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這個東西是在說什麼?


爆發戶 wrote:
連結中那個老外不是就說
這原理不是離子風,為了證明他還把極性反接,
說"如果是離子風,反接後應該要向下沉而非上浮,可見不是離子風"
我純粹看影片翻譯...(恕刪)
還是離子風

空氣電離可以是正離子,也可以是負離子(如 氧負離子)
所以反接也行
雙子貓 wrote:
感謝分享,收下詳讀中
P.S.:為什麼發現留言者是正妹,要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這麼糟糕的問題,當時也不好意思問原作者 

根據不負責任推測

作者的女王就是網路留言認識的...

真有這機會無期徒刑小的也甘願...

---------------扶正分隔線---------------

很感謝雙子貓大的『難得認真』

讓小的有機會增長見識,哪怕只是皮毛的常識也好

慨嘆功力實在不足以推導論證 PDF 中的轉換效益

讓久久沒有接觸物理理論的我又重新燃起學習的渴望

一直不認同『網路上認真就輸了』這種論述

網路留言付出的成本在於時間與精力

如果認真的方向在於提供建設性回應、正向精神的傳達

即使沒有得到有效回饋,至少問心無愧

代表個人為網路上所有的發言負責

真實情境的變項實在難以操弄,尤其01又屬娛樂論壇

非要某方認錯才算不吃虧,結局往往是全盤皆輸

等 Siedler 網友回來後 , 也耐心聽聽他的見解吧

只要他還真的有心討論的話 ~

雙子貓 wrote:

我把整個 PDF 都看了一次,數學推導也慢慢看慢慢想,但說實在的,熱力學真的太弱,還是吞不入口。

除了熱力學那段花了太多時間咀嚼以外,另外也花了很多時間來回研究離子風那段。前面的說明和 28 樓的說法是對應的,花很多時間思考的是看裡面的公式推導,一直覺得少了什麼。

P.12 & P.13 公式推導和變數定義好像前後不一致。

1).q 是 I 對時間的積分,公式內卻沒有考慮時間,直接用 e = 1.6 x 10^(-19) 代入。

2).m 應該是 q 完全轉移成離子風的電荷時,可貢獻的氣體質量,不是單一離子重 w。

3).空氣離子重不是 9.1 x 10^(-31)。

1 & 2 可能是推導過程中被變形了,所以不必計較。事實上我用我自己的推演方式再推一遍,推出來還是和原來一樣的。

3 就比較奇怪,我不知道那個 9.1 x 10^(-31) 是哪來的,對照後面的銅離子推演,好像還是看不出線索,所以我後來套用自己的數字了。

但即便是把上面問題都修正或代上預設條件之後,計算出來的數值還是很小。

----------------------------------
令:
E 為系統的能量轉移量
q 為外部直流電源於每一秒內注入的電荷
I 為外部直流電源於每一秒內注入的電流
V 為外部直流電源提供的電壓
g 為重力加速度值
M 為輸出推力
施力大小 F 為常數值
單位粒子電荷 e 為 1.6 x 10^(-19) 庫倫
m 是 q 完全轉移成離子風的電荷時,可貢獻的氣體質量,為可轉移數量與離子重 w 的乘積。

E = 1/2 x m(v^2) = qV, v = (2qV/m)^(1/2) <==式一

Ft = mv, F = mv/t = mv x I/q, 將式一代入
F = m x (2qV/m)^(1/2) x I/q = (2mV/q)^(1/2) x I

可轉移電荷數量 X = q/e
氣體質量 m = X x w = wq/e

F = (2mV/q)^(1/2) x I = (2wV/e)^(1/2) x I

Mg = F = (2wV/e)^(1/2) x I
M = (2wV/e)^(1/2) x (I/g) <==式二

空氣中氧與氮比例約為 1:4,氧的原子量=16,氮的原子量=14,故平均空氣原子量=(16 + 4 x 14)/5 = 14.4 g/mole。

一個 mole 有 6 x 10^23 個原子,故平均空氣離子重 w 為 14.4 / (6 x 10^23) = 2.4 x 10^(-23) g/particle。

所以上式二的 w 應為 2.4 x 10^(-23) g/particle,但得記得換算為公斤。代入計算後可得:1.11780 x 10 ^(-2) gram。

雖然修正的計算結果比 PDF 的計算增加了一百多倍,不過還是太小,不足以撐起機體重量。

----------------------------------
推導是從能量守恆出發,看來很合理。我本來一直想不出來,推力怎麼會那麼弱。後來才想到,推算過程漏了一個東西---電位能。

從推導來看,它是從電能的 q 去推算平均將電荷分配給多少氣體離子,以數學來表示就是:可轉移電荷數量 X = q/e,所以得到 X 個離子的參與。

這 X 個離子的重量加總起來,取得整體質量:氣體質量 m = wq/e,再把諸多氣體離子的質量拿來套入動能公式。然後把動能和輸入電能拉個等號,就這麼推演起來。

到目前為止,都還只是討論質量,沒有電位能的參與。

可是我們看,每一個被影響的離子,其實有兩部分的能量:動能(質量)和電位能(電荷)。電位能是不會轉換成質量的,上面的動能計算看不到電位能。

整個電能供應,最主要的還是讓每個離子產生電位能。每個離子都會帶有 e * V' 的電位能(V 頭上有一撇 Prime),e 是粒子帶的電荷,V'是和參考點的相對電位。

以庫倫定律來討論,這些離子的電荷會和其他電荷(位於離子和電極)產生作用力,隨著相對距離而變化,在電場中移動。在電位能轉成動能的過程中,電位也會跟著改變,e'V' 的乘積也會跟著改變。

但在整個推力的推算過程中,電位能根本就沒被考慮到。公式推導上僅計算了質量 m 參與的動能部分,最後的 v, F, M 當然也僅有 m 的貢獻,沒有考慮到吃掉大部分能量的電位能。用上面那個算法,當然就會得到「沒有足夠的氣體質量來產生足夠推動機體的反作用力」這個結果。

所以要把庫倫定律納進來,討論每個電荷在電極間移動時的電位能轉變為動能,連同吸或斥的反作用力部分。但我想睡覺了,明天還是得上班,有沒有人想幫忙算一下的?

--------------------------------------
PDF 的第二個理論:drift of charge carriers in an electric field,似乎就考慮到這部分了,連非對稱電極以及氣體離子的移動速度都考慮進去了,所以推算結果就有足夠推力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和離子風還是一樣的,離子不也是帶電載子在電場中移動嗎?

--------------------------------------
本來今天請假在家是想好好休息,結果除了個人作息和家庭事務以外,我把其他時間都耗在這個討論串的筆仗和理論的思考上,完全沒休息到,想想真是不值得。

理性和感性互相衝突的時候,有時還是把持不住捍衛自己的那種衝動。結果就是偏離初衷,把計劃都打亂了。


真的更歡樂了,先幫雙子貓全文拷貝,等等立刻回覆。
雙子貓,你還真是屢創別人歡樂的新高,堪稱犧牲自己娛樂大眾的典範。

你拿的pdf是ytlin6688在64樓提供給你的reference,資料來源儲藏在康乃爾大學網路圖書館支援站台http://arxiv.org/。

ytlin6688拿這個比流言終結者嚴謹的實驗去反駁你的看法,然後你雙子貓的作法居然是直接竄改這份文獻數據!!!

你更加倍厲害的一點是,竄改的數據居然還是常數。

證據在這

雙子貓 wrote:
3 就比較奇怪,我不知道那個 9.1 x 10^(-31) 是哪來的,對照後面的銅離子推演,好像還是看不出線索,所以我後來套用自己的數字了。(恕刪)


9.1 x 10^(-31) 是哪來的你雙子貓整串扯了堆電學居然會不知道,這是常用的電學常數,電子的靜止質量,單位是kg。

別人提供科學文獻駁斥你的說法時,不可以去竄改那份文獻裡面的數據直到你滿意為止,這是基本常識,不信回去問問你老師。
我不承認竄改的這個不實指控,Siedler 所指控的「竄改」,請見「這一篇」我的詳細澄清。

Siedler wrote:
雙子貓,你還真是屢創別人歡樂的新高,堪稱犧牲自己娛樂大眾的典範。
你拿的pdf是ytlin6688在64樓提供給你的reference,資料來源儲藏在康乃爾大學網路圖書館支援站台http://arxiv.org/。
ytlin6688拿這個比流言終結者嚴謹的實驗去反駁你的看法,然後你雙子貓的作法居然是直接竄改這份文獻數據!!!
你更加倍厲害的一點是,竄改的數據居然還是常數。
證據在這
雙子貓 wrote:
3 就比較奇怪,我不知道那個 9.1 x 10^(-31) 是哪來的,對照後面的銅離子推演,好像還是看不出線索,所以我後來套用自己的數字了。(恕刪)

9.1 x 10^(-31) 是哪來的你雙子貓整串扯了堆電學居然會不知道,這是常用的電學常數,電子的靜止質量,單位是kg。
別人提供科學文獻駁斥你的說法時,不可以去竄改那份文獻裡面的數據直到你滿意為止,這是基本常識,不信回去問問你老師。

你只找出這個錯誤嗎?其實我原文錯很多喔!昨天睡前匆忙打的,才剛起床準備出門上班,本來是要上來更正錯誤,順便補充其他看法和計算的,你動作很快,既然你備份了我就不動了。

我本來是要上來修正錯誤,不過如果我把更正貼出來了,不是直接向你公佈答案?既然你要抓錯,那我就先不貼了,等你抓喔!

還有,你也貼出你的計算和看法呀,給點營養的東西嘛,至少說一下 PDF 你看得怎麼樣,有什麼意見和看法的啊,別只是在版面上寫砲文嘛!

我就在這裡等你挑錯和有營養的文章喔!

先上班去了。

P.S.:
其他人請先勿幫忙揪錯,讓此網友專心處理。

因某些原因「暫時」不在此版貼修正內容,若有幸仍有人願針對 87 樓反白文進行討論,煩請轉私訊,謝謝。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嘻,那份文獻是ytlin6688拿來反駁你的論點,我幹嘛要幫你讀呢或幫著你竄改別人的科學文獻。沒常識至少要認識字。
基本電學

電子
質量 9.11x10^(-28) 公克
電量 -1.602x10^(-19) 庫倫

庫倫靜電定律單位
M.K.S. -> 牛頓
C.G.S. -> 達因

-------------------------------------------

youtube 有一集是用動畫講解原理

有找到再PO 上來...
yinhell wrote:
基本電學電子質量 9...(恕刪)


9.1x10-31kg
NAME: Mass of an Electron
WHAT: We talk about electrons spinning around the nucleus of an atom. Well, the me is the mass of one of those electrons.

http://www.chem4kids.com/files/etcetera_constants.html

yinhell,那文獻是用正電子靜止質量計算,你樓上貼的數值是負電子。
Siedler wrote:
yinhell,那文獻是用正電子靜止質量計算,你樓上貼的數值是負電子。


如果有人要用電子相關的理論解釋給樓主

所以我那篇的重點是 基本電學

(如果樓主不具備相關知識的話 應該從基本電學開始自修)




另外正電子不會出現在這個現象吧

yinhell wrote:
如果有人要用電子相關...(恕刪)


正電子當然會出現在這現象,但無關樓主zola。連拿來教小孩的基本電學慣用常數都看不懂的是雙子貓,93樓的護貝全文內。

9.1 x 10^(-31)這正電子數值出現在一份文獻中,亦即本討論的64樓其他網友拿來駁斥雙子貓觀點的reference。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