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lativ現在發表聲明了,不出大家的預料!


richard012.tw wrote:
2. 台灣成衣廠規模主要以10~30人為主,一個30人的成衣廠每個月約可以生產2萬件polo衫,因lativ品質要求嚴格,台灣小工廠雖多,但並非每個工廠都適合生產lativ產品,能通過品質考驗的工廠,也幾乎整年都在生產lativ訂單。
(恕刪)

不簡單... 經過品質的考驗,還能每件都不同

金雞哥 wrote:
紅字的部份,不好意思...(恕刪)


坦白講~我比較支持visit1992大的意見
至於visit1992的年齡 我想也沒啥好討論的 也不是本篇重點~

至於L社 大家不少人都是在氣被他當初的謊言所欺騙 僅此而已

沒人會喜歡說謊的朋友 但是被騙後 相對應的方式 每人都不一樣吧~~~

要相信挽救夕陽產業那種鬼話 說真的~是個人喜好問題
就跟以往 通訊廠商說的那種0月租一樣的豪洨.......

不管怎樣 L牌在台灣此次的確是大失民心~ 也不會再有機會

我個人對於金雞哥說的
最後還要提醒你,如果你不是未滿18歲而且還是個男孩子..
那麼打字就打字,不要老是講到一半後面硬要多個括號()?

(苦笑)(笑)(微笑)(揪咪?)(開心)(尷尬)(無聊)
成年人這樣子並不會比較可愛,而且閱讀起來很不舒服。

比較感到不舒服....

這就跟 不是ABC卻又愛講英文 看到注音文只會韃伐一樣
我個人認為visit1992大並未濫用抑或是狂用洗板

這樣直接訂 並不會比較讓人認同您的看法~
以 L牌 一年的量來說,如果要是真的有心想完全在台灣生產,
老實說,並不難。

台灣的成衣廠雖然規模都較小,

但是哪一家大廠剛開始時不都是小規模,
如果慢慢培養幾家管理都不錯的小廠,漸漸丟單,並要求更大品牌與產量,
就像許多家國際大品牌要丟單給台灣的廠商,前提是要求必須先擴廠,先丟小單測試,達到一定的產能再丟大單。
廣達也不是為了黑莓機的要求,也曾經特地在台灣漸立一條平板電腦專門生產線。
如果因為後續的訂單不足,實際虧損的也是成衣廠,不是L牌。
我相信以台灣人的接單習慣,以目前L牌的規模和固定銷量,會有很多成衣廠願意嘗試挑戰。

結果是L牌不走國際大廠養大供應商的一貫方式,
除了轉移生產基地到海外,反而回頭指控台灣的廠商,與台灣的生產環境不好。

L牌你有到中南部的成衣廠逛過嗎??
中南部將近上百人以上的成衣廠還是有非常多家,他們活的下來,品質不會太差。
這些廠只有有固定的單子,想要加工錢找到更多的針車工跳巢並不難。(這不是真正對台灣的貢獻嗎)

我相信,L牌只想要賺錢,民族品牌一開始就是個噱頭。
所有的說法和手段只是他們自以為合法行銷的一環。
消費者和台灣民眾只是被人當傻子,





比較好奇的是
如果真的持續台灣製造
L牌勢必會漲價(照他的說法)
請問大家能接受的漲幅是多少?
當然,品質只能好不能差。

visit1992 wrote:
我的確不清楚,因為我...(恕刪)


你還是搞不懂我說的!(可能我也沒說清楚)

大陸己經很多人去設廠了,也不差一間L公司

我在廣東待的那一陣子,大陸人只要不太挑工作RMB一個月1,500~3,000的工作一堆..

不要太懶,看起來乾淨,每個人的工作機會都好幾個!

更不要說本科生(大學生)名校出來的,而且世界大廠在大陸都有廠....台灣相對之下,算少的...

我只希望我兒子或女兒長大後在台灣就能找到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到對岸或其他國家..

所以我願意多花一點錢,來支持關心台灣產業發展的公司所製造的產品。


至於,你說的東西是在美國、義大利、法國或大陸製,我想很多人都買得起,只要有需要應該

都不是問題!重點是該廠商早先訴求東西在台灣製,也關心台灣夕陽產業且希望大家給這些人

一個機會,卻在生恴好轉之後,轉單到大陸去?...這就怪了點吧!
賺飽了新台幣就要烙跑?真是好樣的....................

caman wrote:
看到那一段什麼原來合...(恕刪)


請問可以轉載嗎XD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caman wrote:

看到那一段什麼原來合作廠商自立品牌停止生產的說明
我決定來踢爆一下我所知道的,看不下去嘛~

本來lativ一開始,根本不是服飾銷售的公司
後來因為有一間位於土城的製衣公司在生產上的支持,
當時lativ因為要求價格要夠低,要這間廠商在價格跟生產上強力配合,
這間廠商不論是技術上還是品質上,甚至在knowhow上都很全力支持
在廠商跟lativ配合一段期間後,lativ衣服真的大賣
就這樣,lativ在前面,這廠商在後面
兩家公司共同努力,服務台灣的成衣消費者
開始了lativ的風光歲月

後來到了去年的春天吧
lativ大概是賺飽了,開始轉向找其他的廠商生產
就是大家應該都知道的上市公司x陽
甚至在電視上面大談跟x陽合作生產的事情
完全沒有提到那個很辛苦的廠商
事實上,lativ跟x陽要合作,完全沒有跟x強說過
什麼產能不足~與原廠商根本連溝通都沒有
原廠商還是事後看電視才知道
由於x陽根本沒有工廠在台灣(即便有下游代工,也是相當的少)
因此在去年lativ才會開始出不再僅限台灣生產的商品

這間原廠商看到lativ這樣背叛
氣不下去後才決定自行成立一品牌來進行銷售

我覺得lativ也應該是說謊成性了吧
只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背後的真相
明明就是自己先背叛了一起努力的廠商
然後現在繼續背叛信任它的消費者
還在那邊冠冕堂皇的把自己說的很委屈

這就是我知道的關於lativ背叛的故事
(恕刪)


太刺激了!

繼續看看有沒有什麼後續的消息。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我也是做成衣
L牌講的那些話說實在我也聽不太下去
我也想看看還有麼後續消息
雖然當初2007-2008年我是看到他們家的品牌文宣 (就是拍一堆資深台灣員工照片的) 才下第一次訂單,後來也確實覺得品質還可以,因此繼續買了多年。即使我後來買的產品多數都是越南製,但起碼我知道哪些產品是越南製,買了是我自己選擇,也接受了許多如羽絨衣、褲子等,需要繁複人工的產品在越南製可以壓低成本反映在售價這個理由,因此還是繼續買。

但是真正惹火我的原因,就是因為 L家 "移除產地標示" 那篇聲明稿實在太囂張,

講得好像廉價成衣只有她們一家在做一般,那種態度讓我這個多年的支持者非常不能接受,被欺騙與被蔑視的感覺才是真正傷害消費者感情的原因。那種傷害不是短期內可以彌補得回來的。

剛剛好,我也正在反省自己的消費習慣太過浪費,那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件的廉價衣服,反過來應該省下更多錢買更高檔可以使用更多年的物品才對。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