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今天十月二十五日, 是台灣光復節. 當初打了八年的戰, 才光復台灣. 對當年那些參於對日抗戰的官兵們 致最高的敬意


dearjohn wrote:
日本那時候不算強盜, 是大清帝國打輸了, 簽個土地轉移書給日本.
這種行為並不算強盜.
同樣地, 英國根據南京條約佔領香港,
在閣下的定意算不算強盜?
如果是, 那麼當時日本是不是應該直接把香港歸還中國,
因為是英國竊據中國的領土?


請尊駕明鑑,小弟自始自終都是談開羅宣言如此主張,並非小弟個人認知。

另外,您提到的香港歸屬,就是開羅會議中,英國揚言不惜與中國另闢戰場的部分。
因此,開羅宣言內,沒有提香港應歸還中國。而戰後香港也並未向蔣介石投降。
dearjohn wrote:
開羅宣言沒有任何國家簽字, 表示三國的元首也沒有正式認同開羅宣言是吧.
那麼沒有簽字的, 就算自認為法律的也不是法律吧?


開羅宣言沒有任何國家簽字,但被有實際效力的國際條約引用,並承諾履行,因此具同等效力,請明察。
dearjohn wrote:
日本跟英國並沒有簽訂...(恕刪)


DearJohn:

其實你拼命證明的這些法條壓根兒沒有意義

因為權力的行使不是只有法源依據的問題

還有實力的問題

舉例來說

臺灣的先住民把原住民趕到山上去,

巧取豪奪了平原地

依據的是哪些法條?

沒有法條允許先住民可以把原住民轟上山去
(但存在著各別的契約,儘管這些契約的內容可能極為不平等)

但先住民還是這麼做,因為他們的拳頭比較大

就算現在有原住民跳出來抗議佔領無效,有用嗎?

同樣的道理

就算你舉出的例子是對的(更何況從網友的反證來看 你的論據很有問題)

頂多只能證明目前的政體存在缺乏法源依據

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有效統治的存在

而政體的合法性

除了法律之外

還有其他形式可以證明

例如軍隊 貨幣 行政組織等以及文化擴張

相關討論請參考

Kertzer, David I的Ritual, Politics, and Power
以及
Cassirer, Ernst的The myth of the state

重點是,在幾十年前,先人們流下鮮血,

換得後代的自由

這些人都該得到該有的尊重

這些人都不該在歷史中被遺忘

法條上的閃爍

無損於這些人的價值



回 luc:
那麼目前阿富汗還有塔利本控制的區域, 請問他算不算阿富汗?

巴勒斯坦目前有哈瑪斯控制的區域, 請問他算不算巴勒斯坦?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一串看了下來
不曉得各位前輩對okinawa的見解和看法如何?
冒昧請教,請開示一下


雖然已經26號
還是祝願河清海晏,大家有錢能敗家
luc wrote:
重點是,在幾十年前,先人們流下鮮血,
換得後代的自由
這些人都該得到該有的尊重
這些人都不該在歷史中被遺忘
法條上的閃爍
無損於這些人的價值


luc 兄善哉斯言,先人們若有知必也銘感五內。
This makes my day, thanks!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實在是看不懂 DearJohn 兄的邏輯 ?? 是否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 ?

宣言 不大於 條約 ??

宣言 沒有簽名就無效 ??

口頭承諾, 在有足夠的證人下, 不等於有效契約嗎 ?? 所以之前在足夠證人見證下而實際簽署婚約的婚姻, 也都是無效的 ?

既然都是國際姑公開的宣言, 在公開的宣告後, 參與眾人也無再另行公開表示反對, 為何就是無效的 ?

所謂的條約, 為一種說法, 可用各種型式來製造"條約"的成立. 包括經公開記錄後, 並公開宣佈的口頭承諾.

不懂為何如此簡單得道理, DearJohn兄總是要引經據典的來否認 ?

不管日本是辛苦合理的拿到台灣, 還是有計劃的強取豪奪. 既然在公開有效的國際會議討論中, 與會眾人均認定"日本從中國竊取台灣 ".

再經過公開的宣告後, 包括日本也都承認" 竊取"事實的情況下 ,並願意放棄台灣的主權. 這是否表示: 眾人與日本均已認為"馬關條約"為不正當且已無效用的條約.

故台灣理當是將失物歸還失主吧 ? 而因簽定馬關條約的清政府以無在任何有效領土上存在,故自當由當時代表 "中國"的民國政府來接收.
如果口頭宣告有效的話, 就不需要土地權狀了.
任何人都可以到別人的土地宣告是對方的領土是竊據於我家的領土.

婚姻以後也要改成登記式了, 也就是登記才有效力.

以前的叢林時代當然可以不需要法律,
但是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 還在特別強調約定俗成.
那麼我會覺得根本就不需要法律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參考一下~

旅美臺灣人團體「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表示,美國國家檔案局官員明確認定,一九四三年的開羅宣言不是國際條約,也不是美國與他國簽署的行政協定,充其量只是一份公報。
李青泰五月致函美國國家檔案局主管韋艾倫,就開羅宣言的法律效力提出詢問,檔案局副主管庫茲六月初回信給FAPA華府國會首席聯絡人昆布勞。
庫茲在信函中解釋,根據國家檔案局的規定,所有的國際條約、行政協定或是一般條約與其他協定等文件均有專屬的特定編碼(TS, EAS和TIAS),由國務院交國家檔案局保管。
庫茲說,「誠如您在信中所言,開羅宣言是一份『公報』。它沒有條約(TS)或行政協定(EAS)編碼。」
他在信中又說,開羅宣言收錄在國務院「一七七六至一九四九年美國條約和其他國際協定」第三冊。

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才是歸結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合約,依照國際法原則,理應取代之前制訂的法律條文,何況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開羅宣言。


June 5, 2007

Coen Blaauw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552 7th Street S.E.
Washington, DC 20003

Dear Mr. Blaauw:
The is in response to the letter from C.T. Lee, President of the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to Professor Allen Weinstein, 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 dated May 9, 2007, concerning the “Cairo Declaration” of December 1, 1943. Your letter was received in my office on May 23, 2007.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has not filed this declaration under “Treatie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 our custody are those sent to u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with a TS (treaty series), EAS (executive agreement series), or TIAS (treati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series) number. These documents are all in record Group 11, Gener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s you state in your letter, the declaration was a “communique,” and it does not have treaty series (TS) or executive agreements series (EAS) number.

The “Cairo Declaration” is included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publication “Treati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776-1949,” edited by Charles I. Bevans (volume 3, p. 858). The source is given as 1943 For. Rel.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448. The State Department publication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includes on page 448 the text of the communique relating to the meeting at Cairo of President Roosevelt,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Prime Minister Churchill. The source copy is reported as “Cairo Declaration Records.” It was also prin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 ix, December 4, 1943, p. 393.

Please let me know if I can of further assistance.

Sincerely,

MICHAEL J. KURTZ
Assistant Archivist
for Records Services - Washington, DC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arthurpp wrote:
實在是看不懂 DearJohn 兄的邏輯 ?? 是否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 ?
宣言 不大於 條約 ??
宣言 沒有簽名就無效 ??
口頭承諾, 在有足夠的證人下, 不等於有效契約嗎 ?? 所以之前在足夠證人見證下而實際簽署婚約的婚姻, 也都是無效的 ?
既然都是國際姑公開的宣言, 在公開的宣告後, 參與眾人也無再另行公開表示反對, 為何就是無效的 ?...(恕刪)


DearJohn提出不少有利的文件和說法,
而你卻用【想當然爾】的自我推論來反駁,
反而是你比較有【個人喜好與偏頗】吧?!
也只能說你不懂法律,更別提國際關係了...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