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ion6699 wrote:
不能驕傲
不該做叛教
你要做佛弟子
要發菩提心願
你獨善其身,要能兼善天下
不然你只是辯而已,沒有修為
你會因辯影響到生活
佛法要生活化,才會覺得佛法真是個好東西,更何況你限制我不能講來世因果
如果真有因果輪迴,你有像我若是豬的覺悟?


如果要說到驕傲,跟教主釋迦牟尼佛比,我真的算小咖了

相傳佛陀一出生時,不是手指天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悟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別人都貪嗔癡,就他最聰明,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被哥利王割肉時,說自己將來成佛,第一個度哥利王(我上別人下,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不是嚴格禁止弟子顯示神通,結果最愛秀的就是祂


佛陀告戒弟子:"六神通,莫炫技"

佛陀自己愛秀的時候就變:"六神通,莫炫技,一兩三次沒關係"


所以OK的,驕傲乃人之常情,一兩三次沒關係,佛法很nice.有彈性的,放輕鬆.沒那麼嚴重
lion6699 wrote:
而你真得大自在,不會因為辯佛法
也跟人家辯生活事,產生不必要的煩惱嗎?我是對你存疑的

像我簡單的佛法生活,如此自在快樂

為什麼得大自在,會因為辯佛法產生煩惱?是你煩惱?還是我煩惱?
lion6699 wrote:
若惡的表現,那我就要說來世果,今日作,因為這是去惡勸善,要有一方放棄作惡才能斷此因緣
佛法教人放下才能了斷因緣(我們修行人要來叫人放下) ,不是我們執著來世果,今日作
若當事者不信因果,那也由他去,我也不強求他一定要信,順應天命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勸人為善才是真的

至於是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見仁見智了

就像出生在饑荒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等著餓死,請佛教徒告訴我,這些孩子前世到底做了多天大的惡事?請你們告訴我
路跑一哥 wrote:
為什麼得大自在,會因為辯佛法產生煩惱?是你煩惱?還是我煩惱?

我很快樂,樂在其中,發菩提心願,能遇到你真好,境界提升不少
我是邊學邊知,行動派,不是念佛那種靠佛力
你不要去跟古人比,也不要跟人比,那會煩惱
你跟人爭辯,那會煩惱
不要辯成生活習慣,那會煩惱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你跟我有緣,我們都只為這一生,不要遺憾,要做個快樂自在的修行人
一切看你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路跑一哥 wrote:
至於是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見仁見智了

就像出生在饑荒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等著餓死,請佛教徒告訴我,這些孩子前世到底做了多天大的惡事?請你們告訴我

上天安排了,我管不了那麼多,就能力範圍佈施一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快樂自在過生活
-*----------------
我去吃飯了,沒法即時聊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ion6699 wrote:
我很快樂,樂在其中,發菩提心願,能遇到你真好,境界提升不少
我是邊學邊知,行動派,不是念佛那種靠佛力
你不要去跟古人比,也不要跟人比,那會煩惱
你不跟人爭辯,那會煩惱
不要辯成生活習慣,那會煩惱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你跟我有緣,我們都只為這一生,不要遺憾,要做個快樂自在的修行人
一切看你了

是誰在煩惱?

奧修說過:"這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各位不會覺得,佛版有了我,整個的活潑.生動了起來嗎?

好了,這次先到這兒吧,我要去別的地方串門子了,下次有空再來腦力激盪一下
路跑一哥 wrote:
如果要說到驕傲,跟教主釋迦牟尼佛比,我真的算小咖了

相傳佛陀一出生時,不是手指天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悟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別人都貪嗔癡,就他最聰明,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被哥利王割肉時,說自己將來成佛,第一個度哥利王(我上別人下,這難道不驕傲?)


佛陀不是嚴格禁止弟子顯示神通,結果最愛秀的就是祂


佛陀告戒弟子:"六神通,莫炫技"

佛陀自己愛秀的時候就變:"六神通,莫炫技,一兩三次沒關係"



所以OK的,驕傲乃人之常情,一兩三次沒關係,佛法很nice.有彈性的,放輕鬆.沒那麼嚴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普門品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高手過招在一念間..........

哪裡有問題?
路跑一哥 wrote:
這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自己去想
佛法可以幫你離苦得樂,而且自在
是不錯的選擇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