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曹操花三十年才統一北方, 劉邦花七年就統一中國, 劉邦比曹操厲害很多嗎?


風城雲 wrote:
劉邦好比禪師,手下有...(恕刪)


濟公禪師不是只有酒葫蘆,葵扇,破僧帽跟破僧衣破草鞋?
cchangg wrote:
秦之成就基本在於商鞅變法。
但這招本是兩面刃,動用全國之力將國家運轉為戰爭機器,
在無戰事時就變成無與倫比的內耗機器。
過八成的人口比例只知道怎麼砍人頭和種稻米、不知道怎麼經商治國。
而秦法之本就是仇商和仇仕,不可能一轉眼就全部換法。
(換法太快的下場,最好的例子就是後來的新莽)

贏政動用軍隊去搞國家基礎建設,來消耗這些精力過盛卻無仗可打的士兵
,是一個好方法。但是當人民窮到什麼都沒有,就剩命一條時,
他們就不會再聽話了...(恕刪)

不完全是,秦最大的問題是民力勞役過重,陳勝吳廣劉邦都是因勞役問題造反的,漢朝名義上是儒家治國骨子里也是秦國那一套法治,法治只要不要太過份,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kenyeh99 wrote:
不完全是,秦最大的問...(恕刪)


其實應該說中國都是順民
如果沒有太嚴重的天災或是民禍
通常是不會有啥動亂機會改朝換代的~
就像最近的研究,明末會改朝換代是因為遇到了小冰河期造成的欠收跟大饑荒
才會民變不斷,外族南下入侵

不然明朝爛多久了?怎會從萬曆末期才開始糟糕至此?

kenyeh99 wrote:
不完全是,秦最大的問...(恕刪)


秦去打趙國
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也沒那樣造反

在於秦打六國有土地可分

之後打匈奴跟百越就算打贏那些地分了幾個願意去那種田呢?

ice27540 wrote:
再再比照劉邦跟項羽的手下,劉邦部下一堆小叮噹而項羽底下或許不是阿福可是還是一堆技安.

項羽部下還真的一堆技安,
猛將如雲.

不過其實也是有小叮噹.

項羽真的不太會用人.
像韓信也當過其部下.
但獻策很多不被採納.
這隻小叮噹後來跑去靠劉邦.
劉邦本來也無福享受,
是蕭何幫他撿回來的.

當老闆的,
我覺得能採納較正確的策略是比較重要的.
項羽聽范增的話砍了劉邦,
之後就沒啥漢高祖可面世了. XD

雖說以知人善任,
劉邦高於項羽.
但要狡兔死而走狗不烹,
這點我覺得項羽好很多.



kantinger wrote:
項羽跟劉邦用人還其次
主要在路線

真的...
項羽大可自己稱帝建朝的.
他偏偏搞了個大封諸王,
回到像戰國時期的樣子.


揚州鶴背騎來慣 wrote:
曹丕呆子?
那他底下的謀士呢?


孫權遣使稱臣之時,
劉曄曾勸過,
說不該答應且應趁此良機攻滅孫權.
但曹丕不聽.

一直到劉備兵敗夷陵.
孫權稍微露一點不爽的樣子,
曹丕才想要補尾刀.
劉曄說此時大勢已定,
不該再動兵了.
曹丕幾次出兵江東果然如他所說 徒然無功.

三國時期真的是人才輩出啊.
除了一堆猛得有名聲的猛將,
還有一堆智力驚人判斷力出眾的謀臣.




nesy521 wrote:
真的...
項羽大可自己稱帝建朝的.
他偏偏搞了個大封諸王,
回到像戰國時期的樣子. ...(恕刪)

項羽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手腕及戰略眼光,不光是稱不稱帝的問題,而且他當時也沒真正的統一中國,真的稱帝了情況就會比較好嗎,六國反他的人就不反了嗎,恐怕死的更快吧,呵呵
kenyeh99 wrote:
項羽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手腕及戰略眼光


1.項羽沒想稱帝,他有點像曹操方式,尊個義帝,但是自己指東話西的
2.他不是沒有政治手腕,只是玩的太粗糙(例如徙義帝,殺齊王等)
3.他的玩法是回歸多國制,但有一共主---義帝,但是到最後他又想自己當共主(類似春秋五霸那種)
4.他當實質共主卻又恣意忘為,加上沒有手段,所以誰也不服誰
5.中國算是他領導下統一的,並非沒有統一中國

kenyeh99 wrote:
項羽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恕刪)


沒真正的統一中國?

打贏秦之後
全中國各地的王都它封出來的
就所謂民意所向
除了晉文齊恆好些
春秋戰國的諸國貴族打來打去大多為一己私利
並非為百姓
那連年征戰
找那些支持?
要恢復分封貴族世卿世祿
大部分百姓肯定不同意
所以項羽打仗都贏但劉邦被打敗那樣多次路線正確
成為最後贏家

kantinger wrote:
就所謂民意所向除了晉...(恕刪)


重點是兩人出身本就不同
基本理念就有差異了
劉邦....非貴族,而項羽本身就是楚貴族(世為楚將)啊~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