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桃園機場捷運車廂現身了~

KellyRose wrote:
現在不都已經客運化了...(恕刪)
桃林鐵路是民間的講法,台鐵的正名是林口線
喬峰 wrote:

台北未來20年捷運...(恕刪)


話說,台北未來20年捷運圖有像倫敦的地鐵圖喔
倫敦地鐵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地下"捷運"了吧

倫敦1區地鐵圖 (市中心)


倫敦全區地鐵圖


倫敦地鐵全區Map
倫敦地鐵Map下載區

倫敦地鐵某站的樣子 (倫敦地鐵又名為tube, 因為他很像管子在地底裡穿來穿去的)


雖然他叫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但很多線只要出了倫敦郊區(3or4區以外),列車就會冒出地面啦

(車廂內一堆報紙算普通的,有時候要把飲料瓶or炸機紙盒拿起來才能坐在位置上)


PS. 希斯洛國際機場搭倫敦地鐵到市中心,可要坐1小時的車程; 而巴士呢,約半小時到45分; 坐希斯洛快車(heathrow express),15分鐘直達市中心

Curtis_l wrote:
不用鋼輪、軌的話,那...(恕刪)

他要說的是在爬坡能力上
鋼輪比不上膠輪系統

也不是完全爬不上去啦
只是會變慢...
慢就失去了捷運的意義了
發車頻率受限,班表受限......

鳥鳥的木柵線膠輪水泥軌
可是以經濟,(施工)快速著稱的中運量系統
只不過到了台灣,什麼都變了樣...
Curtis_l wrote:
林口的貨列是為了林口...(恕刪)

林口線還有台泥貨物列車,可能比煤列還多,煤列在台北港營運後就會停駛
kawli wrote:
他要說的是在爬坡能力上鋼輪比不上膠輪系統...(恕刪)


其實這算是小問題,鋼軌系統已經發展了上百年,技術相當成熟,佔全世界軌道運輸 90%以上,維修成本也比較低廉。爬坡問題可以在一開始規劃時,就在土建工程上改善,如挖深或隧道貫通,這個台灣的土建技術上跟本不成問題,台鐵的新舊山線就是最好的例子,再來車子要採動力分散式、推拉式或是加掛補機都是解決的方式。
Curtis_l wrote:
其實這算是小問題,鋼...(恕刪)


就是因為這個問題, 所以丸紅得標之後,
高鐵局就自動把原本5%以上的林口段改成5%以下以適合鋼軌鋼輪的特性,
那你高鐵局還能再說當初的招標是公平公正, 做出對民眾最好的選擇嗎?

小弟當初有參與此案招標作業
也和當時的高鐵局長何煖軒交過多次手
何可以今天和某家膠輪系統商去京都賞櫻花逛夜市吃高檔懷石料理
第二天立刻對媒體說要限定鋼軌鋼輪
把人家當白痴耍
只為了自己要升官

要小弟說此案是公平公正, 做出對民眾最好的選擇
打死我都不相信
abram_you wrote:
其實高鐵青埔站離機場...(恕刪)

怎麼可能會沒想到
只是
機場內又沒閒置土地可以買賣
那.......花這樣多心力蓋這高鐵
豈不做白工
不知你有沒有去過青埔
感覺那附近都快要不輸桃園機場
有土斯有財呀!!!
高鐵當初建設的條件之一
就是場站周邊的土地開發所有權
cckm wrote:
林口線還有台泥貨物列車,可能比煤列還多,煤列在台北港營運後就會停駛
...(恕刪)


不只這些,還有一些塑膠廠及沿線的小工廠等...

林口線,它是一條產業鐵道,先前有網友提到它有客運列車
那是找出空擋,由周一至周五上下班時間行駛,來回共4班而已
這是

frankchin wrote:
德國ICE好像就是動力分散式的吧~~


只有ICE3是動力分散式,ICE 1, 2都是動力集中式..

ecoli wrote:
只有ICE3是動力分...(恕刪)


ICE1和ICE2,前三代TGV都是動力集中式,最後事實證明這條路是死路一條。
因為現在兩家都已轉投門路,改成分散式的ICE3和AGV。
而且歐系車軸重頗大,(歐標是17t),跟極端輕量化的日系高鐵完全是兩個取向。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