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我兒子回家告訴我 明年要念四書才能畢業


小蜜蜂嗡嗡嗡 wrote:
學古文又不是叫你在日常生活中拿來使用~
是要讓人了解意境和其優美~
也教人用字遣詞不要太直接

如果真的照這樣要用什麼才學什麼~
那應該大家基本都要去學煮飯縫衣才對...(恕刪)

我保證妳學古文在日常生活中一定用得到,
最簡單是去應徵工作的自傳,
一篇文詞並茂,簡潔有力的自傳,
絕對比一篇完全白話文的自傳,容易被人欣賞且贊揚妳的才華.


獅王動力 wrote:
現在是要走回頭路的八股教育嗎?


八股文濫觴於宋
始於明朝
歷經約500年後終於清末

這算是科舉制度最畸型的巔峰
八股文格式嚴格
限定字數...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
考試範圍僅能在官方規定的經注中
八股文舉制度的確對於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有著可怕的殺傷力
很可惜的是時至今日
雖然在程度上有相當的改善了
但八股的亡魂仍無所不在

這樣的考試制度很容易會讓一些專精於考試的人得利
但上位之後究竟有沒有能力做好份內的工作實在令人懷疑
君不見常有公務員搞出一些讓人很傻眼的行為或言論
正是根源於此


八股文一直沒能從我們的教育體制中消失
尤其是當整個社會的集體價值觀都認同這樣的考選制度
也習慣用分數當單一標準來衡量每個學子時
八股這個劣根應該還會有幾百年的壽命

但是增加古文教材並不等同於八股的復辟
新舊文化的融合仍可以激盪出不同以往的風貌
周杰倫很多頗受歡迎的流行樂就是最佳的例子
看他的音樂可以斷言周董的文學底子應該打得不錯
學古文沒用嗎...
適當的利用這些古老優美的文化遺產 套上自己的外殼
可以讓周董成為名利雙收的歌手...
我記得他也是華文音樂界唯一上過時代封面的流行歌手
怎會說學古文沒用呢?
(雖然他拍的電影真的很爛就是了)

500多年前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
也是打著復興古羅馬希臘的文明為旗號
基本上成為了現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根基

回頭一定不好嗎
其實未必
人類不管在歷史...政治...美術...甚至普羅大眾的流行文化
其實走的都是圓形的軌跡
並不是一直線...
一切都看自己怎麼消化運用......

讓下一代多讀些古文其實也不代表就是八股文的復活
將四書納入中學國文的教材基本上立意一定是正面的
只是到底會不會弄巧成拙
一切都是看整體社會的價值觀
臺灣人(或者該說是華人)畸形的價值觀真的是很多社會亂像的根源
原因無它 就是太過於忽略多元性的個人價值
喜歡用機械的標準化去要求每個個體....

這也不光是當官的事
這是整個國家中每一個階層的份子的事
其實臺灣這方面在華人圈中還算不錯了
只是進步空間還很大
如果不能培養多元的價值觀 尊重不同的個人價值
就算立法強制把官方語言改成英語
其實八股魂還是會死死的纏著臺灣吧

加藤老鵰 wrote:
咆哮的惡魔 wrote:
我個人的古文啟蒙是高一那年老師規定給我們的暑期作業 三國與紅樓


紅樓夢已經算是白話小說了,嚴格來講,在通俗小說方面,國高中生國文課本的範疇裡大概只有聊齋志異算是文言,當然可能還有其他例子,不過我一時之間只想到這個.
...(恕刪)

看兩位提到的書我倒是想到一本,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先生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原著《京華煙雲》,
原版是用英文寫的,我看中文版,當年看京華煙雲時記得好像花了3個月還是半年,光書中場景,意境,
夠我慢慢的揣摩的,

恭喜老爺 賀喜夫人

令子成之時,更顯於父。

尼斯 wrote:




看兩位提到的...(恕刪)


你看的是張振玉翻的那本麼?那個版本翻的最好,中間一段立夫木蘭還有早夭的紅玉玩對對兒,我一直在想英文原典不知道是怎麼寫的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加藤老鵰 wrote:
你看的是張振玉翻的那本麼?那個版本翻的最好,中間一段立夫木蘭還有早夭的紅玉玩對對兒,我一直在想英文原典不知道是怎麼寫的
...(恕刪)

太久記不清買的是誰翻的,都已經25,30年前的事了,搬家後也沒再看到那本書,
丟掉了2書櫃想想還真錯了,英文版我沒找過,也不知那裡有,
改天再去書局找這本留給小傢伙看,
京華煙雲 (2005年電視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台灣
集數 44
首播頻道 中國中央電視台、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播出日期 2005年10月19日-

《京華煙雲》,是據著名文學家林語堂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原著《京華煙雲》而改編的44集電視連續劇。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與台灣民間電視總公司聯合製作並於2005年10月在中央電視臺一套八點檔首播,由於本劇是趙薇自2001年的《情深深雨濛濛》四年之後首度回歸電視螢屏,加之與1988版華視版電視劇的對比,在2004年11月開拍之起就引起媒體和大眾關注。最終本劇成為了2005年度中國全國收視率總冠軍。[1]

2006年中國內地各大衛視在黃金時段重播本劇,再度引起轟動並取得了收視佳績。尤其是原本收視平平的四川衛視更是憑藉重播《京華煙雲》躍居全國15個中心城市省級衛視收視的第4位。[2]同年,《京華煙雲》意外落選中國電視金鷹獎,未獲得一項提名,引發巨大爭議,使當年金鷹獎的評選備受質疑。[3]

香港由美亞電視塔在2006年晚上10點播出,馬來西亞TV8在下午15:30播出。本劇亦在北美地區以中文對白配英文字幕的形式播出,片名為Moment in Peking,加拿大Omin2晚上9點播出,美國八頻道24點播出、十八頻道晚上7點播出。

[編輯] 獲獎與提名獲獎 2005 第五屆中國音樂金碟獎 最佳影視音樂(王黎光)、最佳影視主題曲:《發現》(趙薇演唱)
獲獎 2006 第二屆電視劇風雲盛典 年度收視率冠軍、最佳製片人、最佳男配角(王剛)、內地最受歡迎女演員(趙薇)
提名 2006 第二屆電視劇風雲盛典 最佳導演(張子恩)、最佳編劇(張永琛、楊曉雄)、最佳女主角(趙薇)、最佳女配角(潘虹)、最佳男配角(寇振海)、最佳原創歌曲:《發現》(趙薇演唱)
提名 2006 第二十六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優秀女演員(趙薇)
=================================================================================
看到這討論涼了一半,電視劇也別看了
............................................................
[討論] 談《京華煙雲》與改編劇
《京華煙雲》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小說之一。全書以女性為主題,前後出場了大量美女,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口味,讓人目不暇接。
書中我最喜歡的女性是莫愁,但看了央視播出的電視劇后,我便打算吐血了。不管是以傳統道德觀,還是現代的角度來看,莫愁在小說中———不管是相貌舉止還是為人處世———都無疑是最接近完美的一個。但不知道該劇的編劇、導演是沒讀懂小說,還是打算顛覆原著,找個怪模怪樣的醜八怪來演不說,還把莫愁弄成一副喜歡在男人面前打情罵俏,舉止誇張,說話沒遮沒攔,毫無城府的小燕子二代。要知道原著里面的男女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人物。木蘭這輩女性雖然受了一些現代文化的熏陶,但行為舉止待人接物都還是傳統的大家閨秀。但電視劇竟然把莫愁這個最符合傳統道德的女性弄成這個樣子,我看了只有無語。
當然,編劇這麼改有他的理由。但不管你怎麼改動,至少也得找個像樣的美女來演吧。要知道原著中莫愁外貌僅次於寶芬……
現代的家長真是越來越脆弱了
才會養出一堆草莓族小鬼
不過就讓小孩學個古文
也要上網取暖
是怕被將來被小孩問倒沒面子還是怎樣?
還有人扯到帝王思想就更誇張了
高中讀個四書
以後就會學張勳復辟嗎?
還有人說學古文沒用
不要等到30幾歲了寫個A4一半不到的簽呈要花幾個小時的咧!
(公司就是有這種奇人)

kuo116 wrote:
昨天我唸國中的兒子告...(恕刪)

慘了慘了
不知道哪間學校的老師會遇到這位仁兄
四書五經是中華文化的珍寶,多讀有益無害,實在沒什麼好躭心,我小學的兒子唐詩諗得比我還好,我覺很好,以後他出去出口成章,言談間內涵豐富有什麼不好?

樓主實在沒什麼好躭心,也沒什麼好反對的。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