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朝代演進,尤其是清朝把北京語當成官方語言以後,其他語言就淪落為「方言」了。而文字是跟著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一起演化的,理所當然地,其他方言,包含閩南語,就慢慢和文字的演化脫勾了。
你可以想像兩個人一起唱一首歌的兩個聲部。如果站在一起唱,當然可以搭得很好。如果兩個人是慢慢遠離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兩個人唱的步調就會開始不同,最後就兜不起來了。
不僅僅是閩南語,還有其他方言,和文字各走各自的演化路徑,慢慢漸行漸遠。如今,部分可以搭上文字,其他的部分,各有各的演化故事,當然就互相搭不上了。
不要說遠了,連台北、高雄、宜蘭三地的閩南語都不盡相同,更何況是數百年來的地緣與歷史因素。
所以,閩南語有些還是可以找到正確的字來搭,可以直接使用。但也有不少已經和文字脫勾搭不上了,就不必強用奇怪的錯別字來音譯。文字精神走樣,就失去使用文字的意義了,僅是為了有文字而硬搭罷了,根本不能理解字義。與其這樣,我還寧願這些搭不上文字的語音用拼音的方式來彌補。
只要不要刻意隔閡打壓,時間一久,文字和語言是會慢慢合攏的,到時候就不會再有現在這種語文不合一的狀況,我覺得現在真的是不必強求。經過這麼久了,閩南語也沒有因為缺乏文字而消失啊,又何必弄個奇奇怪怪的錯別字音譯來硬搭呢。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雙子貓 wrote:
其實閩南語很接近古中...(恕刪)
深表認同!
漢語本來就是單音節語文 文字與語言是可以相對應的 大抵不脫一字一音之格局
只是在歷史洪流中 漢字的演變是一派相承 漢語卻是多元發展(與非漢語系民族相互影響)
以致於漢語和漢字有很多脫鉤的地方
這裡說的漢語 包含粵語 吳語 及 閩南語 etc....
現在要把漢語跟漢字重新掛勾 就會衍生很多問題
什麼樣的音對應什麼樣的字 學者也是各說各話
折衷一點的 希望把有爭議的音 暫時用拼音取代漢字
極端一點的 不是主張全拼音 就是 全漢字
華人世界已經有統一的文字(繁簡中文)和語言(普通話/國語)
在溝通上已經不是困難
現在回頭來發展各漢語支脈 不僅有助於了解語言的變遷 也能順道理解文化的變遷
特別是源於古漢語的閩 粵 吳等漢語支脈, 對古籍的探究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漢語文字化反而有益於中華文化的發揚呢
部分反對者們,有想到這一點嗎?
Hard a port ! Dont`t Mess With Texas
我倒是覺得對一般民眾來說~夠用就好了~
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找書來研究~不需要讓每個人都成為什麼國學大師~
就像學數學~基礎的學好就好~何必逼每個人都學微積分?
更何況~我真的不認為台語很強的人就會認真的去了解台語的變遷或文化~~
((你看一堆操著台語罵三字經的小混混就知道了~
台語跟中文我都一樣交叉用~因為他們對我來說都是工具~
既然是工具就沒什麼高低問題~只有好不好用的問題了~
台語~說真的~~~~對我來說使用起來沒有中文好用~~
一方面是各地方言不一樣~很容易會造成誤解~
再來是~它沒有文字~~~~紀錄不方便~
台語有它有趣的地方~~但是這不代表每個人都需要認真的去研究它~或是每個不學台語的都要被污名化~
況且我們系上一堆人不會說台語~人家還不是學的很好~
所以~~術業有專攻~沒興趣的小老百姓們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用急著去跟學者們搶飯碗啦~~

RCOOH wrote:
今天在公司,同事拿了他兒子的閩南語教材來問大家要怎麼唸,順便幫他注音。
同事的家裡都是客家人,不太會講閩南話,所以拿來公司請教我們這些台灣人。
心裡的OS:客家人就上客家話就好,幹麻上閩南語課???
...(恕刪)
樓主應該請你那客家人的同事和學校講,子女應該上的是客家語課,如果學校沒有安排,子女可以不用上閩南語教材,最好可以聯合不是閩南人的家長和學校協調不應強迫非閩南人的子女念閩南語教材,學校如果太吱吱歪歪,就請民代來處理,或甚至形成議題、輿論,請教育部播預算,讓學校也有客家語的師資和教材。
其實縱使是閩南語,大體上還有分漳州腔、泉州腔,在台灣有所謂南部腔(漳泉濫偏漳)、北部腔(漳泉濫偏泉)。我在宜蘭待遇一陣子,偏漳州音的宜蘭腔,我一堆都聽不懂。
現在閩南語教材是南部腔? 還是北部腔 ?
當然台灣的客家話又以四縣腔及海陸腔兩種腔調為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