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東京都的地下水洩洪系統-為什麼日本能 台灣不能?

這次台灣一堆快見底的水庫其實已經幫了很大的忙了,要不是這些水庫攔住幾億噸的水,讓這些水流到平地,淹水的慘狀還不是這樣而已.

http://www.wrasb.gov.tw/sw94/Water/Water_01.aspx

南區水資源局網站可以查到南部最近這幾天的水庫蓄水量.

以曾文水庫為例,8月6日有效蓄水量14126萬立方公尺(1.4126億噸),剛剛查的8月9日為65619萬立方公尺(6.5619億噸),也就是單單曾文水庫這幾天就攔下了5億噸以上的水,而且還被灌爆到洩洪;如果不是這幾個水庫多年前早就蓋好放在那邊而且還正好空著,單單這五億噸水流到下游,台南地區災情必定更為慘重.

這次降下連這種胃納量5億噸級的怪物水庫都擋不住的暴雨,真的淹水也只能認命了.所以不能說都沒有防洪水利建設,要是沒這些建設,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
pphuang0120 wrote:
respect wrote:
只想比爛的?那就儘量比吧!
颱風在日本會很少嗎?
看到別人的好,不要學嗎?講日本好,就一定要駁斥嗎?...(恕刪)



真的很好,下一個小時的雨

東京就淹水,這技術不錯

在台北可以試用看看

ofay wrote:
如果有效,那目前東京...(恕刪)


沒看內文就批的人我能說什麼?凹?我還凸哩

去看看那個網站那些建設在哪吧。

員山子分洪道,是失效了嗎?該不會連台灣的員山子分洪道,也想一概否認掉?

為了反而反?然後呢?有更好的、有更建設性的建議嗎?還是只是嘴砲?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ddr2286 wrote:
真的很好,下一個小時...(恕刪)


台北有類似的

『員山子分洪道』
雖然有點不一樣,員山子分洪道,好像是直接連結基隆河,把河水導入,然後排到基隆外海。

員山子分洪道有效果,這類的分洪道都已經有不錯的效果了不是嗎?那如果導入的分洪系統+蓄水池(也就是日本的這種系統),不是會更好嗎?
還是有些人又想說,員山子分洪道無效了?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蓄水池也要看地質來蓋吧


以南部來說,地質偏軟

硬要蓋一定會有問題,而且花的金錢會更多

如果要花大錢蓋這看起來大但卻只能容納54萬噸的小水桶

真的很好玩。


不是別國的設計都比較好,也要想想自己國家土地到底合不合適

西南沿海常淹水的地區,因為多年超抽地下水,已經低於海平面,所以靠員山子分洪這樣的設施是不可行的,不僅不能排水,海水還會倒灌進來.所以只能靠抽水機硬抽;若要建日本這種地下蓄水池,海水會先滲進來把蓄水池灌滿(可參考台南海安路地下街的例子).

另一方面,這次淹水的南部地區因為都是農業縣,水利設施不能只考慮排水,而要考慮蓄水,把大量的降水蓄積在水庫中,一方面防洪,另一方面也可供缺水時農業灌溉之需.如果沒有這些水庫,這次降下來的豪雨全排到海裡去,要大家再恢復颱風來之前的缺水限水嗎?
要蓋54萬噸的蓄水池?
那還不如蓋個5億400萬噸的蓄水池不是更有用?
respect wrote:
那個54萬頓,只是他一個緩衝區,他還有下面四五個蓄水槽,那才是真正的槽......(恕刪)


不曉得日本網站上這個圖的解說是不是整個可以承受多少水量, 如果是的話, 也只有67萬立方公尺.

這種系統到了台灣應該會變成地下掩埋場吧??

台灣下水道規模好像沒這麼大,而且功能也似乎不同
只能請發版大去翻翻現在高中生高三下的應用地理課本,
防洪分為
束洪:就是蓋堤防
蓄洪:蓋水庫攔水
導洪:疏浚河道
分洪:引到其他河道
個人覺得日本人這個應該是『蓄洪』不是『分洪』吧。
不過以台北的地質條件,
底下是古台北湖沈積層,
不太適合挖吧,光台北捷運就很難挖了,
更何況這麼大的蓄水池。
至於其他地區,地面上的水庫就好了。
不是所有的外國的東西都適合台灣用的。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