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Kuo wrote:
各位朋友、我是開版樓主,別用非黑即白的角度看待事情
我是出身台南的台灣人、我的台語也很溜~
...(恕刪)
哈囉!樓主
請問你到底是住在台南的客家人,還是閩南人啊
我看你後面補充的那句話,「我的台語也很溜」
姑且就當作你是客家人了。
但是,如果不是,請你改正為住在台南的閩南人!
對,我承認,我很雞腸鳥肚
平生最痛恨閩南沙文主義。
有一次聽到有閩南人這樣說,
「她說我們台灣人和他們客家人不一樣,...(反正應該是扯到一些習俗、習慣的差異)」
我當下先是很受傷,
而後轉為憤怒。
在學校因為普遍講國語,感受不到族群摩擦,
但是日漸長大,走得遠,看得多;
終於知道,什麼族群和諧的話,統統都是屁話!
偏偏這些屁話講最多的人,反而是閩南人。
當然閩南人當中,也是有很好的人;
客家人中,也有不像我這般的人,也有大而化之的人。
我的言論,僅代表我個人的心路歷程中,
逐漸養成的結論。
如果有人認為我走得太偏,
歡迎幫助開導!
-------------------------------我是分隔線----------------------------------------------------
剛剛看了你的開版文,
嘿,終究我最擔心的事,發生了
開版的,你就是閩南人嘛,
也許你沒有惡意,或許你只是想表達大家都是台灣人,
但是我認為,在談論族群時,
最好還是嚴格要求「閩南人」和「台灣人」兩詞的定義,
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僅小小建議,
祝福開版樓主今日順心順意。
烏鴉2636 wrote:
今天客委會砸預算拍廣...(恕刪)
整體看下來,知道烏鴉版友對客家愛護心切,
但或許是如此,有著當局者迷的情況,
小弟個人並不是反對推廣台灣任何一種文化,
只是對這種限時促銷,某個時候銀彈密集盡出的方式感到嘆氣,
文化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時間慢慢的滋養,最後刻印在人的行為上,
但這種只在一年某短時間密集式播放的廣告,之後就消失無息,隔年再來一次同樣方式,
這種猶如沾醬油式的推廣宣傳,
真對文化傳承或宣傳有所幫助? 仰或者只是對特定一群人有所交待? 這可能是有些版友有所疑問的。
為什麼不把這樣的方式,改成年度平均式的讓人知曉?
其次是故事性系列的廣告,大都有主題在,就拿Toyota 哆啦A夢來說,主題就是圍繞在車,
就算少看其中一個廣告,我也知道是在講"車",因為在系列中任何一個廣告都是會繞到"車"
但,這個文化宣傳廣告,單看一個或漏看一個就不知述求,
唯一我記得就是唱歌把妹那個廣告,讓非客家的我,了解到"啊! 原來除了山歌外,還有許多優美的歌",
只有這廣告欣賞到了客家文化之美與特色,其他幾個,我不知有何特色之處,
變成只要其中一個廣告我就知曉與欣賞到了客家文化之美,為何要弄個這麼多個陪襯廣告出來? 這不就有些浪費了嗎?
如把浪費的部份,拍成其他客家文化特色,如桐化、客家花布...等等之類,在年度平均播放給大家,如此的宣傳性不是更好?
我想這就是許多人想討論的地方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