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中國古代不重視工業和科技的原因在哪?


我認為是科舉制度造成的

因為科舉考試都是偏重文學,就像現在的文組

既然國家鼓勵讀四書、五經才會中科舉,當然就不會有人專注科學發展了
真實的世界,我用真名說假話。 網路的世界,我用假名說真話。
反正討論歷史就是這樣
切入的角度不同
觀點不同
派系不同
就算是同樣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說法
也沒啥好吵的~
就算發明了時光機時光電視
我想情況也依樣

科舉制度吧
只重文

不過一直到明朝 清初
中國的繁榮富裕還是西方遠比不上的

但是西方工業革命後
又恰巧遇到清朝鎖國 沒有即時引進西方的工業革命
才會導致之後一路被欺壓了一百五十年

等到後頭覺醒要學西方了
結果學的竟然是西方的致命毒素 共產主義

從一首歌的歌詞 就可以看出來了
黃色的臉孔 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 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 唱著悲傷的歌曲
hello
應該這麼說吧.中國古代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工部最末,由這個順序就能看出中國古代不重視工業與科技了.......

rexjian wrote:
同時期的中國文明,
在封建框架下起碼還有科舉制度達成小規模的社會階級流動,
中世紀以前的歐洲平民幾乎是終生無望爬昇為貴族。


歐洲平民就是因為沒辦法透過考科舉變貴族
才會死心去研究科學技術
後來歐洲連貴族制度都廢掉了
當然更不需要去考科舉了
不然大概連牛頓也會背書去考科舉
最後當個穩定有月退的小官終其一生
中國的文化 ,本來就欠缺冒險犯難的精神 ,好死不如賴活不是嗎,

所以, 發現美洲, 紐西蘭, 澳洲等新大陸 ,就注定是敢衝敢冒險的白種人了,

一些偉大的科學發明,也注定是白種人的創舉了,

東方文化 ,真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 ,趕快迎頭趕上吧.

大家那麼認真

那就認真一點

以前讀的書
地球是平的,說圓的會被砍頭

太陽是繞地球轉,說繞太陽轉的砍頭


誰敢用自己的命去換.........總歸一句 怕死 愛錢 愛面子



內衣 wrote:
記得宋朝時中國科技其...(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大一統的國家,天朝心態閉關自守,缺乏競爭與對外交流來拓展視野。

朝廷最關心的是保障皇權,大臣最關心的是保障自己的特權與利益。推行法家儒家重農輕商也是為了便於管理。在這種環境下,為什麼要重視工業與科技?

中近代強大的伊斯蘭帝國,後來也因為科技可能抵觸宗教思想而被排拒,導致到了十七八世紀之後逐漸被歐洲文明遠遠地甩開。

科技的進展,只是偶然。

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文明進展有多快?不只諸子百家思想蓬勃發展,各種技術也不斷創新。可見競爭是最重要的因素。

當然,現代中國已經大不相同了。
mediciaaa wrote:
歐洲平民就是因為沒辦法透過考科舉變貴族
才會死心去研究科學技術
...(恕刪)


歐洲自西羅馬於第5世紀滅亡以後文明就呈現停滯倒退,
長達近千年的時間較遠東的中國和近東的伊斯蘭文明落後黑暗,
即使從科舉成為國家定制的隋唐時代開始比較,
到中世紀為止沒有科舉的歐洲文明仍然有5~6個世紀的時間不如中國。

歐洲的文明是從14世紀以降的文藝復興、啟蒙時代以後,
理性抬頭對抗宗教權威,
科學才開始有較進步的發展,
跟你所說的「平民沒辦法透過考科舉變貴族才會死心去研究科學技術」,
並沒有對應的關係,
反而跟宗教改革解放了人類的理性比較有關。
sp0609 wrote:
其實活字印刷發明人是不是真的叫畢昇我並不在意,就像我不在意紙張的發明人是不是叫蔡倫一樣,我注重的是"活字"的概念何時首次成形,依照現有證據很明顯輪不到古騰堡.


如果是要講xx的概念何時首次成形,那就好像說易經遠早於萊伯尼茲發展出二進位概念,除了滿足一點”古已有之”的虛榮心,看不出有甚麼實益

拿中國的活字概念和谷騰堡印刷機相比,就好像拿種荳術和種牛痘相比,甚麼鼻苗水苗痘衣法,這些概念都遠早於簡納醫師的種牛痘法,問題是,重要性與影響力能相提並論麼??要是那套痘衣法十拿九穩,皇子外蕃是否出過痘這碼事不會被看得這麼驚天動地.

你舉的活字本例子,讓我想到”開水製冰”還有”純盲人按摩”這種廣告,活字本宋朝當然就有,問題是和刻本比誰是大宗?為什麼特別講活字本?因為它們比起主流的產品是特別值得一提的,早期大家都覺得賣冰就是用生水,馬殺雞就是要摸雞雞,有不同一般的,當然值得大打廣告.事實上,清代藏書家大為豔羨的宋版書,指的都是精美絕倫的雕版書,宋版的刻本就不用講了,到明末清初種種通俗文學譬如甚麼繡像刻本,不管是官刻坊刻私刻,擺明就是刻本硬是比較流行,現在流行講一刷二刷,以前是講一刻二刻,譬如初刻,二刻拍案驚奇等,中國書籍浩如煙海,除了那些被特別當活字本樣版的例子,剩下的全是雕版印出來的.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