礙顯現。有此三種邪見,我們不僅產生了一般的輪迴,也造成了個人的身、語、意業。

因有此諸邪見,無明導致出各種各樣的行為 。在身、語、意三方面,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反映煩惱,而煩惱屢起,即成習氣。一旦習氣形成,就又導致我們造更多的業,而一切業無不產生某特有的後果。因果關係,把我們的所受與我們的所作連在一起。此即業障。如是,我們的根本惑,亦即我們對心本性的無知,於自於他,都有害處。
https://www.askwilliam.com.tw/content/askwilliam/content-4315.html
昨天貼過了。
不行十惡,
時時念佛,多多懺悔。
轉貼 再次說明是轉貼 憨山大師:《准提菩薩贊》

2017/4/13 熱度:7897 下載DOC文檔

  我聞諸佛出生處 本從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諸佛心 散入眾生妄想夢

  夢想若破諸佛現 猶如寒空見日光

  若破眾生煩惱雲 現仗如來密咒力

  持咒即持諸佛心 我心原是秘密咒

  三緣會合本不二 是故一念悉具足

  但能日用常現前 如子得母不捨離

  佛心既入持咒心 不用求佛自解脫

憨山大師與准提法

  明代佛教四大高僧和准提法多有因緣,蓮池大師修准提法超過三年之久;紫柏大師著述之集成《紫柏尊者全集》中有關於准提菩薩的贊文:蕅益大師一生提倡修持准提咒,並著有准提持法一卷,今已佚失僅持准提咒願文一篇尚存,見上文。

  另外,明代埽庵居士在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儀文寶忏序中特別記載了憨山大師傳授准提咒的經歷:

  自信於准提。曾非小小因緣。自庚戌年二十一歲。為雪峤禅師。結千指庵。於經山。遇貝林法師。在殿後山庵中。能以竹筆。匾樣如篦刷者。慣作梵書。因乞書准提咒。觌面縱橫成字。傳本特真。並授二合彈舌梵音。

  時從雲棲大師。授記散持。已閱三載。始解二合彈舌之義。歸而勒梵書於石。存三塔大乘堂中。受持六載。歲至丙辰六月。遂有梁生之奇驗。

  時居北門菩薩橋椿樹頭。大樓中。暑臥簟上。忽樓三間齊圮。巨梁。巨棟。巨磚。巨瓦。堆垛傾頹。反藉三大梁。架立遮護。其梁皆去身不寸。瓦礫著身。輕如紙樸。余時惟高聲持咒。久之得出。如夢中事。無纖毫剝膚之災。則余二十七歲時事也。(出處:《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儀文寶忏序》)
http://wap.xuefo.tw/show1.asp?id=490581
改命,改運,不必求人,持準提咒,多行善就可以了。
min9821 wrote:
佛覺行圓滿,福慧圓滿,
所以要多拜佛,

卡盧說得好,
佛法不追究無明之始。我們不說在某一點心變得無能自見,而喪失了直證其本來清淨之性的經驗。我們所講的是無始輪迴,認為只要有心,只要有與心俱生的無明,就有無始輪迴。心生,無明亦起,當前我們還無法離開無明而談心。此外還會產生曲解;心性本空被曲解成主觀的學問,對象是那看來似為獨立存在者。我們非但未直證心性本空,反而感到有“我”。

佛教的經典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執,這種說法並不誇張。為什麼?因為我們所陷入的困境,令我們的心不能直證其本具的空性,而非抓住一個“我”。為了維持那根本無法滿足的東西。因“我”而有“我是”。再有“我要”等等。

自我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對心性本空的直證;言語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心之明性;肉身實有的邪見,偏離了心之無礙顯現。有此三種邪見,我們不僅產生了一般的輪迴,也造成了個人的身、語、意業。

因有此諸邪見,無明導致出各種各樣的行為 。在身、語、意三方面,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反映煩惱,而煩惱屢起,即成習氣。一旦習氣形成,就又導致我們造更多的業,而一切業無不產生某特有的後果。因果關係,把我們的所受與我們的所作連在一起。此即業障。如是,我們的根本惑,亦即我們對心本性的無知,於自於他,都有害處。
https://www.askwilliam.com.tw/content/askwilliam/content-4315.html
昨天貼過了。
不行十惡,
時時念佛,多多懺悔。

希望你不要貼一些密宗的錯誤惡知識的文章來誤導眾生
看了真是不知所云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