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灣的教授真是廉價勞工

版大

國科會計畫的畫是沒有刀部的
動詞才用劃

話說在台灣, 哪個行業不是這個樣子??
豈只學術界而已?

有次與香港友人閒聊
她說她公司新來的助理
她出差前請助理copy一份文件
結果那位天兵助理花了一天還做不成這麼一件小事
原因是... 她不曉得該用什麼材質and什麼顏色的紙

人家高中畢業, 月薪約3.6萬多台幣

再回頭看看台灣.....
這樣薪水的是國科會專任助理薪資裡的碩士後第3年...
還被立委抨擊薪資標準太高呢....

你說人比人不氣死人嗎?

也不是每個人都像你有機會一邊在國外工作, 一邊批評國內的職場環境
我上有高堂下有兔子要養啊... 走不得~ 就乖乖領低薪~ 呵
像這種事情是無解了吧。

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

漲教授/老師薪水,但是學費也會跟著漲。

到時候就是一堆民眾的陳情了。

我想,雖然可能台灣老師的薪水是很低,

不過,我想這也是因為大環境下才會有的事情。

要怨嘆嘛~~

看個人調適了~

-------------------------------------------------------
題外話,

有能力又能夠出去的,我會盡量叫人家出去,可以的話就不要回來了。

不要留在一個沒什麼前途的地方。
わしが男塾塾長、江田島平八である!!!
kentchiu wrote:
還好你沒轉到紐西蘭,
知道紐西蘭教師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嗎?
上街頭抗議....


........很多比較其實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恕刪)


看來還是印度的教授 比較認份
擺攤開計程車籌錢
Good-o wrote:
先問問自己教了什麼給學生,教授只會教些不實用的課,台灣學生的素質跟香港新加坡能比嗎?

有真功夫那乾脆自己開廠就好, 怎麼會去教書 ?
BSA wrote:

有真功夫那乾脆自己開廠就好, 怎麼會去教書 ?


幾罷婚...............

電子大頭 wrote:

有些設備是可以報學校財產購買的....沒那麼誇張全都要自己的計畫補助額出錢...........
另外妳做的成果有被知名或是稍微具規模的期刊或是研討會接受的文章,也是可以向學校請材料費的........
沒這麼不堪好嗎....??(恕刪)



不好意思,我說的那些都是耗材,用學校財產的名義是沒辦法買的. 甚至有些財產要用耗材的項目去報,因為跟學校申請曠日費時,除非買大型的冰箱那種動輒數十萬的才報學校財產.

另外,被知名期刊接受可以補助,但是一篇補助個2-3萬的背後,是一兩百萬堆起來的耗材費. 裸鼠一隻100元,還不加飼養費.隨便一個抗體都是1萬起跳, 你一篇paper能只用10隻老鼠,一隻抗體從頭用到尾嗎? 光一個實驗一個點背後就至少要n=3了,好的paper (IF算大於5就好)哪一篇不是至少5-6張圖,每張圖裡還abc...,那都是錢堆出來的.

對,有些實驗室每年都在換新電腦,每年都在煩要怎麼把用不完的經費報到自己口袋. 但我可以跟你保證,這種狀況在'生物醫學'領域是很少的,除非是超級大頭,或是領域比較特別的,否則我說的經費透支在國立大學教授級的實驗室幾乎年年發生.

你說那些教授很混,不多申請幾個計畫嗎? 不,他們已經很努力了.但多申請一個計畫,就要多一到兩個學生或助理做實驗,扣掉人事費還有大量耗材的支出. 以計畫養人的後果是更嚴重的惡性循環,許多老師接了一堆計畫養學生,學生做計畫做到死,老師也被計畫報告追著跑.

然後...看到很多工學院的同學說,某某計畫只要跑幾個程式就申請到100多,就覺得當初真是該把物理數學唸好一點...
vagus0620 wrote:
不好意思,我說的那些...你說那些教授很混,不多申請幾個計畫嗎? 不,他們已經很努力了.但多申請一個計畫,就要多一到兩個學生或助理做實驗,扣掉人事費還有大量耗材的支出. 以計畫養人的後果是更嚴重的惡性循環,許多老師接了一堆計畫養學生,學生做計畫做到死,老師也被計畫報告追著跑.

然後...看到很多工學院的同學說,某某計畫只要跑幾個程式就申請到100多,就覺得當初真是該把物理數學唸好一點...(恕刪)

你忘了一件事: 難做的生醫計劃是先苦後甘 (e. g. [Holton Taxol Synthesis] , 容易做的工程計劃是先甘後苦 (e.g. 山寨機). 技術門檻高低關係著下半輩子的生死存亡 !

********************************************************
The paclitaxel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took over 40 year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bark extract of the Pacific yew tree was discovered in 1963 as a follow up of a US government plant screening program already in existence 20 years before that.

This compound is a biosynthetic precursor and is found in larger quantities than paclitaxel itself in Taxus baccata (the European Yew). In 1990 Bristol-Myers Squibb (BMS) bought a licence to the patent for this process which in the years to follow earned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and Holton (with a 40% take) over 200 million US dollars.
*********************************************************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夕成名天下知.
BSA wrote:
你忘了一件事: 難做的生醫計劃是先苦後甘 (e. g. [Holton Taxol Synthesis] , 容易做的工程計劃是先甘後苦 (e.g. 山寨機).


你說的沒錯. 可惜台灣的環境是目光短淺之輩充斥社會. 要花40年做的東西, 在做出成果前, 人都已經餓死了 大家只想有錢快點入口袋. 最好是錢多事少
台灣要玩生醫不容易,FDA要求10年臨床經驗, 台灣的公司又短視近利,本錢也沒這麼大,那能像美國藥廠這樣大手筆的投資?燒十年再看看能否賺錢,只有美國的一些大型企業有本事!

所以台灣能玩的只有體外檢測, lab on a chip這些東西了,不過美國的一些大公司的專利網也很密,做做學術研究是可行,要商品化燒的錢可不是普通公司玩的起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brexchen wrote:
你說的沒錯. 可惜台灣的環境是目光短淺之輩充斥社會. 要花40年做的東西, 在做出成果前, 人都已經餓死了 大家只想有錢快點入口袋. 最好是錢多事少

所以台灣大學生月薪只有 22k 的代工價也算公道合理, 畢竟人家是把自己上半輩子全部押下去賭. Taxol 合成競爭最激烈時全世界大概有十幾個研究團隊在搞人海戰術攻山頭拼進度; 中後期剩七個研究團隊, 最後是 Holton 拔得頭籌. 而 Dr. Holton (拿到八千萬美元, 要是一次拿光的話 IRS 最高興. 八千萬美元是比照中了樂透, 大概要抽 28% 的稅! 參閱 http://davidwier.com/powerball.aspx ) 任教的 UoF 佛州大學跟著吃紅 60% (回收一億二千萬美元) .

不過和 Dr. Olah (專攻重油觸媒裂解) 比起來, Dr. Holton 這把牌還是胡得很虧. Dr. Olah 本來在 Case Western Reserve Uinv. 教書作研究, CWR 校方要 Olah 把他接外面石油公司的私人計劃做研究賺來的營業機密收入全數上繳, 然後研究經費由 CWR 校方 [統籌分配]! Olah 覺得 CWR 校方的做法和他老家沒啥兩樣 (Olah 當年是逃出共黨接管的波蘭才去了美國) , 所以他就用雙腿投下反對票, 投奔 USC 去了.

P.S. Olah 有些研究項目超級危險 e.g. 製備濃縮過氯酸 HClO4. 因為濃縮 HClO4 和原油接觸就會劇烈反應而爆炸.

Holton 只拿 40% 算是吃了大虧. 也許在 BMS 大動作買下 Taxol 專利的交易之後, 他也應該和UoF 校方攤牌談一談價碼.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