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TANG wrote:現在有一種說法是,貿然調高薪資水準,會加速台灣物價飆漲! ...連這都信的人還有什麼道理好談?市場上的資金總額固定 (不是在資方就是在勞方)到底調高薪資會怎樣造成物價飆漲????? 我真的好想知道
kahnmao wrote:現在沒有了以前18%...(恕刪) 因為本人曾經針對這個議題做過一些資料研究,就我查到的數據全台灣退休以後每月可以爽領10萬以上的軍公教人員並不多,軍方至少要中將以上才有機會,公務人員和教師就更少了,人數可說寥寥無幾。但退休軍公教人員的福利確實應該有條件的開始限縮是大家都清楚的方向,因為限縮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國家財政崩盤的速度。只是不管哪一個政黨上台,我看都沒人敢去碰這燙手山芋
大家好,其實觀察多數網友討論到這個議題,似乎好像又回到太陽花那個時期的爭論,針對這個議題,想藉機會告訴大家,支持和對岸做生意跟反對的人都有理,大家都希望台灣好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心態和做法不能讓民眾安心,以下的文章是擷取蘋果日報的評論,我想整篇皆有不錯的觀點,以提供各位反思!2014年11月11日15:13作者:徐嶔煌(北美智權報總編輯)文章寫不完的時候,看到這則FTA的新聞,更令人火大,害我只好擱著其他文章,先打臉經濟部跟這些不認真查證的媒體。哪有堂堂經濟部連FTA內容都不看就胡亂預估一個6500億的衝擊,這如果不是笨、就是別有居心的壞。然後又有學者說政府不應拿FTA恐嚇人民,業者要自救。這年頭政治口水真是多到爆炸,莫名其妙的魔化FTA或神化FTA,都是不正常。先打臉經濟部吧,經濟部預估台灣面板、石化、鋼鐵、紡織、工具機、玻璃、汽車等產業受創最深,說面板衝擊最大,面板去年銷中國5092億元,未來3年中國轉單估1090億元。這就是擺明欺騙跟恐嚇老百姓。中國要發展本土的面板產業,那才是台廠真的威脅。為了保護中國面板廠的發展,本次中韓FTA約定十年後才得以減除關稅,你哪來未來3年轉單1090億,經濟部真是胡說八道。補充說明,中國還在考慮為了提高LCD自給率,考慮提高面板關稅。其次,汽車跟汽車零組件,沒有開放。再說一次,汽車跟汽車零組件也沒有開放!因為韓國汽車廠早就到中國設廠,沒有關稅的問題,韓國汽車業更怕開放之後讓中國汽車銷售到韓國去。至於汽車零組件,則是交換來保護韓國的農業,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口到韓國。所以,汽車零組件,也沒開放。其實韓國這次最開心的是化妝品業,因為現況有五分之一的韓國化妝品都賣到中國,少了關稅,更可以大舉成長,所以我們現在要擔心陸客以後只買韓國面膜、不來台灣買面膜嗎?至於台灣的工具機,早在日幣狂貶的時候,去年就率退16%營業額了。工具機進口到中國的關稅平均約9%,在日幣從2012迄今狂貶近30%的時候,這個衝擊可能比FTA更大,怎麼都沒聽你經濟部採取對策呢!而且以石化跟鋼鐵來說,不好意思,真正給台灣衝擊的是中國本身、而不是韓國!中國要發展自己本身自主的石化業跟鋼鐵業。認真看依照經濟部給出來有衝擊的產業,最快有衝擊的應該是石化、紡織、鋼鐵、玻璃,工具機。所謂的最快是,FTA經韓國與中國、國會認可同意後生效。生效後5~20年內,分階段解除不同產品關稅。看到了嗎?是5~20年內,如果要處理,我們還有時間應變。但,連計算基礎都錯了,經濟部那個6500億,是怎麼算出來的?趕著給媒體下標題用的嗎?最後,我還是要強調,神化FTA是錯的,但魔化FTA也絕對是錯的。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占比,已經高達26%,以102年來說,出口金額高達817億8815萬4000美元,兩千四百多億台幣,最大宗的出口項目在機械電機設備、電子產品、石油煉製及化學品(107億美元)、塑膠及橡膠產品(180億美元)、精密儀器(150億美元)、光學照相醫療器材等(148億美元),這些項目都是出口金額在百億美元以上的項目,最大的機械電機設備更高達342億美元,電子產品為200億美元左右,第三名是塑膠橡膠製品,約180億美元。現實是,面對這高達台幣兩千四百億出口到中國的金額,即使不是全部有衝擊,但因為中國對韓國開放1600多種產品,台灣機械電機設備、塑膠橡膠、石油煉製及化學品、精密儀器等產業的衝擊是跑不掉的,因為以後韓國出口到中國去,就沒有關稅。台灣這些受衝擊的廠商只有三種作法:1.Cost Down,2.移往中國、或者與中國有關稅協定的國家。3.接受衝擊,不要中國市場。至於說廠商要設法讓產品差異化這種鬼話就省了。研發跟創新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迸出來的,何況,中國很多廠商就是要便宜,反正市場大、東西好賣,一台1500的平板、就算一年就壞掉也有堆中國人買,人家只要便宜就好,哪有這麼多差異化的產品?廠商有本事再cost down很好,但如果選擇2或3,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失業風險,台灣塑化、石化業上中下游從業人數為42萬人,多數在中南部,高雄就有15萬人,工具機產業有3.2萬人,台灣中部是大本營。如果不簽FTA,相關會受衝擊的人數究竟有多少,這才是最該要先精算的。無論怎麼想,台灣對FTA下的貨貿,實在很難有不簽的空間。平心而論,如果是服貿,台灣小型服務業太多,相關就業人口、影響生計何止百萬!想簽服貿、堂堂勞動部連可能受衝擊勞工數都沒算,就要喊簽,這一定是錯的。人家中韓FTA從2007年開始、韓國人就在評估受衝擊影響層面,步步為營,2010年才進入實質對談。哪有像我們這樣,連受衝擊勞工數都不算清楚,就要老百姓吃下服貿的。(一直想要服貿,勞動部到底提出來了受衝擊勞工數的報告沒啊?)但如果談的是貨貿,台灣對出口的依賴度太高,以台灣現有出口到大陸的比例將近26%的狀況來看,牽連就業人口也不少,貿然說不要,是不負責任的。除非今天全民有共識,那26%的出口額我們可以不要,否則,台灣絕對沒有不談的本錢。問題是在於我們的經濟部連算算數的能力都有問題,我們的勞動部說自己只懂法規、不會評估受衝擊勞工數字。所謂談判,就是有得有失,連自己有哪些產業要獲利、哪些要犧牲、被犧牲的勞工人數有多少,這些談判底線都沒準備、也搞不清楚,會簽出甚麼鬼回來,才是最令全國老百姓擔心的。政府搞不懂一件事:不是台灣民眾反對FTA,是因為對政府能力不放心,政府根本沒端出分析評估報告、告訴我們你要保誰、從哪獲利、要犧牲誰、犧牲多少、怎麼補救,端不出來,你要全民怎麼支持你?突然想到《武狀元蘇乞兒》周星馳對皇帝講的話:"丐幫人數是由你決定,如果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如果政府有能力,鬼才願意花那個時間去擋FTA!就因為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只有Z>B,才會連一個本來就該簽的FTA都引起民眾疑慮,認真問全國民眾,真的不要FTA嗎?想啊,問題是,誰知道你給甚麼樣的FTA啊!政府才是簽訂中台FTA的最大阻礙!要化解阻力,政府請從自己做起,端出完整詳細的利弊、獲利與衝擊的評估報告吧!還有,經濟部跟勞動部不要再打混了!(本文摘自徐嶔煌臉書)
kahnmao wrote:現在沒有了以前18%優惠定存的時代才有 18趴是在1995年停止適用新進人員,並不是沒有了,1995年之前的人員仍舊適用。這些年因為可拿18趴的退休總人數逐步增加,加上高所得替代率,實際支出與中央政府隱藏性債務急速增加。"監察院去年10月對財政部提出的糾正文,中央政府隱藏性債務在軍公教退休人員退休金為8兆6千多億元、社會保險提存不足部份為4兆8千多億元、積欠社會保險之保費補助款為1千2百多億元、道路徵收補償費為2兆元等項目,合計達15兆7090億元。根據公平稅改聯盟估算,15兆7090億潛藏債務,加計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4兆6185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2300億元,再加計截至2010年底的中央非營業基金舉措債務5795億元,國債總額達21兆1370億元。"
yiyan wrote:看完整篇覺得各各大大...(恕刪) 以前三國時代河北袁紹向曹操進攻沒人看好曹操會贏曹操手下的人很多人開始私下向袁紹示好沒想到袁紹後來敗了曹操搜出官員隊袁紹示好的信件有人提議這些人都必須殺頭而曹操說 : 這是人之常情 我也跟袁紹通過書信跟他示好有些人有民族性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這沒錯說一套做一套也沒錯 (去檢視一下身邊自己在用的東西有多少MIC)就好像有些人信奉宗教 宗教說不殺生 但不代表我一定要避葷說一套做一套真的沒錯服貿貨貿簽與不簽 對我來說我不在乎 因為我從來也就沒去投票過但我知道 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是人民用多數的選票選出來的所以他們做什麼我都不覺的有不對的地方也不意外他們會有錯誤的決策因為 我只是個小市民 我看的是國際觀 世界觀 而不是台灣國哪天台灣待不住了 必要的時候我逃難入籍他國也是選擇之一因為 我有家庭 我要養小孩 要照顧爸媽 要照顧老婆所以 我靠我自己 誰能給出最優惠的條件 我就跟誰 就這樣而已我不會為了忠誠去吃屎
soulpower1217 wrote:因為本人曾經針對這個議題做過一些資料研究,就我查到的數據全台灣退休以後每月可以爽領10萬以上的軍公教人員並不多,軍方至少要中將以上才有機會,公務人員和教師就更少了,人數可說寥寥無幾。 請較一下那退休月領40~50k的人數?畢竟這是年輕人剛出社會1~3年的薪資水平真心想知道維持無生產力單位的"合理支出"應為多少
yiyan wrote:看完整篇覺得各各大大...(恕刪) 但重點是台灣已經沒有甚麼條件去鎖國,韓國和新加坡幾乎是全身裸體等著對方去挑戰它,看是誰賺走誰的錢,台灣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和中國做生意就一定會賺錢這種邏輯,至少我相信台商都不是吃素的,你去這個市場之前都會評估它的風險,中國市場的風險幾乎已經是全世界略有商業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實,但你想要賺錢,風險就自負。權衡之下你可以放棄中國這個12億人口的市場,但放棄之後呢??除非你有黃國昌這種公務員的鐵飯碗或是太陽花那些社會學教授的教職,否則我覺得失去的東西可能會更多,只是現在還看不出來,等到20年後台灣大概就毫無競爭力,到時候中國連靠服貿統戰你都不用了,給你點好處說不定大家都要跪舔了。至於你提到移民那段,已經有很多討論串討論,基本上我是不認為會發生,因為從純商業角度來看沒有甚麼人會為了台灣的居留權(其實根本不是身分證,生意結束他就要離開)丟個上千萬來浪費,如果是統戰角度,我反而認為這是台灣不可避免的事實,但難到台灣人恐中仇中成這樣,會被這種粗糙的手段統戰嗎?我反而認為我們是一個島國,現在生育率這麼低,不趁台灣最後黃花的這段時間仔細吸收挑選優秀的東南亞和中國年輕移民來增強國力是很可惜的事情,那種在地台灣人情節早就該被拋棄了,這次黑心油事件哪個主犯不是在地台灣人??中國有12億人口,不是每個人都是熱愛共產黨想要血洗台灣隨地大小便的自由時報版中國人,台灣只要吸收1%不認同中國政府的優秀人材那對將來的發展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