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漢語是分口語跟書面語的,像「姑娘」這個詞屬於偏口語,老人或者熟人之間會用得比較多,比如老人誇獎你長得漂亮,不說「這姑娘長得真漂亮」,難道她要用上各種晚宴,會議上的語言說,「這位女士長得真漂亮嗎」?
「A:先生貴姓?B:免貴,老子(娘)姓陳。(明明我們就很有禮貌的:敝姓:陳)」這位先生,你用一個有禮貌的台灣人的回答來對比一個大陸的痞子或者一個個性彪悍的男人/女人的回答(比如不少大陸女孩都自認為自稱「老娘」很個性),這樣似乎不太公平。
樓主,前幾年大陸也在探討流行用語是否會對標準用語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以前菊花指的只是一種花,現在卻變成了一個人體器官,以前的小姐一詞指的是年輕的女性,現在卻成了一種特殊職業。但也許真的沒必要這麼認真,流行用語本來就是求個有趣,好玩,語言本來都是人用的,用的人多了,他就標準了
mw1016 wrote:最近看新聞常看到,X...(恕刪) 這一切都要看貴國的記者與主播的素質了!個人也不太喜歡看那些外國人用詞,最近新聞、電視節目、續劇都變成中國的天下,我想要逆流而上應該是很難!只能自求多福,而下一代的教育要好好地修正用詞,比方台灣很多用詞也喜歡引用成語改字,如餐廳叫無餓不坐,不知道小學生看了以後會不會以為這就是真的成語。個人滿希望盡量不要變更成語的字,因為這樣會誤導小孩子的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