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餐飲的,只因老闆一心只想著錢
颱風天只關心他的店有沒有開
卻不關心他的員工有沒有生命的危險
很多員工已經 『切心』 了
~~~~~~~~~~~~~~~~~~~這是中線~~~~~~~~~~~~~~~~
我離職了.........我的工作也是一人當3人做
但是要走了,老闆慰問的話一句也沒有

crab69 wrote:
日本的物價高,及最近這十幾年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下滑,這種龜毛的個性要付很大的責任。
大前研一就曾經說過,日本人講究品質過了頭,常常忽略了成本
我們公司的產品銷售往日本及美國的比例大約為一比40。也就是說美國市場的年銷售量是日本的40倍
日本人讓人最討厭的是:量少又愛龜毛
但是日本人也知道自己不受歡迎,在價格上都接受比美國的價格高70-80%
在台灣的出口商不愛接日本訂單的不算少。因為日本人很愛退貨,動不動就退貨。
如果產品有小瑕疵,美國的習慣是會吵著要打折,扣一些些貨款作為賠償。但是日本人會把同一張訂單的貨全部退貨。如果訂單裡有A 跟B兩項貨品,而A有瑕疵的話,會連B也一起退貨。
台灣的勞工品質觀念又不好,出小差錯常有的事,整批貨退回來會讓老闆賠很多。所以有的老闆不敢冒險,就乾脆拒絕日本單
有的公司願意接日本單的,在品質上就會特別特別小心,並且在售價上灌水,以超額利潤來掩蓋可能退貨的損失。
品質上特別特別小心意味著成本會比較高。 所以銷往日本的就售價比較貴。 有的廉價的小東西,品質並不需要十分完美的,也比照醫療級的在做,其實倒楣的還是日本的消費者,要付出較高的價格。而且較高的價格意味著低很多的銷售量,結果就是日本人的訂單會變成數量少價格貴。
緯來日本台就常可以看到一顆就要上千台幣的水果。水果最後還不是吃下肚,只是因為外型漂亮就要賣幾千元。
可是日本的消費者就會掏錢出來買,台灣人就會看看摸摸,自己吃就不買,只有少數人用在送禮,但那真的是很少數很少數。如果這種水果賣到美國,沒有人會去買的。美國人價格很敏感,不會去當這種盤子。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