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南部的某些場合中,見識到地方士紳用一種我不熟悉的抑揚頓挫的『台語』腔調從頭到尾一字一句演講一整長篇文稿,我很確定這篇文稿是國字寫成的因為有發講稿(當然有可能我根本沒聽懂其中是否有用一些字是用硬湊的念出來的),其中沒有任何類似香港為了配合粵語而造出的字。也許是足以佐證某些事。
但如果要談媽媽教的話是不是最大的,那也許也可談談為什麼有許多的媽媽(爸爸也行)希望自己的小孩會講某種被定為官方語言的『國語』---這個『國』是指各國而不是單指中華民國或是對岸的中國,世界各地皆然:歐洲有很多國家都有地方方言,而很多地方方言也都源自更古老的語言ex.拉丁語、或更早的語言;但是最後,法國人講法語、義大利人講義大利語,西班牙人講西班牙語---即便是科西嘉島有科西嘉地方語、西西里有西西里的方言,或者撇開兩個島嶼的例子:西班牙同一塊土地上有各地派系的方言(其中不乏佔政治多數者)--而即便是西班牙的例子,的確他們曾經有過血腥內戰,但是西班牙這國家的語言仍然是西班牙語,那些來自地方派系的政治多數在公開場合,即便帶了口音但仍然是說西班牙語---包括曾經被佔領而屬於西班牙的地方,現在獨立了,仍舊是用西語;部份這些國家的人仍然會說某些被佔領前的語言,也有人會樂意繼續學那些本地的語言;那些本地語言不會因為不同於官方語言而被禁,但也不會被拿來作為挑戰國家的認同問題的工具---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人發現共用官方語言的方便以及好處。
無論是媽媽還是爸爸或是祖先教的話,也許在台灣這段嚴重離奇的近代史中,確實有時間先來後到以及先後融合的情況,也有台上台下打壓與被打壓但後來卻是一家親的事件---想當然爾,部份曾被壓迫的一方隨著時代不同了,會想要找個方法平復回來,討回來,這都是人之常情。然而要因此去推翻一些被槍桿抵住被壓迫甚至殺害的前人所流的血換來的一致國家認同,何苦不反而用珍惜的態度去面對--即便是個用鮮血建立的國家認同---只要有助於同一塊土地上的所有人相互溝通?
以台灣的例子,大家都會講國語、白話文的國語、繁體中文的國語、注音的國語,但未必閩南血統的台灣人會講台語或閩南語,也未必客家人願意學台語---但客家人可以用國語跟閩南人交談溝通,閩南人也可以用國語跟客家人溝通聊天,甚至可以用國語跟北京人辯論,這樣的成果不好嗎?
或者以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期望以台語作為國家認同的人是否有注意到,即便被認為獨裁的、打輸了才流落到台灣的國民政府政權,其中無論是孫中山、蔣介石,甚至是許多同時來台灣的文人,那個不是來自大陸各省份,有著自己母語、方言的腔調?(還是許多藝人模仿秀的重點);然而,身為受這些統治者『教育』(或『控制』也可以)的台灣人,是否有發現所學的國語竟是如此字正腔圓、平易近人(也就是白話),完全不同於北京腔的咄咄逼人?更沒有帶一絲一毫的孫中山廣東腔、蔣家江浙腔? 如果當初有任何人私心作祟,那肯定該會讓全台灣都學某種大陸地方腔調的『國語』才對,又怎會教出如此不帶任何地方腔調的『台灣國語』?
或許,這點值得推行用台語台文作為『國語』的人們好好借鏡,比一比究竟在『國語』的思維上怎樣的作法才是夠恢宏夠無私...也提醒自己別與那些為了某種私心而在台灣推行北京腔+簡體中文為『國語』的人成為同一種人!
台語没文字,古人自己還能唸出自己的名字
林姓能唸成 lim 這麼古老的音韻結構
陳姓能唸成Tan 這個超古老的近上古音
蔡姓也是一樣,都是老到1800年以上的極古音
光從 音韻學來看閩南語,光從台灣地理所分部的 閩南語各腔口 (例如獨特的 關廟腔)
比那些自己腦內妄想 刻意誤導 錯誤的某些國際笑話血緣論文
我只能說,這個島上太多來源不明的幽靈在作祟
所以這些漢字就和我們沒關係,基本上這觀念是錯的相當多的,現今台灣的國語文
體是近代所謂我口寫我手所發展出來的文體,也可以說它是根據國語口語化所發展
出來的文體,其改體純粹只是文字上排列的不同而已,而這也表示說國語雖然其文
法和台語有所差異,但這不妨害使用台語去朗讀這些白話文體的能力,但時至今日
,為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無法使用台語去思考及朗讀這些白話文體呢?也進而產生
所謂台語本無字的錯覺觀念,我想說文字是相當脆弱的,它不像語言一樣是和人
的生命相互結合的,你想讓一個文字使用能力消失,你只要在後天的教育加以限制
,就可以斷除這樣的文字使用能力,而一旦斷了一代,下一代也沒什麼能力再加以
傳承了,了解台灣歷史的都知道當年日本統治台灣,為了消除台灣人反抗,所以施
行了皇民化運動,而其中的禁止台灣人使用漢文,這個決策也就使得當時大多數的
台灣人失去了漢文使用的能力,有讀書的只會寫日文,沒讀書的也不用說了,雖然
說這樣的遺毒造成了大多數的台灣人只會說不會寫,也無能力把台語和漢字相互結
合,但是還是有些台灣人有保留下這樣的朗讀能力的,這些多大多是所謂漢文學者,
其實像是霹靂的黃家,他們之所以有能力用台語去朗讀現代文體,就是因為他們從小
就受過漢文學習教育的關係...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