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h0201 wrote:
嗯......啊......驽.......
高鐵站都是本土建築師的作品...
其實大師之所以為大師, 有時候不是灌水灌出來的....
我去日本玩看諸位大師(不要以為日本的建築都是找日本人的設計師,
有很多都是國外的設計大師的作品)的時候, 外觀都是基本的要求~
好看是理所當然的! 動線的規劃跟實用性也是理所當的! 更重要的是
這個設計是符合某個精神(日本人講的"魂")的. 是有靈魂有主題的,
人生活在裏面就跟建築結合在一起, 變成一個有機體. 我自己不是學
建築也不是學美術的, 但是當自己身在其中真的會被這些建築所感動~
台灣的公共建築, 要不就是有造形但毫無美感可言(例如某前世界
第一高樓), 要不就是看起來可以, 用起來很糟. 不是不給國內建築
設計師機會, 而是如果引進國外大師的作品, 是不是能剌激本土的
設計師成長, 是不是能剌激本土業主的品味成長? 老是一昧的保護
本土產業, 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大家想一想, 有沒有一個能代表台灣的建築? 一個像雪梨歌劇院,
馬來西亞石油雙塔一樣讓人有強烈印象的建築, 足以代表一個國家?
想想人家外國人來台灣拍節目影片的時候, 會先找哪一個建築?
當這個建築跟其它國家的象徵性建築放在一起比的時候, 代表我們
的建築有沒有比較好? 這真的可以想一想.....
不要那麼在乎是不是本土的設計師設計的嘛! 要站在國際的視野來看,
這建築足不足以代表台灣, 夠不夠好. 馬來西亞石油雙塔跟雪梨歌劇院
都不是他們本土設計師的作品, 但是沒有人在乎啊? 各國大型的公共
建築案都是開國際標, 只有我們還在這邊小鼻子小眼睛的本土來本土去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