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abis9478 wrote:
劉備領領益州牧時,在旁出計謀的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算是呼應我貼的那個網站的推論...(恕刪)
那是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劉備後來的策略方針
法正所出的計謀剛好是百年難逢的好機會,
如果沒有諸葛亮,也許劉備也未曾想到往西部發展,

Cannabis9478 wrote:
DChild wrote:
請問"提到魏延有謀反之意"的地方是指?
該是小弟看漏了, 還煩請指教
在第2樓第3段那
Cannabis9478 wrote:
劉備領領益州牧時,在旁出計謀的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
Cannabis9478 wrote:
三國志 蜀書三wrote: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於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趙雲未受重用之說提出的證據強大又合情合理,無法推翻。我是一直沒找到討論所提到的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的原文。不過眾臣上表文勸劉備當中山王的確是馬超帶頭,所以看起來門戶之見是真有其事。
DChild wrote:
同意+1
mikycomepls wrote:
說得很好.
這樓主題是姜維, 那就先說說姜維. 所謂成王敗寇, 後世(晉)對於姜維的評價, 自然不會全然是正面的.
我觀察的重點是 陳壽的 "玩眾黷旅,明斷不周" 進到最深層的討論空間, 究竟是何意呢?
簡單的說
陳壽只是單純從敵對陣營(晉)的角度來評論姜維是個窮兵黷武的武夫嗎? 或者是更深層的點出北伐的"合理性"呢?
三分天下之勢已成, 姜維北伐, 乃至於諸葛亮北伐, 到底有沒意義?
如果三分之勢已成而且已定, 打破這個平衡, 就是不合理, 沒意義, 是真正的不識天時.
我個人認為阿斗是明白這道理的, 而費褘蔣琬都知道主子的心意. 那麼, 姜維知不知道呢??
我個人認為陳壽是嘆姜維的作為, 是沒看到大局的. 是姜維終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我想探討的是, 到底是誰打破三國鼎立的平衡呢??
是諸葛亮嗎?? 為何他要搞破壞呢?? 匡復漢室的責任心嗎 或是個人的慾望 或是劉備早就挖好坑給諸葛亮跳了
是劉備嗎?? 荊州要回來就沒事了, 為何非要去跟東吳打架呢??
mikycomepls wrote:
說得很好.這樓主題是...(恕刪)
ad5747 wrote:
國家越是弱小越要主動出擊
不是坐著等死
ad5747 wrote:
你想跟曹魏相看兩不厭也得先問人家肯不肯
彼此間的國力只會越差越大
ad5747 wrote:
至於劉備伐吳基本上是相當正確的選擇
曹操新死魏國大亂
吳國主力又是釘著魏國
後防空洞
不趁此時二分天下更待何時
ad5747 wrote:
美周郎死前也是念念不忘天下二分的阿
DChild wrote:
就是"蜀-魏: 漢中 以及 吳-蜀: 荊州, 這兩個地方的又有哪些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