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為何要等自強號先通過?

ALPHAVILLE0215 wrote:
這句話是真的嗎...(恕刪)


可能比一般民眾多一點,但還沒到鐵道迷的程度,更別說與運輸專業的比,
不過,我對網路原理還算熟悉,想到QoS等相關議題去了,其實有點相通。
區間車(EMU700,800)的啟動速度絕對快過PP車(自強號)
只是因為車比較新
當然TEMU1000~2000也是很快
所以用啟動速度來說當然是"不對的"


在台灣
一樣是台北,萬華,板橋這三站都停的區間車和莒光號來說
莒光號的價格就是比區間車貴
但重點是行車時間是一樣的

台鐵的車種分級主要是依停的站為分別(大部份,因為也有很多怪咖車次)
因為車站有分等級
所以能停的車也是不一樣的
列車自然也會有等級(在更久以前還有頭等車FPK和二等車SPK的差別)
因為區間車本來就只是在短乘之間運行
以時間來說
本來就應該配合時刻表
北高要在4:50分左右
所以就會有區間車待避自強通過的問題

至於待避時間
大多都是3~5分鐘
不會太久(除非台鐵問題跟其他的)
前面說的是基本原則, 應用起來還會有一些細節上的變形,
例如: 停同樣區間站怎麼辦?
車種既分級了, 內裝也改了, 當然不可能收一樣價錢.
另外, 在應用上也還是會出現以價格為取向的車級,
莒光號有點像是這樣的,
某些快速的莒光號甚至比自強號快(以前的印象, 現在不知還有沒有),
莒光號有點像是平民的自強號,
不過, 我不是在這裡寫教科書,
也就不管那麼多了.

我在前面提的是"啟動到定速"的時間,
原來是寫啟動時間, 後來想一想不妥, 就改成"啟動到定速"的時間,
就算它們加速性能相同, 區間車也不可能開到自強號那麼快,
自然"啟動到定速"的時間不可能相提並論,
車種的速度, 是看其營運速度而定, 而不是看各別車型能力而定,
區間車應該也有能力到達自強號的高速, 但它不會開到那麼快,
因為它有它的營運目標及相關的安全係數要遵守.
高級車以區間的模式在行走時(如上一樓所說的莒光號),
速度也會跟區間車一樣(在我感覺上其實更慢),
所以沒有什麼待避問題,
這是確實是重點, 可用來反駁定價決定待避論.

我早年也常常搭火車,
因為我比較窮, 都是搭復興,
甚至是平快(真懷念),
待避的問題也常常遇到(在沒誤點的情況下),
雖然沒有計時, 但感覺起碼都有10幾20分鐘,
那時也跟現在很多人的想法一樣.

其實, 我現在還是覺得台鐵管制技術不佳,
導致他需要把安全係數拉得比較大是主要原因.
但是還是把可能的因素先想一遍,
不要養成先罵了再研究的壞習慣.
twowen wrote:
自強號誤點為何要犧牲區間車的權益?
我下班辛苦趕車,結果在月台等一台誤點37分的火車,
區間車乘客的時間就不是時間??? 感覺像二等公民!

1.同意台鐵還有有很大檢討跟進步的空間。
2.區間車、自強號都各自有規定的行車順序,等待時間太長台鐵值得檢討,
但跟幾等公民無關,只是搭乘需求與規定的行車順序不同而已。
3.請勿用金錢付出多寡來定義公民素質,言談舉止合禮儀的都是一等公民。
火車除了太魯閣跟普悠瑪之外
時速都是差不多的
火車都有最高時速跟路線的營運時速
所以除了特殊車輛之外都是一樣的

其實台鐵就是一個混合
是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但是因為同樣是自強但是因為車子太多種
所以現在也有因停靠站有所謂的差別票價
現在也很少有莒光比自強快的了

其實待避也不是說看不起區間車
而是同一軌道本來就會有不同車的差異
不然北高怎可能在4小時50分到達?
尤其是台南到高雄這樣的路段
如果中間夾了4班區間車
那台南到高雄如不讓區間車待避的話有可能在40分鐘到嗎?

連高鐵都會有慢的待避直達車了
只要時間是按時刻表
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一樣回到趕時間(搭快車)
短距離或省錢(搭慢車)


台鐵路線上都會有限速表
有的自強會低於時速行駛(可能因為閉塞)
但也有區間車開很快
只要不超速都是安全的


搭什麼車花什麼錢不是有幾等國民的問題
而是國民應依"需求"搭乘該搭的車才對
省時間付的錢本來就相對花時間的還多錢

不過在台鐵就跟車子內裝無關
以台北到彰化來說
搭乘126,119,128等車次...舒適度高過105,109這類的
原因問問鐵道迷就知 因為義大利>韓國
但價格是一樣的
莒光也是一樣的(搭乘可以看看車箱是F開頭還是S開頭就知道了)
這樣就二等公民喔?會不會太嬌貴?
我看你不要出來社會好了,待在家當公主吧
brook926 wrote:
這樣就二等公民喔?會...(恕刪)

十年前的文你也挖出來回
你是土公仔嗎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