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Bentley20190121 wrote:
這個很傷腦筋,
一個人犯錯正在監獄中服刑,你把他救出來,算是劫獄,還是做善事?

如果說病苦貧窮是今生受者是,不就類似在監獄中服刑,那麼解救病苦幫助貧窮,是做善事,還是劫獄?

我完全沒有要否定三世因果,或者是行善的價值,但是如果一直用這種阿Q式的方式來解析因果善惡,就跟填鴨式的教育一樣,

我前面就說了,一兩三次沒關係啦,這種事佛陀常常在做,他劫的還有不少是重罪犯,ok的

佛法常說不攀緣,結果最愛攀緣的就是教主

教主嚴格限制弟子使用神通,結果最愛秀神通的也是教主

佛法很多條,要用自己喬,找一條為自己解套就好了


還有,說劫獄太直接,要說這是慈悲心,有無上甚深的功德.福德,隨喜讚嘆

這樣教徒聽起來才會舒坦
路跑一哥 wrote:
我前面就說了,一兩三次沒關係啦,這種事佛陀常常在做,他劫的還有不少是重罪犯,ok的

佛法常說不攀緣,結果最愛攀緣的就是教主

教主嚴格限制弟子使用神通,結果最愛秀神通的也是教主

佛法很多條,要用自己喬,找一條為自己解套就好了


還有,說劫獄太直接,要說這是慈悲心,有無上甚深的功德.福德,隨喜讚嘆

這樣教徒聽起來才會舒坦


我已經說比喻失當
你還在執著,你要往前走
做人要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自助,人助,有時也要天助
................................................
今天沒有要辯了,該休息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最近看到一個名詞
佛法世俗化
--
研究了一些佛系理論
真是複雜.頭痛~

不複雜,心清淨,不起煩惱
該來的總會來,一切善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功德到底是啥

無功無德,最多只有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加油~早點走~早點解脫

若以世間來說,早點死吧....有點在咒人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但因緣未到,想走也走不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修行某方面就是嫁衣神功?

當然也可以把祂喚醒
但一定會有衝突
甚至成了瘋子鬥爭~

繼續輪迴
才有下一次後天意識的我

還有人想要解脫嗎?

沒錯
人性自私,佛性無私
你的行為,因外界引起人性和佛性衝突的最後,表現於身
所以佛教叫你,無眼、耳、鼻、舌、身、意,不去煩惱那些有的沒的

好好過日子吧
人一生三萬多天,要快樂,要自在,不去煩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我的理解是
1.諸惡莫作....不落三惡道
2.眾善奉行....要廣結善緣
3.自淨其意....要懂得觀自(是否起三毒)

與有緣人分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ion6699 wrote:
我已經說比喻失當
你還在執著,你要往前走
做人要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自助,人助,有時也要天助
................................................
今天沒有要辯了,該休息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哪裡失當?請提出來讓大家看看


善緣?惡緣?誰來認定?還是符合自己的想法才叫善?

不是有句話叫忠言逆耳?

過去有位名人曾這麼說:"我從不說好話,我只說真話,因為真話就是實實在在的好話"

我針對釋迦牟尼佛所提出的,佛書可都是找的到,沒冤枉他
談到神通,再怎麼講神通難敵業力 ! 業力是造業之人所自需承擔 ,神通不能改變甚麼 。一個擁有神通者,也別想展現他的神通去主導某些事情 ,那都會反效果 。

六神通,在佛陀來講 ,最根本究竟的是漏盡通 ,屬於智慧的神通 , 能夠戳破曚在事情背後的假象 。因此佛陀他很慈悲 , 他知道眾生活在無明輾轉的煩惱之中 ,示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的惡性循環,憂悲苦惱 之中 ,指出一條可修行途徑 ,讓有緣眾生,隨份修行 , 不需攀緣,也無須神通 ,大自在的無願求,廣度無量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的金剛般若智慧,如如不動,無去無來,在眾生界不減,在諸佛界不增 ,離苦得樂,無量福德給予眾生的信受奉持 。所以若眾生與佛有緣修行,就現甚麼身使之得度 , 應以佛菩薩得度,就現佛身得度,應與居士身,就現居士身,其實都是非常微妙之事 !

即便在現在五濁末法時代 ,像法特別多 ,要聽聞正法,就不那麼容易 ,能夠聽到甚深微妙的佛法,等於是百
千萬劫 ,都無法遭遇的 ,所以一般迷於色塵、聲塵、香塵、味塵、法塵之人 ,身在無明長夜也不自覺,也難認為佛法有多珍稀難得 ,除非遇到善知識的化導,及其本身清淨之行感動 ,方能修行方能以智慧佛法,滌濯其生死流浪的無明我執,在人生的困苦之境 ,亮出一線曙光。 所以佛陀的漏盡通 ,是毫無執著的智慧光明神通 , 無相、無願、空的三昧!
路跑一哥 wrote:
哪裡失當?請提出來讓大家看看


善緣?惡緣?誰來認定?還是符合自己的想法才叫善?

不是有句話叫忠言逆耳?

過去有位名人曾這麼說:"我從不說好話,我只說真話,因為真話就是實實在在的好話"

我針對釋迦牟尼佛所提出的,佛書可都是找的到,沒冤枉他

釋迦牟尼佛與我們時空背景不同,佛書要自己取捨,該用對地方
理論上,不思善,不思惡
在這個時空裡
如果善惡是一條直線,善小小與惡小小可能很接近
所以善小小與惡小小是你跟別人要彼此認同的善惡,所以很難區分,所以忠言逆耳就在裡面,誰對誰錯不知道,做了才知道......這裡面的事情,我們不做
但一般善(世間善)與一般惡(世間惡)還是可以分清楚的,這個我們做了,就與人結善緣和結惡緣
廣結善緣,不結惡緣

還有善意的謊言,能不說就不要說,但被逼問的時候,一定要說真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