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Yu wrote:
你可以不用這麼酸如果...(恕刪)
酸不酸你只看到表面而已!
我們從事的正是 10 多年來政府 "積極" 想攆走的傳統產業,
我從事的是模具設計, 沖壓(press), 電子零組件生產,
多少年來都被歸類成 "黑手",
某政黨的候選人還曾經在南部地區高唱 "無煙囪產業",
正因為他解決不了工業所帶來的環境衝擊!
所以乾脆希望這些工業收一收最好,
你問我酸不酸, 的確很酸!
心酸的酸...
從事金融放款業務的可以出來證實一下,
做工廠的, 幹黑手的, 銀行貸款可以下來幾成?
有土地有機械有廠房, 還要被刁三刁四的!
反觀高調的科技產業, 拿的是政府租稅優惠,
集結的是最優秀的人力, 集的是最多的資金,
結果呢?
說一個笑話,
年營業額 30億, 淨利1 億,
年營業額 300億, 淨利1 億,
年營業額 3000億, 淨利還是1 億,
這就是台灣科技產業的歸路! 來的快, 去的也快!
這才叫做 "做心酸的",
產業就是產業! 無所謂科技或傳統,
製錶的算不算傳統產業?
鴻海的連接器算不算傳統產業?
LV 算不算傳統產業>
產業的自動化帶來人力精簡,
相對也帶來產能良率的提升!
每家公司的盈餘只要固定提撥一部分添購更新更好的自動化設備!
那注定是毀滅的開始!
每家企業的頭頭都了解這個道理,
但是每家頭頭也都心存 " 我絕對不是倒的那一家!"
許多歐洲的小店承襲老祖宗的做法,
不增產, 不延長營業時間, 不大肆廣告!
這在網路時代幾乎等同於原始人一般,
在這波的全球經濟骨牌危機中,
正值得我們思考一下,
WTO 的推動, 是否也反映了某些大國的經濟優勢情節所幻化的愚蠢作為?
想想, 只要一個像大陸的國家興起,
就能讓幾十個國家沒飯吃!
科技或傳統? 那根本不是重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