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失業沒有自殺的例子來跟失業又自殺的例子比較其實沒什麼意義批評的言論 能辦法幫助多少想自殺的人回頭 ?真正需要用輿論去影響的應該是政府只有適當的政策 才能降低那些自殺的因素整體而言一個群體 不管在能力 收入 或心理素質上一定會有部分的人處於極度落後的情況當這些人落後到某種程度後 (如收入長期無法維持生活所需)自殺的可能性就會快速增加如果用釣魚來比喻那些弱勢族群就像是不太會釣魚的釣客政府的責任 就是想辦法給他們魚 / 教他們釣魚 / 在池子裡放更多的魚進去還是一句老話失業是個人的責任失業率是政府的責任
BSA wrote:老蔣時代唱的是 : [莫等待, 莫依賴, 勝利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靠天吃飯要餓死, 靠人打仗要失敗. ]傘訓, 突擊訓還是很有用的 ....(恕刪) 是很有用啊不然怎麼能「一路轉進」到臺灣呢?現在臺灣的價值觀已經爛透了特權階級都不用檢討~還大言不慚講得理所當然失業的人只會被當成活該~反正是自己失敗~和政府都沒關係
自殺的原因百百種,經濟只是其中之一,大同公司老闆的孫子,黃春明的兒子,無淡如的弟弟,寶來証的白文正,作家三毛,連有名的精神科醫生也自殺,一大堆有錢有勢的名人結束生命,難道是只因為錢嗎?結束生命的理由百百種,不要只歸於經濟,有些人抗壓性低,下個雨都會覺得生命無常無趣,每天早晨起來,就覺得是痛苦的一天,精神科吃藥,心理協談也無用,就像前天看電視,有一個名人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要自殺,就隨它吧。
受苦的還是社會底層的民眾基本的費用至少有,健保費一人每月659、國民年金(勞保)一人每月674、生活費(一人三餐一天份算3人30天)100×3×60=18000若一個知名大學畢業,卻連被鄙夷的18K都賺不到,失業一陣子。受到同儕跟家庭,社會各種輿論的壓力。難保無法面對這樣窒息的壓力,而走上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