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大陸工資喊漲 台商吃不消


chudwu wrote:
台商留才 明年恐得調...(恕刪)



不是要西進嗎?
台企又要準備搬家了

bear098 wrote:
這是真的嗎........(恕刪)


我指的是目前大部分的薪資,當然不是說沒有陸資企業會給高薪,只是比例比較低而已,絕大部分的本科生都是試用期3000以內,轉正加500,另外你要想想像在北京和上海一般都沒包住,所以薪水根本是打平,以上是根據我內地朋友的經驗
~新生代台勞工~

台商如果質是到處壓榨人工的企業

倒掉算了!!!


苦力台勞 wrote:
以上是根據我內地朋友的經驗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台灣公司...出了名的小氣....

我公司給實習生..學校大四的...一個月3000-5000...

我只能說正常的白領薪水沒你想像那麼少...買房的一堆 ..

上海 , 北京 , 深圳 ,有待過中國的應該都是知道他們房價也是很猛的...

以上都是我個人經驗...在中國工作以及..以前國外念書認識的中國同學..




bear098 wrote: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恕刪)


我所認識的阿六仔在上海幹到白領三位,都約年薪在10萬上下,其中一個在P&G外資,平均一個月也才8K多啦
~新生代台勞工~

rightdown wrote:
所以你同意勞工需要為企業與富人負擔大部分稅金,並且利用優惠條件減免稅率嗎?

20年來台灣的人均GDP由1萬上升至6萬元,實質薪資卻只有上升至3.8萬元。
2.2萬元就這樣蒸發了,而這本應是你的勞動所得

至於遺產稅沒有減少?
主計處的資料光是2010年就短收66億元,我不知道你增加的訊息從哪兒來

我想我們談論的是稅制不公...(恕刪)

真好笑!不用亂扣帽子!
我前面寫得很清楚:「一體兩面、有好有壞」
但是你長篇大論,只講其中一面,忽略了另一面的效應!

還有
你的某些講法,連我這個學理工的外行人,都知道有問題!

你不知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嗎?
失真的GDP上升,怎麼能跟實質的薪資上升來比呢?

歷年遺產稅
89年324億
90年195億
91年194億
92年247億
93年232億
94年241億
95年235億
96年218億
97年239億
98年172億
99年313億
事實上,隨著有錢人的錢不需要避稅或外移,若干年後,遺產稅應該會增加!
----------------------------------------
最後,給企業優惠,目的是希望吸引投資和減少外移
我不認為這是稅制不公
真正有問題的是房地產等其他的稅制!
han172189 wrote:
真好笑!不用亂扣帽子...(恕刪)


那請你告訴我政策的「實際效益」比目前的負面效益來得高;以佐證你一體兩面,我忽略好的那一面的結論。

不然

只要這樣解釋,什麼事情就都能有一體兩面,也將總是能找到興旺的一方。
這樣我們就不需要政府,也不需要企劃與政策了


最後,你跑題了。
國家給企業優惠是需要「選擇與管制」的,現狀已經不是優惠,而是優待。
被特定導向單一產業,使得公共資源流失,甚至造成稅基流失,需要提高其他稅收來源比率,以維持政府開支。

如果你認同這樣的作法。
也許喔!我偏激點想,你可能也無權力抱怨稅制不公喔~~~


事情有一體兩面,也同時影響多面。
免稅額過高與遺產稅的優惠,造成少部分團題擁有龐大熱錢,卻不投資實業,轉赴無實價課稅之房地產炒作。
至此,房價攀高,產額淪為泡沫數據。
這不也是你認為的好,造成另一面的壞嗎?


台灣稅制不公的地方仍多。
而你既然能意識到房產問題,應該也能把這個邏輯貫起來吧?
理論模型誰都會談,但是國家實際數據如此,你認為好的方案真的有發揮其效益嗎?
遺產稅吸引資金回流是「政策預期」,但重點是資金是否有流入產業,製造工作岡位與經濟效益呢?
目前來說,財政部之規劃,看不到效益。


另外98年稅收172億,為何至99年能達到稅收313億,從跌到漲?
主因不是大家愈來愈有錢,稅率低,總交金額上漲。

而是!!!!!
王永慶先生的去世!

313億有119億,是王家繳的。
台灣應該不會一年死一位首富吧?

重點----民國100年(你沒寫到),總年度遺產稅累計額只有156億!!!
所收稅額,還呈現下滑呢~~~

並沒有看到稅收增長呀!


只要將所有數據,放回國家總收支細項與舉債金額,就能完全說明實情。
收稅是為了更好的明天,如果明天預估是棄寥寥,修正錯誤才能存續。

GDP算式的確存在錯誤。
但我依據樣本為1990-2010年,20年常態成長之人均,而非台灣接單、國外生產效應發揮的2008年後的單一樣本。

無論你是否相信,你的所得低於應得。
但也能從GDP,回想我先前留言時,「境外設廠還能享有租稅優惠」(台灣接單.國外生產),這件事情吧?

一環扣一環,這好像不是一體兩面就能說得通喔~~~~~


我也是理工科啦
但我認為這不是哪個單一專業的責任。


100年12月累計稅額
http://www.mof.gov.tw/ctview.asp?xItem=61320&ctNode=1774

rightdown wrote:
那請你告訴我政策的「...(恕刪)



完全認同!!

這個國家的稅制
已經過度偏向M的另一端了
而且還美其名•••••••••

rightdown wrote:
那請你告訴我政策的「實際效益」比目前的負面效益來得高;以佐證你一體兩面,我忽略好的那一面的結論。...(恕刪)

謝謝指教!

你所謂的負面效益,是如何評估出來的?
不減稅會造成多少公司營收減少、多少公司倒閉、多少公司外移,要怎麼評估?
減稅又能增加多少投資、多少營收?
很抱歉!我不會評估!但是我也不相信你前面所說的數字!
所以我只說「一體兩面、有好有壞」,沒說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

政策需要時間發酵!也許五年、十年後,才是檢討的時機!
另外,過去十多年,台灣的產業外移嚴重,投資成長不振,
做一些改變來刺激投資,我認為是合理的!
不單是只從公不公平的角度來看!
----------------------------------------
至於遺產稅調降,不只我前面所說,稅收可能會隨時間而增加
有錢人把錢留在國內,每年就會產生稅收
例如投資股票會有證交稅、股利所得稅
放定存、買房子或是增加消費,也都有稅收
這些也應該一併評估!
------------------------------
王永慶的遺產稅,是用50%的稅率去扣的!
但是根據新聞報導,他在海外的資產有2600億台幣,扣不到遺產稅!
國泰的蔡萬霖遺產稅更誇張,只課到幾億!
重點不是公不公平,是課不到稅!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