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pa wrote:
每個人出生時先結紮,
等到適齡後,
提供財力、生活照片、三圍及智力測驗、情緒測驗等成績來申請才能回復生育能力生養小孩,
最好精子和卵子都要先經過基因評鑑。
呵呵,這種沒大腦的說法果然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次,看了真是令人作嘔。
我問你一個問題好了,甚麼樣的標準才叫做優秀的基因?你認為你的基因是「優秀」的
嗎?只要有比較,就一定有優劣之分。假設社會可以依照你簡單邏輯分成上中下三個階
層,今天你用某個標準剔除了社會下層的人,那中間階級的人不就立刻又變成了拖累社
會進步的絆腳石?除非你有把握聲稱自己絕對是社會的精英,否則這種比較一定會落到
你頭上。況且這種分級是不太可能行的通的,君不見 Nazi 當年種族清洗政策將多少他
們視為芻狗的猶太人趕到世界各個角落,事實證明這些僥倖逃過一劫的猶太人及其後裔
當中,有不少人正是推動戰後科學與經濟進步的重要推手。
看到這則新聞大家應該深思的是如何改進台灣扭曲的社會福利政策,確保社會福利資源
的公平分配,讓生活有困難的人能夠得到最低限度的溫飽,這不是所謂的「政府」的存
在的最起碼的功嗎?而不是在討論有沒有錢去買保險套,甚至揶揄人家做愛的方式,做
什麼阿,這裡是 AV 討論區嗎?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因為資訊是來自網路新聞,
所以也不清楚自己的認知是否和真實情況屬實。
若以新聞所說,
第一個小孩是九歲,沒就學,
看來這對夫妻貧窮已經不是一日二日的事情了,
因為他們能做得到的,
只有讓孩子有吃而已,
吃不吃得飽不很清楚就是了,
至少是小孩有在長大。
我家有五個小孩,
我排行第三,
六年級生,
我媽在生完我之後,
醫院就建議我媽結紮,
快三十年前醫院就會做出這種建議,
更別說是如今痛苦指數不斷攀升的台灣社會;
並且根據我所知道的,
到醫院去生小孩是要花錢的,
而且可能是幾萬元的開銷,
我想在付費的時候應該會表現出捉襟見肘之態,
醫院都有社會福利部門,
為何社福部門沒有介入,
並且建議先生or太太去動結紮手術,
如果生活已經困難到這種程度,
那是否社會局要考慮強制把孩子寄養到其他家庭去,
社會局是政府機關,
政府機關做得不好,
實在不需要找什麼理由去幫忙推諉責任。
看完新聞我只有一個念頭,
我可以出錢讓他們去做結育手術,
畢竟養育大於生育,
沒辦法給予孩子基本國民教育,
愛再多,
孩子也難以在社會立足,
只要有一半的小孩不學無術,
早晚變成社會版的一日之星,
高者越高、低者越低,
台灣社會遲早變成孤兒流浪街頭的國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