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我認為古蹟不需要修護

dolby_lin wrote:
日本建築有一個缺點,...(恕刪)


日本人本來就仿很大啊
看看70年代的日本車就知道,根本是小一號的美國車

我喜歡的 只是他那種建築風格
偏偏又是日本人蓋的
我覺得帶著"民族"的有色眼鏡,只會讓顏色不同的東西變成大便
Andy84 wrote:
台灣不能申請世界遺產,因為那是聯合國會員的權力,先撇開正治因素不講,夠格申請世界遺產大概就是中正紀念堂了,中台禪寺

台灣沒有知識份子,連政客的話,也在相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宗旨~~
超越政治,地域,國家,疆界,地理,宗教,族群,意識.....它的名字只有一個叫地球村。

很多未加入聯合國的會員國,如未加入聯合國前的瑞士,就申請好幾個。
還有海外殖民地也是,鄰近的澳門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也申請成功。

中正紀念堂,無法成為世界遺產,條件不夠(何況也要向外擴6公里的景觀環境一併考慮)。
中台禪寺也是一樣。

逢中必返,這是我來這台20天的心得。
以爾傳爾,劣幣驅逐良幣,01閒聊版沒有知識份子...
偶睡覺了...明天再說...
dolby_lin wrote:
偶的建議呢?
將台灣01最有名的嘴砲群,向聯合國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的比唱的好聽,一個可以打10個....狂笑狂笑狂笑...(恕刪)


挖勒..作賊的喊抓賊..

從你的軍事素養所做出的相關言論..你的嘴跑功力..一個可以打50個..

喔!不..
連美軍航母都可以打沉了..打十個算什麼..
再加上你的激光..殲14..還有99式改良版..統一世界都不是難事了..
到時候..何必向聯合國申請..自己想做什麼就是什麼... 唉
台灣有嘴炮, 中國有航公

彼此彼此吧

brandon777 wrote:
有一點你必須知道, 台灣地小人多..你沒那麼多空地

不是經典的你留下來, 100年後, 呆丸都是垃圾建築


值不值得留下來 會有個定奪

如果一個城市只剩下居住空間 那這地方非常可悲

chuenjia wrote:
挖勒..作賊的喊抓賊..

從你的軍事素養所做出的相關言論

樓都被你們弄倒了,真理一起被埋藏,真相也永無翻身。

今日只談文化.....偶累了...要睡覺了..
Roker wrote:
我覺得根本的問題不是說服留存與否

而是能否在當地民眾心理製造出它的價值感

如果能在當地人心理引起共鳴,那還需要擔心拆與不拆的說服問題嗎?...(恕刪)

我並未否定您的意見…

問題是…每個不同的個體對某同一事物可能產生不同的想法或看法…能不能引起共鳴也是因人而異…

然若某歷史建築物相對來說只有少數人能對其產生共鳴…

當有某件有益於公眾的建設與此所謂古蹟或歷史建物保留與否存在衝突…在該社會大部份人不認同須保留這個相對只有少數人可以產生共鳴的建築標的時…又該如何使其保留?


我個人並不反對保留、維護被這個社會多數人之價值、審美觀所認同的所謂古蹟或歷史建築…

但我不認同對於客觀上沒有保留價值且只對少數人有意義的建築一律採取保留的態度…

依據不同的個案視情況做不同的處理…別因為了保留而保留而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若某歷史建物確有保留的意義卻得不到該社會多數人的認同甚至引發對立…

以有說服力的學術考証、理由來証明、教育民眾其具有保留的價值…比起一昧的以歷史、文化或不同價值、審美觀的框架來強壓其他人接受…

或許更能使這個早先不被認同或具有留存爭議的歷史建物得以保留…



引用一部份一年前我在01上就類似主題的討論觀點:


多數人認同的事物…或也可稱之為對該事物的價值觀…梵諦岡的聖彼德大教堂…法國的羅浮宮可以屹立幾世紀…每年還是吸引為數眾多來自各國的遊客前往朝勝…心領神會前人的人文、藝術風采…

為了少數人的懷舊記憶與所謂的專家用不見得客觀的標準所下的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取代大多數人的意見嗎?

我們這一代的人除了維護、保存已被列為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建築遺蹟外,那屬於我們這一代人所產生的文物、建築、人文、美學、價值觀念…等等等等…各方面能承傳給後代的又是什麼樣的形態呢?

我們要用哪一種方式與下個世紀的來者…在哪個建築物裡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華山車站?景行廰?中正廟?國家音樂廰?又或是其他孕含我們這一代人…透過傳承而來的人文內涵菁華,與集古、今、中、外建築工藝於大成的優美建築景觀裡?

歷史與文化是不斷演進的…人類文明的進展如何與生態環境產生良性的互動或平衡…

如何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同時又要兼顧環保及儘量不破壞自然生態…更得思索該如何在延續、維護其社會歷史、文化精髓的情況下又能讓社會更進步…並使其得以永續發展的思考…

吸引更多人了解其歷史與文化意義…並讓來者可追…使歷史建物之文化精神得以延續…保留建築物的「形」未必對每一種歷史建物都是唯一的處理方式…視情況以個案處理的方式或許更實際也更有道理…
所謂的古蹟台灣各地保留還不夠多嗎?

是不是只要是有年代都要保留下來,動都不能動?


這棟樓看到現在

只想到古蹟或有年代的建物要不要保護是一回事

但我們的教育到底在教些什麼的確出現很大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就是不認識這些東西跟價值,那所謂古蹟保護下來的意義又在哪?
古蹟要不要保存的定義是,這棟或這些建築群,
在當時的時代是否是一種進步的象徵。
而今要將它保留下來只有兩種理由,
1-這些建築是否繼續有人類在使用。
2-是否具有觀光價值


如果這個城牆都拆了(台北城就是這樣),留下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那已經不是叫古蹟叫遺跡,政府為什麼要考慮將它保留下來,
我想不是上面那兩個因素,
那就是要讓後代知道,歷史上台北城發展過程的教育功能而已。

大家如果有到紫禁城內,往外看發發現,竟然看不見北京的高樓大廈,
歐洲很多歐洲,北非的古羅馬帝國古蹟,也是這樣。
因為圍繞在古蹟的外圈,如果附近蓋的新房子,
外觀又不同調,那真的很難看。
如果是這種情形,也不能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就是台灣目前申請文化遺產的最大困境。

還有有觀光價值的風景區...
例如以前有人開玩笑說,阿里山在哪裡?順者垃圾走一定會找到。
還有山川秀麗的日月潭,看見了美麗的湖光山水,
同時也看見了參差不齊的違章建築物,
湖上的遊艇,跟陸上的滿街機車,汽車,遊覽車.....看的我頭都昏了...

野柳也是一樣,地質公園外,一大批攤販,很像是落後的菜市場。
旁邊的海岸線,都是一推迫害海洋生態的殺手,水泥三角錐,
這通通是文明的拉圾,注定無法成為世界遺產。那叫世界負債。

僅以此觀念,和還不太懂得如何維護台灣生態的高官,政客,政黨及盲從追隨者
共勉之....
不是只保護台灣綠蠵龜就可以,要配套措施,維護地球生態,造福後代子孫。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