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重點在推動病歷中文化是否就可保障病人人權及解決醫師亂污健保費等問題,
說法如此簡單嗎?但不然也!
病人要教育,台灣學生從國中課堂之健康教育就不太成功,病例中文化還是看不懂,病例猶如天書,有屁用!
醫院之門診之診間,由醫師給您解釋給病人聽,硬體上:打病例電腦之畫面常向醫師那一邊,不在病人這邊!
軟體運作上,病人等待看診與領藥時間很久,輪到看病只有三分鐘,醫師如再加上中文病例撰寫與解釋時間,
醫師看診時間被壓縮,更嚴重影響病人就醫品質,沒有配套之前,千萬不要對醫療品質雪上加霜!
醫學生與職業醫師也要重新教育,台灣健保給付是關鍵,只是健保已經有大黑洞,待填補,又怕破產影響社會安全體系!
再加上醫師撰寫中文病例之時間成本,如不增加保險負擔,目標要確保病人就醫品質很難達成,
又是一個爛政策,完全沒有配套措施!
有膽就學習醫藥分業,健保負擔費用來增加專門從事中文病例翻譯之醫師及對病人以中文病例解釋人員,如英文病例連醫師都無法翻譯及解釋,這數十年來醫療品質值得憂慮。
天下沒白吃的午餐,推動中文病例、醫療品質及健保負擔三個面向,誰有整體規劃與考量,其實醫療知識不足的民眾才是最可憐的,可憐的是,人吃五穀雜糧,都會生病



不要跟隨便立委翩翩起舞,大家多想想,該如真正和解決問題,才更重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