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聯考雖然不好,但應該找不到比這更公平的方式了

心態決定了走向...南轅北轍的政策都可能走向同一個結果...

教育政策通常很難擺脫環境的要求...

就像潛藏在教育裡的政治思想催化...舉世皆然...可以批判但卻應該要理解它的存在...

台灣父母就是不願意讓小孩為自己的選擇作努力跟負責...

也不斷的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投射到小孩身上...

結果就是 父母辛苦 小孩痛苦...小孩往往為了父母的期望 也不能適才適性的選擇...

這幾個小朋友是不是無辜的 我覺得不用討論了 畢竟都還只是小朋友...

但是父母...我想過一段時間 檢察官就會陸續約談了吧...
重點!!
聯考的缺點就是單純的競爭,看不到某些特殊能力考生的優點
但是反而可以讓平凡肯用功的學生出人頭地

多元化入學似乎解決了特殊考生的問題
但是並沒有"配套措施",而讓原本的好意變成漏洞,讓非特殊能力學生也藉由某些不公平方式入學。
小孩並非都是萬能,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
為了變成萬能,只好每個都去補習....苦了家長也苦了孩子
聯考的確缺乏彈性 一翻兩瞪眼
且要建構在人人有書讀的環境中

有人認為加分方式不公平 我認為這是以都市看天下的想法
最近台北某高中吹冷氣要刷卡 造成學生抗議
這新聞在台北市 好像很有爭論的必要
但在其他縣市呢? 開玩笑 哪間教室有冷氣啊 有卡還沒得刷咧

教育的城鄉差距在台灣是很嚴重的
或許有人說他去山上玩時 有些山上國中小學很漂亮
感覺錢很多
我說 不好意思 那些只是特例被特別關注的學校
城鄉不是一定要跑去山上
光台北縣市就明顯有差距了
何況雲嘉南
台北市每間教室有電腦 有電視甚至投影機
鄉下小學有電腦教室能好好用就不錯了

但加分算是治標的方式
治本還是要改善城鄉差距 停止以都市人的觀點看天下
多元入學的蔽病不也是因為施政者以台北看天下的後果

所以說聯考公平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因為無論城鄉 天天24小時
都考統一版本教材 只要認真讀書 都可以好好升學

有人說那具特殊專長的人就吃虧啦
沒錯 但要知道
有特殊專長總比別人沒有專長好吧
既然沒有專長都好好唸書了 為何特殊專長的人就有些東西不用學
而這部分聯考也有一部分的補救措施
只要某科90分以上 且總分可填進某一個學校任一個系
就可憑該科進入該校的以該科為主要領域的科系
比如 甲生數學100分 但總分只有300
總分進不了台大數學 但可進入台大最低分的科系
就可進這科系後憑數學成績申請進入數學系

為何要這樣? 還要進入台大最低科系
因為台大要保證他收的學生不會只是會數學
而叫他看英文寫中文都不會

我認為應該先想清楚我們需要什麼樣子的國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長久以來我們的國中、高中教育像在為「學生應該讀那所高中、大學」作分配的準備工作,
這種分配的工作也被要求做到絕對公平(姑且不論南北、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
所以聨考成了最好、最公平的方式,
連試題型式也要求絕對的公平
所以最好只出選擇題和是非題比較沒爭議,
因為閱卷人員對計算題、證明題、申論題和作文的給分、扣分難免有差距,
這就是我們長久以來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
感覺上很公平,
但我認為讓處於學習黃金時期的學生失去更多。
升學主義的問題已喊了幾十年,
我認為未來還是改變不了的。
我不喜歡聯考制度,
一試定終身、越考越刁鑽、講究標準答案、學習的範圍太多狹窄僵化.......
或許現在的制度也不好,
但高中、大學已經多到不行了,
難道研究所也要聯考嗎?
我也是技職過來人,
對技職教育不重視不是現在才有的事,
而且這情形未來也難以改變,
這在升學主義導向下是必然的。
在高職把技術練得再好有用嗎?
或許對美容科、餐飲科而言有用吧,
對電子科、機械科、資訊科、化工科呢?
一個大學生所得到的待遇絕對在一個技術優秀的高職生之上,
這就是為什麼技職學生寧願多唸書也不願把太多時間耗在實習上,
我唸高職時原本每週實習課有13堂(原本有14堂,因為校長認為高職學生缺乏人文課程所以要求撥出一堂上音樂課),
聽說現在實習課比以前更少,
記得以前班上期中考成績經常第一名的那位同學總是偷偷利用實習課唸書,
結果他考上了臺北工專(當時沒有四技,二技必須退伍後有1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
乖乖做實習的人都上了私立二專,
臺北工專和私立二專那個待遇好?那個社會評價高?
這就是為什麼技職學生不做實習把時間耗在唸書上的原因。
未來的領導人在政見中提到要重視高職教育所以要讓高職免費入學,
我認為如果不改善技職教育的體質就算是倒貼也吸引不到學生來就讀。
不要知道我是誰 wrote:
美國人的名校真的不好畢業嗎?見人見智吧?呵呵呵
什麼背景都沒有的人當然只能靠實力。
美國人不聯考嗎?
考過托福,GRE,sat, 的人,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
TOEFL, GRE, SAT 它們是能力測驗 但是不叫聯考
性質跟台灣 或是日本的聯考是不一樣的, 申請學校時, 美國的能力測驗不是絕對的 但台灣的聯考卻是絕對的

當然台灣跟美國大學收人的方法自然完全不同 就不多說了
拿個"無能"當圖示也違反板規? 也叫觸犯政治? 01文字獄到這種地步啊?
自己本身從事相關工作,看到很多的討論,直覺就是紙上談兵,
聯考公不公平這根本上就是因人而異,沒有特別凸出家庭背景的
學生,聯考是最公平的制度,看看我底下的學生,有人家裏住的
二、三千萬的豪宅,有人住的是眷村,有人是名師請到家,一個
小時上千元家教費,有人只能依靠學校少部份熱心老師的免費課
後教育,本身資源分配就不均,本來起跑點就不同,就有一定程
度上的差異,今天如果台大電機有一半的名額是靠推甄,家中有
錢有勢,早就盡心培養,甚至動用關係,請個校長寫個推薦函,
相信也不是什麼難事,家世背景好的,從小英文補到大,國一拿
初級、高一拿中級或中高級的比比皆是,有了這樣一張證書硬就
是比什麼都沒有的學生強來得優勢,但優勢何來?就家庭環境的
差異不是嗎?當然自己的學生中也有靠自己努力苦上來的,但試
想這樣的學生如果有更優勢的環境,成就難道不會更大嗎?名額
是固定的,推甄佔了一半,剩下一半的名額就是那些比較苦命的
孩子來競爭,公平在那?沒有一種制度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滿意,
但是多元入學卻加重了一般孩子的負擔,以前只要補英數,現在
連術科都要補,學生中有人唸書不行,結果拼命的補鋼琴,因為
可以靠術科入學,請問學鋼琴的費用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的嗎
?如果不是,那對其它連買一架鋼琴都買不起的孩子,公平性又
在那裏?從明星小學開始,拼了命上明星國中、明星高中、明星
大學,這樣的流程是不會改變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體制,都
一樣,很多人說老師的心態要改,君不見多少熱心的老師,在現
今家長的橫行霸道及不尊重之下,遭到無情摧毀,師道之不存已
久矣。
天鐵 wrote:
聯考只是一個齊頭式平...(恕刪)


台灣是一個講究"行行出狀元"的假平等社會,真正的高所得群多半都是高等教育份子.因為書念的高
自然可分配到社會資源較多,why?就是因為不尊重專業.

何謂專業?不過就是分數考的高的人可以念到大學/科大和研究所,然後用它們的學校知識
先到社會取得一份不錯的職務,再藉由公司或社會的訓練把他們從專業白癡給訓練成專業達人
如果社會取才不依靠學歷,才有機會顛覆這個殘酷又無奈的事實

同樣的道理,學歷比人差;就比別人少這個機會進入這個位置,這就是目前台灣真正的悲哀
.每個人的性向都不同,難道讀醫學系的人一定比沒讀過醫學系的人更適合當醫生?絕對不是
但是如果一個性向適合當醫生的人沒有機會考入醫學院.或是學士後醫師考試
他這輩子沒有當醫生的可能.問題來了?單憑一些考試就能論定一個人適合當醫生嗎?
這個結構若沒有真正打破,永遠這問題會吵下去.

"專業證照"是台灣取才制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但卻是一個大罩門.術科與學科的比重差異太大
一個正常的證照應該是80%術科搭配20%的學科,同時證照的取得以及證照的考題是不斷的更新
與改進.這樣嚴格的把關下.證照取得的人才能進入該職業.舉例來說,電機工程師應該是具有電機工程師
或電機工程士的證照,但是在台灣,取得電機工程師職務的人卻是以是否念到大學/研究所的電機系
來取才.結果這樣的人進入公司後,還要花一段時間進行培訓後才能為公司效力.無怪乎,大家
只好在這個考試或是念書的制度下不斷改革,卻始終沒有更大的突破.
換句話說,學校永遠只教育一個人去當人中之龍(鳳),卻不肯務實的讓人體認,就算當泥水匠.也是可以受人
尊重的.就算是泥水匠,也不是一般觀念的土師傅.是真正具有專業能力與知識的人

社會制度若不學習尊重工匠技藝,永遠這問題會不斷的討論下去.問題是,多少人願意自己的小孩
去幹社會中一般認為的黑手/學徒??

David_Hong wrote:
TOEFL, GRE...(恕刪)

這些測驗雖制度與設計上與聯考不同
且即便每個學校的標準 彈性 參考方式也不同
但精神上跟聯考我覺得如出一轍
所有人用同的試題 得到自己對其他人的一個相對分數
分數頂尖的選擇就多 好的選擇也多
golfycat wrote:
您這個話題很有爭議性...(恕刪)


想念大學,就得唸書

我想這很正常吧

在我那個年代,只要你肯念

學習的條件都是一樣的

如果連起跑點都不平等,還能有多少寄望

不想念書,只想靠推甄的方式上

也不是說不好,只是適合某些特定系所或一部份人

還要加上公正嚴格的審核

唸書在個人努力

推甄,我想決定於個人的"八庫"比較多吧,不管是經濟或是其他資源

至於想變成什麼 XX 達人

念大學應該是浪費時間吧,也就不會有進大學的爭議

教改,幫一些生命找到出路

只是我想問問要教改的人

如果真的不會念或不喜歡念,幹嘛想盡辦法要讓這些人去念

真的還是需要那一張文憑嗎

那教改,到底改了誰,改了什麼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