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你們,還會說台語嗎?

那客家話不是更慘嗎~~
貓的台語跟客家話都一樣~~
聽得懂一些也會講一些~~
不過發音都不太標準~~
有的時候會跟同學講台語~~
客家話只有在家裡會講~~
我是一隻懶貓~~喜歡Doraemon的懶貓~~
台語當然很重要, 因為我們住在台灣, 出了台北大部分的人都會用台語做深層的溝通.

小弟是外省人又住台北, 也是從小被送到幾乎沒人會說台語的私校. 上了高中才發現不會說台語真的是一個遺憾. 其實我是聽得懂的, 大致上也說得出口. 但是帶有國語腔的台語似乎還比不說更糗, 還真是慘.

不過希望大家也不要對不會說台語的人有成見, 這也不是我願意的. 夾子電動大樂隊就有首歌嘲笑不會說台語的人, 有次在春天吶喊聽到我差點要衝上台把他給殺了. 不論國台語, 對語言的歧視就是這類人所造成的.
早買早享受 晚買晚後悔 不買不高興
taihoku wrote:
其實版規是如何,就照...(恕刪)


非常認同您的高見...
版主只要判斷違反規則1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與宗教立場,為避免政治與宗教口水在此討論區肆虐與蔓延,一概禁止討論政治與宗教性話題。 " , 就把違規的刪了吧 !

個人認為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 , 會越多當然越好 (做生意 , 交友 , 學習等的機會越多) , 所以去學英語 , 法語, 北京話 , 客家話 , 閩南話(或者說狹義的台語) , 湖南話 , 原住民的語言都很好啊 ! 所謂的"方言"本身是否有貶抑的意味 ? 如果有 , 就不應再如此稱呼 ...而所謂的"國語" , 真的只是一個國家內 , 為了人民彼此溝通方便而強行制定某種方言而已 !

語言真的沒有什麼高尚或低俗之分 , 每種語言都有優美的言詞及髒話吧 ! 端看使用者而定 . 會如此批評使用另一種語言的人 , 只是使用該(具優越感)語言的偏見者 , 一種沒有自信心的顯現罷了...

yette wrote:
因為我沒有真正學過所謂正確的台語, 只是基本的母語在使用,
平常都是 "雷公Si Na" 一起說, 沒有想過這是"閃電"的發音,
我當初也有想過Si Na這個發音,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形容"的發音,
(台語口語中蠻多形容詞是放在名詞後面的, 如風透, 人美, 當然,
先閃電伴隨打雷, 所以我才以為Si Na 是形容打雷的狀況)
不過"閃" 這個動作, 確實有發Si 這個音, 不知大大以為?

確實新聞上有些主播是照字翻的, 有時聽到真的會暈倒, 不知家裡有
老一輩的聽到是如何? 笑到噴假牙還是掉下巴呢?


"雷公Si Na" 是在形容雷電交加的景象
Si Na 不是形容打雷的情況, 很多時候打雷沒有伴隨閃電, 閃電沒有伴隨打雷
兩者會單獨存在, 這時打雷我們就說 “陳雷" 閃電就說 "Si Na"
每個地方的用語會有差異,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現在的台語主播都直接把中文翻成台語,老實說......我爸媽聽不懂
我還得幫他們翻譯
.....我可以說.....我手軟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好爛的引用@@")

移文是一種很吃力不討好的事,
要做到公平(天知道總共有多少文章?)
然後網友都實在太有學識了,都可以把文章寫的似乎砍了又有點可惜@@"

然後,明顯犯規的當然可以殺無赦,
但是那種遊走邊緣的,那是版主心證,究竟要不要殺?
殺了會不會抗議不公?
然後01是不是又會被說成一言堂?
掙扎的放過是否會造成後患無窮?

所以,拜託,版規明列列的在各版,還有發文的時候(使用非快速回文)
各位版友可以先自己心證一下有沒有違反版規,
然後說話的時候稍微平心靜氣一點嗎?
(發文前順便檢查一下用字遣詞會不會引起別人的怒火)

這樣,我想所有管理團隊都會很開心的^_^
--
一時心有所感~
也許又囉唆了點
基督徒的喜樂
CarlTz wrote:
國語也是長久翻譯累積...(恕刪)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可以書寫,不是沒有字可以書寫的
不知道是誰發明"七逃"甲飽"
根本不是這樣寫的好嗎
是現在會用台語的方式寫字很少了
不然以前私塾怎麼教呢 說台語寫北京話 別傻了 不可能(不是攻擊大大啦)
幾百年前閩南人可不是個個都說北京話的
小弟的阿嬤以前上私塾的 我看過她用台語寫東西
跟我在學校學的國語用法不同 我看不懂
感覺有點像現在我們看香港文一樣
台語是有文字的 跟我們認識的字長得一樣 只是用法不同而已
azureimf wrote:
我覺得
一個完整的語言,要能夠正確且普及的表現出日常生活,普及科學以及法律層面的意涵。
這點,台語是明顯的做不到的,所以必須要夾雜大量的國語詞彙
台語的存在與被使用的程度是不可抹滅的
但終究,這只是一種方言
這是在下的拙見

台語不是做不到,是你不會用。我曾經用台語跟客戶的主管作簡報,其中沒有夾雜一句國語,我曾經看過醫生、律師用台語主持會議及相互討論,中間也不需引用國語作為輔助。可能有些專有名詞必須輔以英文,理由是國語也沒有這個字的確切翻譯。

台語是有字的,應該說所有的漢字都可以用台語唸出來,所謂沒有字或是坊間自創的字,那是因為原本的字不會念不會寫,把它寫白了。語言文字都有其淵源和文體,台語或說閩南語它可是中原古音,現在來說,也是台灣流通的語言,不要把台語想薄了。

我的母語是廣東話,也就是粵語,台語是來到台灣才開始學的,大家認為希鬆平常的台語,我卻花了好大的工夫去學習及練習,這才知道一個古老語言能夠流傳到現在,是多麼的不容易。台灣普遍說的台語原自漳州、泉州、廈門,少部分來自潮州,加上流傳至各地的變化,才有宜蘭腔、海口腔、下港腔等等的分別。

台語是不是最好?我不知道,但是我認為在生活中台語最親切,台語字詞很文雅、很內斂、含蓄,平常說台語,我覺得很自在也很光榮,因為我會說台語。
那些長久以來享有諸多權利的人,忘了這是由許多人犧牲奉獻換來的。
dw大,想請教個問題
聽說粵語的發音基本音最多,印象中高達14個
(另外印象中客語大概12個,台語大概7-8個)
甚麼是基本音,我忘記是不是子音母音
總之,我想問的是
聽說母語的基本音越多,對其他語言發音的掌握越容易
(不是指懂那種語言,純粹指發音的部份)
dw大有這種感覺嗎?好奇而已
感謝dw大
fecl4 wrote: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
台語有字可以書寫,不是沒有字可以書寫的 (恕刪)

抱歉,我只大略知道有中文字表示法~
沒看古人寫過,故以為是近代人用中文書寫.
像"七逃"這類.
誤導大家,抱歉.

編輯補充:
「白話字」這個詞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要區別三種不同的漢語書寫方式。第一種是採用文言的漢詩、漢文當作主要工具的書寫方式,過去的台灣人將這種方式稱之為「孔子字」。第二種則是採用中國北京話的白話文書寫方式,被台灣人稱之為「唐人字」。第三種則是台灣人日常使用的白話,因為這種書寫系統既不是高深的漢文,也不是非母語的官話,而是描寫日常生活的口語語言,所以叫做「白話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A9%B1%E5%AD%97

想到白話字.
去找了一下資料.
有興趣的人參考看看.
我的台語聽比說好, 因為需要和阿媽溝通, 所以小時候就開始講了, 不過講到現在還是"歷歷辣辣"
常常夾雜一些國語, 不過我阿媽也都聽得懂, -而我阿媽再跟我講話的時後, 也是台語夾雜國語, 有時候自己聽了我跟阿媽的對話都覺得很好笑, 這個就是我們的默契 ...

好像離題了...

不過我對於說台語的人會有一種親切感, 大概是從小就聽了吧.

話說回來, 我聽我再開車行的伯母說, 台語在服務業其實是很吃香的, 聽她說, 有的客人一聽到服務人員不會講台語, "奇蒙子"就馬上不好.

離題越來越遠...
希望能有一雙翅膀~*帶我飛去妳心中的Laputa~*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