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一起來討論 {三國 ; 魏蜀吳} 吧 :-D

kantinger wrote:
中央會亂士族就主要因...(恕刪)

大將軍何進是外戚,西涼董卓是地方官,
要是想到宦官竟敢殺大將軍,何進行事難道不會更慬慎?
如果料到董卓來了就不肯走,也不至於召西涼軍.

朝代興替,士族多少也是被興替的一羣,
四世三公的袁家,一樣煙飛灰滅,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安在時,甚至敢對權傾一時的桓溫來陰的,
謝安死後,謝家也就......

cckm wrote:
大將軍何進是外戚,西...(恕刪)


竇憲外戚大將軍

漢和帝就搞過

之後搞需要引外部兵力嗎?

曹操就認為誇張

但天下一亂袁紹不就最大得益者嗎?

士族在背後控制

力量在地方有土地跟佃戶

有必要還能弄個什麼之亂的

曹操擊敗袁紹之後也還搞九品官人法攏絡士族

劉備對孔明說未不痛惜於恒靈幫士族平反

周朝血統貴族

漢朝門第士族

都掌握土地跟農民

改革的動嗎?

kantinger wrote:
但天下一亂袁紹不就最大得益者嗎?..

袁紹最初的計劃可不是讓何進人頭落地,董卓執政.
以袁紹家族的地位,先除宦官,再陰何進,豈不省事多了?
袁紹四世三公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但當大將軍最多狹天子令諸侯

直接拉皇帝就漢賊人人討

如何當皇帝?

最好天下動亂漢帝搞不好被誰做

像項羽幫劉邦做義帝

之後很明顯袁紹就不要狹天子曹操還要

袁紹想的就當皇帝對嗎?
kantinger wrote:
劉備對孔明說未不痛惜於恒靈幫士族平反...

桓靈之際,勢力最大的就是宦官外戚,
宦官和皇帝親近,外戚和皇太后親近,誰掌兵權誰就有說話份量,
士族能影響哪一邊?

每回政治動亂,就產生新的貴族,土地重新被另一批人慢慢佔有,
只是一再的重分配.
kantinger wrote:
袁紹四世三公 門生故...(恕刪)

多拉下幾個皇帝,打它幾場勝仗,大家就習慣了,
文人武將見風轉舵的功力可一點都不輸給老百姓.

朝廷威望若還在,袁紹只能慢慢來,
董卓之後,朝廷已任人賤踏,價值自是大不如前,
袁紹遇事不決,始終是致命傷.
不過袁紹總歸沒稱帝,倒是袁術當了短命皇帝.

曹操實力不及袁紹甚多,有個大漢朝廷頂著總不是壞事,
換成孫劉,能藉大漢天子之名辦事,更是快哉.
故以周之地則不大於曹、滕,以周之民則不眾於邾、莒,然歷數百年,宗主天下
雖以晉、楚、齊、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
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至於季氏之於魯,田常之於齊,白公之於楚,智伯之於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
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
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

?

kantinger wrote:
...智伯之於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

三家分晉甚至沒有智伯的份,
智伯想一人獨吞晉國,路途還遠著.

三國時代誰也不服誰,
只好拿漢家朝廷當屋頂,表面上還是一家人.
等到曹操洗完了諸侯羣臣,大勢底定,
漢皇朝就準備進入倒數了.
曹操若想自己把獻帝拉下來其實也無人可阻.
gibson0731 wrote:
諸葛亮、司馬懿
這兩人都不想要對方出事...(恕刪)

這個說法很詭異,
魏大蜀小,司馬在魏的份量也比不上起諸葛在蜀的地位,
對司馬懿而言,留個蜀地慢慢玩以保有自己地位之說,還有點道理,
權傾蜀漢的諸葛亮有什麼好顧忌?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