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人死後會去哪裡...??

=SWEETY= wrote:
這是真的假的阿?? ...(恕刪)


人火化
是因為筋骨縮收
所以看起來像是爬起來的樣子

家屬也不是叫先人離開
是叫~~火來了 快跑
一點也不專業



妳的文章很棒
喜歡
當最後一條河被污染了、最後一顆樹被砍了、最後一條魚被捕了,人類才會發現金錢原來是不能充饑的/克里族印第安人預言
我只想說 可以請 J 大 你發一篇死後的感覺開箱文嗎???

喵一喔嗚 wrote:
我只想說 可以請 J 大 你發一篇死後的感覺開箱文嗎???.(恕刪)

你要陪我一起去冒險嗎
燃燒吧~奈奈小宇宙~
enzorexcheng wrote:
有些人死了 卻還活著

有些人活著 卻已經死了



嗯.有同感...
冷清似煙如孅雨, 靜泊空明水月華.
正光居士著述(出自正覺電子報第28期):

接下來談第二種,完成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當吾人剛斷氣、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時候,今生頭腦中的記憶將移轉至第八識,因而導致業境現前,如同電影片播放一樣,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現,而且不到半秒鐘就將一生的善惡業全部播放完成,接著息脈就全部停止了。這時每一格所造之業,或善業、或惡業、或淨業、或不淨業,此時的意識心都能清楚了知而進入真正死亡的階位(唯識學稱為正死位),此時第八識開始捨身,而捨身過程可分下面五種情形:

第一種,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為在世間努力造橋、鋪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善等,於死亡後的中陰境界中,猶如美夢中見諸天女迎接圍繞,心生愛樂;於愛樂之中,趣向彼處,即於所應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時無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時,雖有中陰身,但是仍無苦患;若是往生無色界天時,則無中陰階段,直接往生無色界。第二種,五戒不犯者之死亡:死時,就好像睡眠一樣不知不覺,於中陰身現起覺知時,方知自己已死,所以死亡過程中無諸苦患。第三種,修得禪定者及證悟菩薩之死:此諸證悟菩薩悟後若未生起所知障中的異生性,未因性障深重而造誹謗師長、破壞正法等惡業,或無往世業緣成熟者,則死時無有惡境現前,正死位中無諸苦患,猶如睡覺一樣,並無痛苦之事發生。若證悟菩薩復於死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前復又積極度眾以及精勤斷除煩惱的結果,於死亡時,猶如睡覺一般,待中陰身成就,覺知心才現起,遙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諸聖眾迎接,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此身是指中陰身),觀世音菩薩以金剛台迎接,自見其身(中陰身)坐上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西方極樂世界,聞阿彌陀佛說法而悟得無生法忍,位階初地或諸地,如《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第四種,造諸惡業罪不及地獄者之死:死前及正死位方有四大分離之種種痛苦,是其所必須承受之果報故,死後有中陰身。第五種,謗佛、謗法、謗僧或將諸外道法引入佛法之死:死前受諸痛苦,然後極重悶絕,故正死位完全無知(若已被麻醉藥控制而無覺知,直接進入死亡過程者,則死亡過程中無痛苦而直接捨報),待至覺知心現前時,已在地獄中化生受苦,不經中陰階段,故一般造作地獄惡業的人死前都會受苦;但在正死位中意識心已經斷滅,故無所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種種痛苦,只有死前受諸痛苦。

綜合上面所說,除往生無色界者,以及於地獄化生者外,其餘四種,於第八識捨身一分時,在亡者身旁隨即成就中陰身一分;第八識捨身五分時,中陰身即成就五分;乃至第八識捨身十分,中陰身成就十分;此中第八識移轉至中陰身的過程,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也就是說,第八識一分一分的捨報,漸漸移轉到中陰身,待第八識完全移轉到中陰身裏,就完全捨報了,這時屍體已無第八識持身,這樣才叫做死透、死盡,正死位就過去了。待亡者完全死透而中陰身成就時,中陰身又隨即具足八個識。其中意識延續生前的意識而有,仍然以生前的五色根所具有的微細四大為緣,而在中陰身顯現,仍然可以接觸外五塵,所以中陰身的意識是通生前這一世的。意根隨著第八識而移轉在中陰身中,仍然是生前的意根,所以完全依照往昔的習氣而運作。這個中陰身是第八識執取生前色身的四大變現而成的,屬於微細的色身,不屬於生前粗重的色身。由此可知,一般世俗人所認知的靈魂,有形有色而且能言語表示,這其實是中陰身,在中陰身仍然是八個識具足,...............(恕刪)。

此中陰身,世俗人稱為靈魂或者神識(這裡所說的神識是一般世俗人認知的中陰身,不是佛在阿含解脫道原始佛法經典所說的「神識」――第八識),是由意根作意,而由第八識執持死前色身微細四大物質所形成,亦名意生身,由意根之意而從如來藏心體中出生的緣故。又因為中陰身色身是微細物質的緣故,沒有人類粗重四大所成色身,一般肉眼無法得見,唯有天眼(或陰陽眼)者可見,如契經說。又中陰身沒有人類複雜的五勝義根可以思維,雖有記憶,然純粹依照意根習氣而行。又此中陰身需要微細物質來維繫色身,需以食物香氣為食,故中陰身又名尋香。若中陰身沒有香氣來長養,此中陰身隨即死亡。若有食物香氣長養,得以維持微細色身;待第六天,中陰身開始衰敗,最遲第七天就會死亡。每一次的中陰身最多只有七天的生命,最多可以有七次中陰身出生,越是後生的中陰身,功能越差,福德越薄;最遲者七七四十九天必定往生,過後就不再有中陰身出生了,所以不造惡業的人,在最後的第七個七天過完之後就一定會隨善業中的最下劣果報而往生,已不能有所選擇了。

因為中陰身是在死、生二有中間所生的,所以又名中有身,此如《瑜伽師地論》卷一及《俱舍論》卷八所說。而中陰身最多七次的出生過程中,以第一次往生福報最好,越後面往生則福報越差。又此中陰身小有眼通,因異熟果報的緣故,得見有緣父母和合,而自以為與父親或母親和合,為彼境界所拘束而入母胎,執取父精母血所成之胚胎為自己,便受後有。若七天中不得往生之緣,此中陰身即死,復生另一中陰身,等候下一個因緣而往生。

當中陰身投胎為人時,必因自己的貪、瞋、癡而受生,何以故?當凡夫中陰身得見有緣父母和合時,心中即起顛倒想,而不知彼為來世父母。若應往生為男子時,即於來世母親起淫貪想,欲與來世母親和合,而對來世父親起瞋想;若應往生為女子時,則於來世父親起淫貪想,欲與來世父親和合,而對來世母親起瞋想。有淫貪、瞋心故,必定與愚癡無明相應。因為無明的關係,為彼境所執而入胎、住胎、出胎,此名不正知入胎、不正知住胎,不正知出胎。而乘願再來的證悟菩薩,不同於一般凡夫,於彼境而不起淫貪、瞋心及無明而入胎,此名正知入胎。一但入胎以後,中陰身隨滅,前六識斷已,僅剩第七識末那及第八識在受精卵中。若此菩薩有四禪八定及無生法忍,則由定力而生意生身,能於住胎時或入眠熟位中,或以意生身出遊在外,意不顛倒,名為正知住胎;若此菩薩無四禪八定及無生法忍果,一旦入胎,意識即滅而無所知,名為不正知住胎。既然不正知住胎,就更別說能夠正知出胎了。

從以上正理得知,這個中陰身(靈魂)若無香氣長養,此中陰身必定中夭。因中夭緣故,意識必定斷滅,須待另一個中陰身出現後,意識心及見聞覺知性才復出現。又此中陰身投胎後,中陰身隨即永滅不現,前六識必定斷滅,意識已斷滅而不存在,僅餘第七識意根及第八識在受精卵中。綜合上面可知,意識於正死位及中陰身投胎後都會斷滅,非是常住的法;所以意識本身是有生滅的,非是不生滅的,不像第八識在此二位仍然運作不輟,才是常住法。
...這是在寫啥...
比我當初那本史密斯寫的電子學還難懂..

J屠蛇 wrote:

你要陪我一起去冒險...(恕刪)



我猜天堂吧~~




可是要怎麼樣才能升天阿

仇不在他人、而在亡者親人,在沒明言放下仇恨之前,誰來置喙皆是殘忍
J屠蛇 wrote:
你要陪我一起去冒險嗎...(恕刪)


我也想知道說,
我也很想去看看說........怎麼去還是個問題

聽說那邊世界跟我們這裡是一樣的.......
一樣有汽車房子的..........
摘自正覺電子報第三期:

三、若人捨報後入中陰身所生的勝義根及意識較簡單,非如生前大腦勝義根之複雜而能思維深細法義及記憶,故請問幾點有關中陰階段問題:

(一)於中陰階段之亡者助念時所開示之佛法內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該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信因果知見及種性?3.是否曾薰習第一義如來藏知見?或其它再決定開示內容之深淺。

(二)若亡者死於非命,被謀害等,於中陰階段是否具有他心通,能知被誰所殺?及得宿命通,知為酬過去生之業報?

(三)若該人死前所造惡業,需受畜生報時,於中陰身將盡時,因業力牽引故見未來畜牲父母和合,起顛倒想而入胎,該中陰身形是否從人形變為畜牲形,而見未來畜牲父母?抑或從中陰身人形逐漸消失身形,僅剩心眼見未來畜牲父母和合故(僅由賴耶識流注內相分於末那及意識,而非五俱意識所見)?

(四)若中陰身四十九天後,仍然存在遊蕩於人間,是否表示其身投生在餓鬼道中?其鬼道身形與中陰身形?

答:(一)為亡者開示,應先瞭解亡者曾造之善惡業,主要目的在於確認何時是助念或開示的適當時候。如果是造惡之人,斷氣後是從頭部先捨報,馬上助念或開示都於事無補(若要助念或者開示,就要等大約八個鐘頭中陰身生起之後);行善之人斷氣後,大多是從腳部先捨,因此於斷氣後四、五個鐘頭內,可以進行助念或者開示,亡者可以聽聞而受益。倘若知道亡者修學佛法之內涵當然最好,否則就開示亡者憶念此生所造之善業,解說極樂世界之殊勝及阿彌陀佛之慈悲與功德,讓亡者能夠以其所造之善業為依憑,而嚮往並厭離輪迴之苦,引導亡者憶佛念佛,生起願生極樂世界之心。

(二)亡者於中陰階段,只有一點小神通,然而此小神通只是能與人間親人心念上之通,並非是宿命通之神通。中陰階段之意識比較簡劣,無法做精細之思考,大都會隨習氣而行;如果是意外身亡,無法捨離人間之眷屬與資財,於七七屆滿前都沒有去投胎,便會落入餓鬼道中。若死後有所謂報復生人或者擾亂生人之行,應該屬於餓鬼道之法,而不是中陰身的法。

(三)彌勒菩薩於《瑜伽師地論》中說:「…識已住故,然於境界起戲論愛,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中陰)而生。又中有眼,猶如天眼,無有障礙;唯至生處,所趣無礙,如得神通,亦唯至生處。……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於此類生,若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轉者,便於餘類中生。」彌勒菩薩所說甚明。中陰身隨其所應生之類而現其類之中有身,入胎前,此中有身必滅,由阿賴耶識之功能,執取父精母血之凝結體而住於母胎中。

(四)於第二點已答。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