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
西方、中東沒有燒紙錢這種"習俗",想必夢到死去的親人時,死者一定是愁眉苦臉喽?
這類故事聽太多了,我曾經聽一個牧師說,一個尼姑在念經時聽到佛祖叫她去信上帝,同樣的事發生三次後,尼姑就改信上帝了!
是是是,您怎麼說就怎麼對!

隔壁樓有販賣菊花絲瓜茶,消消火降降氣唄。

忘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
隔壁老王往生後,家屬有沒有燒紙錢?
關你我什麼事...?
反正我也不會燒給祂...

Trash Talk wrote:
是的,接引西方的,不是佛陀,但以佛陀為名(或 假託佛陀之名,或 如是我聞的),有提到:
阿彌陀佛 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若信有佛陀,即使佛陀涅槃,也應該相信佛陀所交代的:
阿彌陀佛會成就善男子善女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方式之一就 念佛(經)。


宋朝瑩珂法師
宋朝時候瑩珂法師,破戒,不守清規,大概戒律、規矩,他統統犯了。但是他自己有一點長處,知道自己造作罪業,這一點救了他。他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墮地獄,於是怕了,想到墮地獄這些恐怖。他就向他的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法子能救他,使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就拿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
這個傳記裡面記載,他是把自己房門關起來,一句佛號念到底,他不睡覺,不吃東西,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還有十年陽壽,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有這樣的感應,真的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真誠心把佛念來了。瑩珂法師就告訴阿彌陀佛說:我的習氣太重,經不起誘惑,十年我又不曉得要犯多少罪過,十年的壽命我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就答應了,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瑩珂非常開心:行!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我跟你往生。所以他一打開門,歡天喜地告訴廟裡的大眾:三天之後,我就往生了。廟裡的人都覺得他神經不正常,這麼一個惡人,三天之後怎麼能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抱著看熱鬧心態,看你三天之後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早課的時候,他也盥洗身體,換了乾淨衣服,要求同修們,今天早課統統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課誦內容就改變了一下,念《阿彌陀經》、念佛號,送他往生。當佛號念了大概一刻鐘的時間,沒多長的時間,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我跟阿彌陀佛走了,向大家告假」,走了,他真的就往生了,沒有生病。
-------------------------------------------------------
瑩珂法師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人人皆可成佛,但一定要自己念佛,
請別人助念,那是怕我們在臨終之時現各種幻相之際,迷了,忘了,
別人助念,是提醒往生者要趕快跟著念,不要迷了,不要忘了!
別人助念,若是亂念一通,那倒不如不要念,或放念佛機念佛還有用一點,
如果請別人助念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有錢人花錢請千人萬人幫他們助念就好了,
重點在自己的「臨終一念」。
vu84vu wrote:
宋朝瑩珂法師 宋朝..這個傳記裡面記載,他是把自己房門關起來,一句佛號念到底,他不睡覺,不吃東西,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還有十年陽壽,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有這樣的感應,真的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真誠心把佛念來了。瑩珂法師就告訴阿彌陀佛說:我的習氣太重,經不起誘惑,十年我又不曉得要犯多少罪過,十年的壽命我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就答應了,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瑩珂非常開心:行!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我跟你往生。所以他一打開門,歡天喜地告訴廟裡的大眾:三天之後,我就往生了。廟裡的人都覺得他神經不正常,這麼一個惡人,三天之後怎麼能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抱著看熱鬧心態,看你三天之後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早課的時候,他也盥洗身體,換了乾淨衣服,要求同修們,今天早課統統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課誦內容就改變了一下,念《阿彌陀經》、念佛號,送他往生。當佛號念了大概一刻鐘的時間,沒多長的時間,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我跟阿彌陀佛走了,向大家告假」,走了,他真的就往生了,沒有生病。.(恕刪)
這種事違背佛陀的思想
基本上,佛陀不會去干涉人間的因果與因緣
如果,一個人必須多活一天,了結他必要的因緣,那麼,他就必須要活完那一天
如果有所謂阿彌陀佛做了這件事
那,這個阿彌陀佛還是佛嗎?
慢慢加入宗教、地方習俗、商業行為...
加上過程中出錢沒有、出力少、出嘴最多
而讓喪禮變得複雜許多
喪禮的執行
某些角度上也是宗教的宣傳儀式
佛教脫輪迴、基督安息主懷、道教得道成仙...
所以喪禮也變成各宗教大鳴大放、宣傳教義的場合
但近年來逐漸討論較多的
是這些儀式是否能夠處理死者和活人之間的感情分割
例如父後七日女主角儀式結束後
才因為想替父親買黃長壽菸
才逐漸想起父親的離去
而嚎啕大哭、體認父親已經死亡
喪禮過程中的儀軌
變成電影中觀眾嘻笑的劇情
然而因為教育越來越普及
燒紙錢、做功德、牽亡歌...
很多年輕家屬都開始質疑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對某些年長者而言
這些儀式事實上是她們經年累月的經驗中
對死者最好的送終方式
但是往往在許多倡導殯葬改革的聲音中
把她們想對死者所做的事
給完全抹煞掉
曾經有家屬因為環保
堅持不燒庫錢、紙紮
另一半歐巴桑
就因為這點
一直擔心、煩惱老伴去那裏沒房住
喪禮的進行
的確有很大的空間與範圍可以討論
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
現代的禮儀公司也都能一一協助
但是個人認為喪禮的進行
除了對死者的送別外
還有感情的交待與處理
其實另一個意義
是在提醒活著的人
有天也會輪到我們
珍惜現在的一切
把握當下的每一刻
讓自己的人生盡量無憾
如果能夠這樣離開
那屆時喪禮的儀式如何
已經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