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 200711 wrote:
諸位想到有哪個國家的文字
比繁體中文還難寫 多筆劃嗎?
簡體的大方向 本來就沒錯
中國的簡體只是簡得不好看 可以再改
過去教科書在一些筆畫上也做過更改
一直抱著傳統 不見得一定是對的
整個中國文字都不知到演變幾次了
台灣不用去笑別人
人家起碼有改革的心
結果好不好 大家觀點不同
我們的文字有想過改良這回事嗎?
如果中國改得不好 台灣自己如果也想來改
台版簡體中文
會不會改的比對方好?
還是都不要動?
講著正體筆畫多美 傳統演變多有學問
然後自己動筆還是用火星文 殘廢正體中文?
抵制?
先看看全球市場吧
不知道耶
所以這個字是最難的囉 
還是梵字有比繁字難啊

印度還用梵字吧

把難的留下來
簡單的交給他們好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titan 200711 wrote:
書法只是藝術的一門
卻通用小學生都要學~我認為沒道理
那時候 有鉛筆 簽字筆 鋼筆 原子筆 卻要學習未來不會用來溝通的書寫方式
令小學生的我 感到困擾 不可思議
為什麼大人要求我 花時間學最缺乏效益的文字?
我肯定書法的美 卻不認同必須要大家都學習
書法在現代社會已經失去文字溝通的意義(恕刪)
啊,那真是太可惜了
連日本、韓國人都在撇大字呢
我們自己的文化丟了豈不可惜?
不管是什麼樣的課程啦
小學階段以"接觸"的心態習之
玩中學
有興趣的人自然會繼續走下去
不喜歡也無所謂
但有機會在外國人面前秀一手大字
過年時辦活動寫寫春聯什麼的
也挺不錯的呢
不管政治立場如何
根丟了就太可惜囉
連日文韓文的書法都挺好看的
簡體字寫書法當然也不會醜(只要寫得好,哪種文字不是問題啦)
請幫忙指認歹徒,感恩!http://mypaper.pchome.com.tw/bien_etre
泓通通 wrote:
可以請對岸的同胞回答一下嗎…
簡體字的根據是甚麼???
繁體字有象形、指示、形聲、會意等
簡體字是如何判讀古意呢??
你們有說文解字 簡體版的說明嗎??
感謝解答!!(恕刪)
簡體字的正式說法為 規範漢字
有些簡體並沒有完全按照“六書”來簡化
簡化的根據如下
1.簡單符號替換原來的偏旁
例:對--对、鄧--邓、觀--观、歡--欢、歎--叹、難--难、雞--鸡、聶--聂、鳳--凤、岡--冈、崗--岗、風--风
2.省去字形的一部分
例:廣--广、滅--灭、習--习、寧--宁、佇--伫
3.省去字形的一部分後,再加以變形
例:妇 (婦)、丽(麗)、归(歸)、显(顯)、务(務)、宽 (寬)
4.採用繁體字的輪廓特徵
例:飞(飛)、龟(龜)、齿(齒)、夺(奪)、门(門)
5.草書楷化
例:书(書)、长(長)、乐(樂)、车(車)、头(頭)、兴(興)、发(發)
6.同音或近音代替,以普通話為準
例:后(後)、干(亁、幹、榦)
7.新造會意字。
例:灶(竃)、岩(巖)
8.採用筆劃較少的古字
例:泪(淚)、从(從)、云(雲)、网(網)、与(與)、杰(傑)
9.採用筆劃較少的古字,再加以變形
例:异(異)
10.採用筆劃較少的異體字。
例:猫(貓)、狸(貍)、狮(獅)
11.改換形聲字的聲旁。
例:毙(斃)、蜡(蠟)、钟(鍾)、洁(潔)、邻(鄰)
12.新造形聲字。
例:护(護)、惊(驚)、肤(膚)、舰(艦)、艺(藝)、响(響)、华(華)
13.偏旁類推字
使用簡化的偏旁重新構造
页(頁):颜(顏)、颌(頜)、顺(順)、额(額)
专(專):传(傳)、转(轉)、砖(磚)
学(學):觉(覺)、黉(黌)
择(擇):译(譯)、泽(澤)、驿(驛)
注意部份類推並不一致,如:
难(難):汉(漢)、叹(嘆)、滩(灘)、瘫(癱)、摊(攤)、欢(歡)、劝(勸)、观(觀)、权(權);(然而「灌」則不簡化。)
仅(僅);鸡(雞);邓(鄧);对(對);戏(戲);树(樹)。 (然而「櫥」則簡作「廚」,「澍」則不簡化。)
庐(廬):鸬(鸕)、颅(顱)、鲈(鱸)、炉(爐)、驴(驢)、芦 (蘆)
汤(湯):杨(楊)、场(場)、殇(殤)、阳(陽)、 伤(傷)、荡 (蕩)。
门(門):闷(悶)、问(問)、闻(聞), 开(開)、关(関)、闲(閒)、闹(鬧)、(然而「鬥」則簡作「斗」。)
与(與):屿(嶼),誉(譽)、举(擧)。 (然而「兴」是「興」的簡 體。)
簡體字判讀古意基本沒什麼問題。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出版有繁體版。有沒有簡體版,我不曉得。應該有,不確定。
我要說明的是,大陸沒有禁止繁體字,繁簡漢字是並存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