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STINKYPIG wrote:
僧人在三種情形下會被稱作仁波切,一是轉世高僧(即活佛)並被認證;二是學問堪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說轉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稱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轉世高僧。

謝謝說明!


之前尼泊爾有位六年不吃不喝的靈修少年,
他說你們不要把我當成佛陀,其實我不是佛陀,我只是一個仁波切級別的,
有一說他是一個初地以上的菩薩,是一個乘願轉世再來的菩薩。
幾地再來,或是即身成就,都要自己修,
氣脈,心性都要自己修,戒律也是自己持,
只是他們疑比較少,
就那幾部大經大論直接修,所以修行成就時間,
比一般疑情比較重的人,
少很多。
看各人目標,是想現證4果,還是發願登地菩薩利人利己。
一門深入,就會比較快,
尋訪善知識會最快。
巴登多傑他媽媽一懷他的時候就不能吃肉了,標準的胎裡素,他雖然是藏傳佛教的,但是他從住胎就不吃肉,宣揚戒殺,不殺生、不吃眾生肉,所以雖然他是藏傳佛教的一位師父,但是具足了大乘菩薩的特徵。
算了,反正不信的,你舉證,他還是不信。
有人說對佛教不好的,他就信了,
隔壁樓不也如此,
就是要說佛教不是,
看看水雲大跟加藤大的解經就好,
樓主的文,就算負面教材吧。
佛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以前景仰一位他教的心靈導師,他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想出來的,不是真實存在的,那時相信了他的話,覺得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探尋,之後轉了好大一個圈,因緣際會才又回頭接觸淨土宗。

一位親友是佛教徒,比我還虔誠,常去道場聽講經說法,但其實私底下跟我說他認為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個想像,並非真實的。

所以真的如佛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沒有好的因緣,即使是佛教徒了,還是帶著懷疑的心在學佛。


另外命不好,想要改命、改運,身口意卻背道而馳,實在講,鑰匙就在自己手上,心轉,境就跟著轉了!
分享剛剛看到的一段南懷瑾老師說藥師經的文字互相叮嚀勉勵:

【......什麼叫正法?沒有悟道,沒有證得實相,你知道什麼是正法?沒有正見,何以知道正法?正法又是哪一法?根據佛經,自己去看看,你去找出來那一法是正法?

當然,三十七菩提道品,四諦、十二因緣是正法,聲聞、緣覺是正法。但是到了《楞嚴經》,佛親口將聲聞、緣覺斥為外道;到了《法華經》,佛說沒有三乘道,只有一乘道;到了《金剛經》,佛說未曾說過一個法,沒有說過一個字,一概否認。請問哪一樣是正法?不要認為我一學佛,我的就是正法,這是增上慢,正是毀謗正法。「正」的上面還有個「不」字,合起來念,是什麼字?叫「歪」。

真的正法是無可說的,我們今天在這裡講《藥師經》已經是多餘的了;沒有講《藥師經》以前早就大徹大悟,這才是正法。八萬四千法門樣樣都是外道,也樣樣都是正道。所以禪宗六祖對當時的弟子們所開示的話,有他的正確理由,六祖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所以,正法在哪裡?正法在正知見--正知正見。然而嚴格說起來,真正的正知見對不對呢?還不行,你還要無一法可得,真了了,無正無邪,無善無惡,無是無非,連無也無,那差不多進入正法了,否則一切人說法都不是正法。像我現在上課,現在說法可以說在誹謗正法,因為正法無可說。

謗字上面還有個「嫌」字,嫌是討厭。很多人的根器不能跟他講正法,一講正法,他就討厭,自然無緣,他也聽不進去。你們將來年紀大了,慢慢變成善知識,就有了經驗,對方不但聽不進去,你正要告訴他時,他馬上走開,使人內心真是無比的憐憫,無比的悲傷,那真是沒有辦法。所以我有時候婆婆媽媽,「你注意聽,不准多說話」,這樣他還是聽不到,不相干的話他聽進去了。重覆三次以後。我就不再講了。為什麼?他的業力太重,非要等他業力消了,轉了好幾大圈過來再說吧。眼前你就是想慈悲也沒有辦法,你讓他出去磨鍊,消業障是大慈悲;不去受些苦,不去受挫折,業障消得慢。......】
vegesmile wrote:
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個想像,並非真實的。

可是我覺得

蠻合理
蠻有道理
蠻有邏輯的

極樂世界如何造的?和人創造?是否自然而有?

這個極樂世界,是久遠劫前一位名為【法藏】的出家人,以他修行的功德所成就,不是人工建造的。他原是位轉輪聖王,因為聽聞當時【世自在王佛】說法,生大歡喜,於是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無上菩提心,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捨棄王位而出家修行。

法藏比丘發大願要造一個最清淨安樂的國土,攝受廣大無量的眾生到他那裡修行。於是請求世自在王佛慈悲為他演說諸佛如來的淨土因行,世自在王佛就特別顯現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土給他看。

他了解了這些國土的粗妙和天人的優劣之後,從當中選擇菁華 — 有的國土七寶合成,有的純是蓮花,有的如自在天宮等,用來五劫的時間精心構思,才設計出這個世界的藍圖;又經過無量億劫廣修菩薩六度萬行,積功累德,終於成就了這個最極快樂、無有眾苦的清淨國土 — 極樂世界。

法藏比丘願行圓滿成了佛,就是【阿彌陀佛】。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可是我覺得還蠻有道理(恕刪)

實在講,人的念力(願力)是很強大的,
強到一個程度,是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新世界的。


法藏比丘從發四十八願後,接著以偈表示: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vegesmile wrote:
實在講,人的念力(願(恕刪)

那您朋友怎麼看
天堂與地獄
難道也是想像出來的???
既然有天堂地獄,難道不能有極樂世界嗎??????

一次佛陀帶他外出散心,見山上有一群猴子,佛知他心事就故意問他:「難陀,你看是母猴美呢,還是你的妻美?」難陀不假思索:「當然是我的妻美,這些老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釋迦牟尼佛見他還看不透世間事,就以佛力禪定中帶難陀上天界,難陀見到許多天女歌舞歡迎,個個美麗動人,然而,殿前擺放一張椅子無人坐,難陀問天女怎麼擺一張空椅,要給誰坐?天女回答是要留給一位叫難陀的人來坐。

釋迦牟尼佛就問他,是天女美麗還是汝妻美麗?「當然是天女美」難陀心花怒放的回答。從此難陀努力精進,一心想回天。

但釋迦牟尼佛認為這樣亦非究竟,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升天。就再利用一次禪定中帶難陀到地獄。難陀見到一個大油鍋,鍋裡沒有東西,只有兩個獄卒在煽火。難陀問獄卒鍋裡沒有東西,何須煽火?獄卒對他說:「我們正等一位叫難陀的人來,他不思精進,貪圖安逸,以後就到此受油鍋報」。難陀一聽臉色發青,嚇到腿軟,認為太可怕了,從此努力精進修行。

釋尊問他對美色的看法。難陀因看盡上天下地之美醜,從此不羨美色,不戀天福,努力勤修,而證得阿羅漢果。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那您朋友怎麼看
天堂與地獄
難道也是想像出來的???
既然有天堂地獄,難道不能有極樂世界嗎??????

我親友他相信有天道與地獄,他想去天上享福。

老實說以前我對學佛也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緒,看了南懷瑾的演說,講到佛帶難陀遊歷天道與地獄那一段,突然搞清楚了,到天道享福原來不是究竟,終會繼續流轉生死,了生死、出三界才是正道。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