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kel wrote:
姜維厲害是很厲害...(恕刪)
其實不管怎麼玩
蜀國遲早會被滅掉
姜維的窮兵黷武...個人覺得是讓蜀國提早掛掉的一大原因
我想姜維是要掌握發動戰爭主動權
不主動就等著被動讓人打
然而要主動也得天時地利人和相輔呀
蜀失天時...得地利...缺人和
主動出擊只是讓自己虛的更快罷了
轉念頭想...會不會是他覺得只要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可換得蜀國十數年太平...
iamcobra wrote:
引用自維基百科: "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小弟只看過三國演義, 沒看過魏略,
剛剛孤狗的一下, 發現其實很多歷史學家對魏略的真實性有很大的懷疑, 如 裴松之.
因為魏略是魏國人寫的, 對蜀國與東吳的情況只能推敲或是臆測.
chikk wrote:
其實不管怎麼玩
蜀國遲早會被滅掉
姜維的窮兵黷武...個人覺得是讓蜀國提早掛掉的一大原因
我想姜維是要掌握發動戰爭主動權
不主動就等著被動讓人打
然而要主動也得天時地利人和相輔呀
蜀失天時...得地利...缺人和
主動出擊只是讓自己虛的更快罷了
轉念頭想...會不會是他覺得只要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可換得蜀國十數年太平...
tim901 wrote:
文才武才有屁用
將才才是帶兵獲勝的關鍵
DChild wrote: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部分, 小弟覺得這篇文分析得滿不錯的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648&page=11
其中轉移內部矛盾的部分, 小弟認為也可視作諸葛不採魏延子午谷計的原因之一
或許諸葛亮打北伐的目的, 或許跟對外宣傳的有出入 XD
DChild wrote:
請問"提到魏延有謀反之意"的地方是指?
該是小弟看漏了, 還煩請指教
網站 wrote:
蜀軍第二代將領作戰能力較差,唯一的名將魏延卻有反心使諸葛亮不能放心使用
三國志 蜀書三wrote: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於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三國志 蜀書二wrote:
墼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恕刪)
三國志 蜀書二wrote: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