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攏係愛KUSO wrote:高雄後站也一堆呀,...(恕刪) 真要這樣講,難免扯到政治,以下摘錄資料,假如不滿意也別罵我!(都是前人做的事,個人只不過摘錄內容,我也不大喜歡教條式的東西)!民國 34 年 8 月日本戰敗投降,10 月 25 日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為破除日本統治觀念」,隨即於 11 月 17 日制訂公佈「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並通令全省各地於縣政府成立後兩個月內改正,規定各縣市擬訂街道名稱時,必須能夠發揚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或符合當地地理與習慣等意義以進行命名。而臺北市路、街名稱亦以下列範圍為原則:1、路(寬15公尺以上):以國家元勳、元首、主義、國訓、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及紀念偉人、復興意義或地方慣用等名稱定名。2、街(寬8至15公尺):以各省之都市、史蹟及本市重要地、河、川或地方慣用等名稱定名。以台北市為例,在總計600多條條大道、路、街中,以紀念前人命名的僅有中山、中正及羅斯福路(凱達格蘭係平埔族部落名稱),另若用中國大陸各省都市、名山、大川命名則需以忠孝東西路及中山南北路交點為中心分成東南、東北、西南及西北四區,並參照中國版圖相應位置取名。例如在台北市找廣州街,就要往南,要到酒泉街則須朝西北走。---這裡指的應屬民國34年時既成的道路,不過,對現今新開發的區塊(例如:內湖科學園區/信義計畫區/基隆河截彎改直區......等),這似乎就派不上用場了!
小紀24 wrote:台中 龍井 交流道 ...(恕刪) 這條我知道典故...原本我也霧煞煞..聽當地人解釋才知道那新開通的僑好像叫冬瓜橋是否?印象中台中大雅附近有一村莊叫頭家村..那條路叫頭家路...那我來改住那條路看會不會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