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ytracy wrote:
還在懷疑熄火發動會傷...(恕刪)
這是油電混合車或是特殊車型才有配置的功能,並不代表現有的車種零件可以經得起這樣的考驗,畢竟當初的設計
不見得有加入這樣的使用考量,再說每個開關或是零件都有其一定的耐用度跟壽限,譬如現在一般車種的啟動器也
許可以耐用十萬公里,這十萬公里不是真的開十萬公里才會壞吧,而是經由零件使用狀態及其作用時間來取其平均
值,如果超出原有預先的使用設計,的確可能會造成某些零組件上的提早故障...
以我來說,目前我上班地點離我居住的地方不到五公里,上下班各要經過12個紅綠燈,紅綠燈最小的間距不足一
百公尺,只有三個紅綠燈區間超過300公尺,每單趟我平均要停7~8個紅綠燈,如果依照紅燈熄火規定,我車輛
引擎熄火的次數會是我目前的七到八倍,還有一個右轉專用車道,會斷續的需要移動,那要熄火還是不熄火?
所以我車輛的啟動器、壓縮機、音響等等都需要多承受七到八次啟動的瞬間電流,還有區間短距的發電機對電池充電效能及啟動所耗的電流不一定平衡,也可能造成電瓶電量的減少及電瓶壽命的衰竭,雖然我並不是汽車專業人員
,但我知道每樣零件都有其一定的限度,這些可能的支出誰補貼?
雖然第一步由公務車先行試辦紅燈熄火,但政府如果真的有心改善,應先從政府單位的老舊車輛先汰換,還有公共
交通工具及營業車輛的提早汰換,而不是從一般私人非營業車輛著眼..全台灣的公務車輛有多少?軍方車輛有多少?公車有多少?計程車及營業用車有多少?應有數十萬台吧,而這些車又是高污染或車輛行駛時間最長最久的,光是
這些車輛的管制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污染排放量吧?
也許綠化的速度不及於減少車輛發動時間的改善,但是綠化也絕對是必須做的事情,以我最熟悉的大台北地區來說
,我覺得近幾年的綠化程度反而減少了,公園是多了,路邊的路樹卻少了,數百億建成的二重疏洪道卻普遍只有小
草與灌木叢,當然我也了解行水區無法種植大型樹木以免影響水流的順暢,但是如果台灣可以投資數百億建造二重
疏洪道內的設施,為何不能投資100億在車輛最密集的台北縣市造林及綠化?不過我也能體會,具體的建設民眾的
眼睛看得到,綠化這種短期之內看不見成果及無法讓多數人感受到的建設,做了民眾可能也感受不到,等小樹長成
大樹~~~政績無法快速顯現....而路樹的存在也被很多店面商家詬病,擋住店面、影響出入、遮住招牌...
沒有人反對對環境好的措施及法規?但是訂立法規之前是不是應該多考量並徵詢各方意見,並做出最有效的決定。
有開車有騎車的朋友,請想想,台灣目前的行駛狀況真的適合紅燈車輛熄火措施嗎?明天開始自己開車騎車的時候
請體會一下,去感受一下目前台灣的路況及號誌狀況真的適合每個紅燈都熄火?
雖然雖然第一步由公務車先行試辦紅燈熄火,但我想大家關心的是這方案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也關心此方案的
後續發展....
那台南市去年就從公務車開始實施了,這豈不是要罵翻天了.........
http://www.tnepb.gov.tw/achieuement.asp?NSub=CCD&Page=1
http://www.tncg.gov.tw/news.asp?id=%7BE0F5C6F7-3CC2-4AC5-AEAA-BD6CD684B155%7D
http://www6.www.gov.tw/PUBLIC/view.php3?id=161495&sub=100&main=GOVNEWS
砍美眉,救小白,快找腋魔俠Online~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