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菲爾 wrote:
很多人都把【國家競爭...(恕刪)
大推特推
可以把世界各國優秀的人才引進台灣
這樣也是一個不錯的好辦法
加菲爾 wrote:
從很多國家的例子可以...(恕刪)
sdragonlee wrote:
上面有回我文的大大我在這邊再補充一下我原文的意見,我認為人口少,減少環境及資源耗用不是壞事,也是人類生存百年大計,但是前提是如何在保持國家競爭力不退及避免社會問題驟增的情況下達成,我想鄰國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網上也有不少分析的文章,在此摘錄一下(日本與台灣因應少子化現象之對策比較-->
陳錦慧國立嘉義大學幼教所研究生)的內文:
四比較與建議
(一) 設置少子化專責部門制定應變政策
綜合中日針對少子化現象所擬定的各項對策與策略,可發現日本乃在少子化社會基本法下,整體思考,並有專責之機構;反觀國內,目前各項因應策略乃由教育部、內政部、勞委會所提出,因為各有觀點,因此落入「頭痛醫頭、脚痛醫脚、各吹各調」的危機,連目前為少子化研擬的政策方向,也是由各部會分為教育、人口政策白皮書,實在需要參考日本的他山之石,由行政院主導跨部會之少子化政策小組,提出切要的應變政策,如: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施行細則等及各種因應的配套措施,以求全面解決因少子化社會帶來的問題(蔡春美,2005)。
(二) 養育責任社會化
目前台灣所採行的「補貼」方式,如:生育補助津貼,主要在於提高生育的利潤(張國偉,2004);但根據衛生署所做的調查不願意再生第二胎的原因,「經濟能力」及「養育成本」兩項所佔的比重最高,加起來的百分比超過65%,如果能學習日本讓婦女「在產假」外,增列「陪產假」、「育嬰留職有薪」 及「育嬰津貼」等;而公私立機關團體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托兒措施,政府應給予部分經費補助,這些措施都有將養育費用社會化,實施後應將有激勵婦女提高生育率之效果。此也符合台北市研考會針對年滿廿歲以上、四十九歲以下民眾進行鼓勵生育措施相關政策滿意度之民意調查發現,若能實施「減稅或提高免稅額」、「彈性工時」及「產假或育嬰假」等三項措施,受訪者才會考慮願意多生一個以上的小孩(于慧蓮,2006)。
(三)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全力支援少子化社會對策(蔡春美,2005)
從日本的少子化社會對策,少子化不僅是有關經濟產業和社會保障的問題,也攸關國家與社會的存立基盤,社會整體的意識改革非常重要。少子化問題影響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必須長期累積努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人民團體,目前日本的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邁出一大步,但反觀國內各大企業,卻仍與勞委會仍進行育嬰假之拉鋸戰(許惠安,2006),政府部門應加強宣導,使全國各行業與社團,都加入少子化的應變行列。
(四)加強宣導匡正人民的育兒觀念
1.日本的少子化對策中,加入了對人民的生命教育宣導,柔軟的讓人民注意生育不只是「津貼」、「補助」的問題,還包含了對生命的重視以及對國家的愛國表現,這樣的宣揚,是在我國少見的,應納入未來政策的研擬中,讓每一個人都能視嬰幼兒為國家未來之資產(張國偉,2004)。
2.雖然社會的變遷,男性參與育兒的比例逐漸增加,但日本的對策中,立法男性參與育兒的義務與男女的相對育嬰假比例,則可以打破以往男性為育兒配角的傳統角色,降低女性的就業壓力,實為我國可效法之處。
五、結語
我國與日本同樣面對少子化之趨勢,但卻未有類似日本<少子化社會對策>整合性之對策計畫,只見到若干零星應變政策,一直缺乏具體、強制性高的相關法律之制定,更未見公布有決定政策方針與原則的「基本法」(蔡春美,2005)。日本由九零年代起,即開始重視並進行政策推行與評估成效,進行修正與補強,當前急速少子化的現實已迫在眼前,日本近年來的努力實可作為借鏡,請有關當局儘速決策為禱。
所以我的問題點一直focus的是若生育率持續下降,人口老化超過預期(以現在來說60歲是真的不老,但社會上目前接受60歲老人繼續工作的企業有多少?60歲以上老人退休後返聘有無配套鼓勵機制? 照看機制有無建立?)下,我們的政府在鼓勵生育率上升的政策(起碼減緩一下過快的速度...)之外,是否該同步做點因應老年化的整體備援方案....
沒有相關的人口老年化整體規劃,我想目前三四十歲的職場中間份子可能會在老年時到承受到苦果..下文是天下的文章(150萬嬰兒的挑戰,期數:444出版日期:2010/04/07), 大家參考...
簡介:
台灣總生育率1.02,跌至世界最低,學者預估,今年更可能跌破1.0。
過去六年,台北市幼托機構已減六成,
未來三年,國中小學將減一千班,十年後大學更要倒閉三分之一。
內需衰退,稅收萎縮,公共建築淪為蚊子館……
要搶救沉重的未來,五年內必須生150萬個嬰兒。
誰來生?誰養得起?從低所得、貧窮到低生育率,
解決女性困境,才能搶救台灣的競爭力。
經建會最新的人口推計預測,再過四十五年,每一個工作人口要扶養一個半老人。換句話說,現在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以及未來出生的嬰兒,大部份的收入,都要用來照顧老人。
既然,生育率低嚴重衝擊台灣的經濟、財政和競爭力,而解決生育的關鍵,又在幫解決婦女困境,有哪些政策,能鼓勵婦女在未來五年「願意生、養得起」一百五十萬新生兒?
首先,增加公立托育機構。台灣公托機構數量僅私托機構的十分之一,私立收費又比公立多出三倍以上,很多受薪婦女擠不進公托,又負擔不起私托。況且,勞委會去年五月抽查私立幼托機構,結果有三分之二勞動條件不及格,幼托人員薪水低,流動率又高。
學者曾經建議,目前很多小學招生不足,可利用閒置教室,改辦公立托兒所。但是,廣設公托機構的建議,招致私立幼托業者強力阻撓。政府應排除壓力,為婦女打造一個友善且負擔得起的托育場所。
其次,大學設置家庭宿舍。婦女生育力從十五歲開始進入高峰,三十歲後走下坡。偏偏這個階段的婦女,大部份還在校園讀書。研究人口學的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建議,大學可以仿效國外大學,設置家庭宿舍,因應在學婦女婚育的需求。
第三,將提高生育率視為施政優先重點,幼教經費必須再提高。教育部一年花在幼教的經費,不過十三億,只佔教育部經費的百分之一。
另一方面,台灣家庭愈來愈多元,政府發放幼兒津貼,應該直接補助嬰幼兒,而非補助家庭。法國就是採取直接補助嬰兒的政策,生育率從一.四,大幅提升到一.九。
ECFA簽不簽?重要。健保漲不漲?重要。五都選舉贏不贏?重要。但解決女人生育、就業、家務勞動、所得偏低的困境,創造一個對婦女公平、對小孩友善的環境,對台灣未來長遠發展,顯然更關鍵。
二十年後,台灣怎麼辦?!
現在台灣還處在人口紅利期間,15至64歲青壯人口佔總人口七成以上,在世界還算是高的。但是,民國105年之後的20年,戰後嬰兒潮陸續成為老人,高齡人口會大量出現,這和日本在1990到2010年老齡人口急速衝高的二十年很像。
要注意的是,台灣生育率快速下降,六、七年後,人口會零成長,然後開始負成長。有人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高,人少一點,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我認為這種說法不適用台灣。
因為,台灣人口不是一下子大量減少,大約在15年後,會恢復到現在的水準。也就是說,未來15年,我們看不到任何少一個人的好處,卻會看到人口年齡結構大幅改變。扶養比會飆高,還面臨老人長期照護的問題。就以健保為例,現在高齡人口是一成,就佔掉三分之一的健保支出,人口老化會讓健保的壓力更大。
台灣真正人口紅利是在過去這十年,很可惜我們沒有好好利用。我認為,人口紅利頂多還有一兩年,這是台灣現在面對的最大隱憂,人口紅利一過,要怎麼辦?
要提高生育率,是要讓婦女「願意生,養得起」。政府的政策,像是育嬰假津貼等等,都是在協助「養得起」,但是要讓人「願意生」,真的很困難,這牽涉到家庭和社會價值觀。(全文請見天下最新期《150萬嬰兒的挑戰》)
kooko5319 wrote:
好處是人人買的房,壞處是每個有房的都沒錢,搞不好賣房子還買不起進口家具,尤其鄉間
因為不動產市場會跌到一個爆頭的境界,一千萬人的台灣,起碼會有五六百萬間空房
你的父母辛苦一輩子買的房子土地,五十年後一千萬人的台灣,可能夠你買台二手k8樂樂
城鄉差距會更大,北中南都市人口會高度集中,山區很多地方會形成鬼城,根本廢棄的社區
外國財團要是認為有利會大量進駐商辦,可是無法炒房
因為台灣本身都沒人了,沒有房產炒的起來
跟紐西蘭一樣幾英畝土地也許不到台幣幾十萬,事實上美國現在也有這樣的城鄉差距,有的地產真的很便宜
接下來的就是硬體道路的維修,人力緊縮,所以很多設施老舊,設備毀棄,也無力再去鄉間維持基本設備
這是一千萬人的台灣
kooko5319 wrote:
這真是無腦文,希望你不是認真思考後發文的
無人等同生產力下降,國家整體實力下降
內需市場下降,你以為產能會提升還是土地資源會因為人少所以每個人分的多?
這根本是兩回事,國力下降後,土地暴跌,因為沒房市,地產崩盤
外國剛好進來投資,我們的土地一片一片被買走
這就跟古老農村家族一樣
一個幾百人的家族當凋弊到人口剩下不到一半,扣掉老人小孩還有多少生產力
最後都是賣田賣房走入歷史
現在是國際化社會
每個國家幾乎都在設法提升生育率,看看俄國,日本,法國
從前某任法國總統還說過,之所以法國近百年整體國力落後德國,就是因為德國有八千五百萬人,我們只有五千五百萬
人力在某些方面而言,就是國家的一種能量跟資源
台灣剩下一千萬人你能想像是怎樣光景嗎
最後剛看你回一個人說要是年輕人不生小孩最大負擔是房價問題
我能說你想的跟經濟學家想的完全逆向而行
首先現有房屋的一定不會受惠,因為房子買的時候一個價錢,賣的時候一個價錢
房價即使暴跌房貸還是要繳完二十年
所以現有房主的確要擔心,但是未來的人不用擔心房價了
好處是人人買的房,壞處是每個有房的都沒錢,搞不好賣房子還買不起進口家具,尤其鄉間
因為不動產市場會跌到一個爆頭的境界,一千萬人的台灣,起碼會有五六百萬間空房
你的父母辛苦一輩子買的房子土地,五十年後一千萬人的台灣,可能夠你買台二手k8樂樂
城鄉差距會更大,北中南都市人口會高度集中,山區很多地方會形成鬼城,根本廢棄的社區
外國財團要是認為有利會大量進駐商辦,可是無法炒房
因為台灣本身都沒人了,沒有房產炒的起來
跟紐西蘭一樣幾英畝土地也許不到台幣幾十萬,事實上美國現在也有這樣的城鄉差距,有的地產真的很便宜
接下來的就是硬體道路的維修,人力緊縮,所以很多設施老舊,設備毀棄,也無力再去鄉間維持基本設備
這是一千萬人的台灣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