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你想想看,剛畢業的學生有什麼可以貢獻給公司的? 在學校學到的理論? 或是做報告的經驗? 還是做的要死要活才賺一點錢的打工經驗??
現在每家公司都希望可以請到有實力, 有工作經驗,肯付出和忠心的員工. 請注意我剛剛提到的, 實力+經驗+肯付出+忠心.
學生在學校的成績"大概"只能看出這位應徵者有沒有實力. 你不能說這學生成績都很好就是有實力的人才. 畢竟學校內的情況都跟外面真實的世界不一樣. 為什摩我會這樣說, 你今天考試不能"作弊", 但是在外面做事你總可以"找資料"和"請人幫忙"吧? 重要的CASE很多都是要一個團隊一起去完成的. 成績的高低好壞只能限定於學校. 成績高有可能他很會背教材, 懂得如何考試等等. 所以成績的高低只會反映這個人做事的態度.,有沒有責任心去作好他應該做的,是不是肯付出! 不該"完全"跟實力畫上等號
學校的環境給予了我們一個學習知識的機會, 而有了這個機會我們才可以學習到如何在學校這個環境內拿到"好成績". 今天要是不給這些社會新鮮人一個"機會", 他們怎麼如何學習做出一個"好成績"? 而這些公司卻不想要去訓練這些新人, 大家都要有經驗的人才, 那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嘛?
就如我剛剛講的, 不給機會就更不用談忠心度和上進心了

你說:讓你學習?學會了你會不想再往薪水更高的地方跳? 但你有沒有想過, 剛進公司的新人會被公司竭盡所能的榨乾可以對公司的貢獻. 當他們可以安然的度過這段期間,成長可以獨當一面或是生產力很高的員工時,他要求公司對他之前的貢獻給予更高的獎賞, 這樣不對嘛? 你不能滿足他, 繼續給予他們原本的獎賞.那他們選擇要走也是對的.
希望你看看就好.
buyaola~
但是
當初應徵工作時
幾乎...真的幾乎104上掛著都是要有工作經驗一年以上...
感覺根本是公司制式化的官方語言..
btw,
誠心給要找工作的新鮮人 -->
面試前要自己認清自己~問自己有什麼-->所要 所學 所知 所會
不要當小白...
畢竟一個很熱誠卻又肯學的人
難道會沒有自我的認知嗎?
現在對自己要什麼 未來有什麼規劃的七八年級
真的都一片迷惘
問十個因該有九個都低著頭思考不出來吧
我玩20多年的電腦(從Digitel VAX開始,一直到IBM AIX,從Decnet到TCP/IP...)
我年紀不大(30歲後半),但是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不過一張有用的證照都沒有(MCSE NT4.0跟Novell 4.1 CNE應該沒用了吧?),又不是本科系(文科的)
記得4年前公司倒了(做了8年),出來找工作,發現很多公司都有一個心態,
要找一個全能的工程師(最好有很多證照),但是經驗不能太久(最好一年左右),薪資不能要求太高(最好3萬以下)...
問題是,這樣標準,如果應徵者學校沒訓練,前一份工作沒栽培,自己又沒熱誠自修,大概一年左右經驗的人到不了吧? 這樣低的薪資,應該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材吧?
當年我到現在工作的這家公司應徵,主管本來不要我的,因為,我沒證照,工作經驗太久,薪資要求太高(我只要 35K/月 喔),沒想到過了1個月,他主動打電話要我去上班,還怕我不去,薪水調到多快10K/月...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工作,以往都是找菜鳥來教(有證照,但基本上啥都不會那種),等到教會,就跑了....直到我來應徵,當時幾乎所有面試我的人都想抓住我(副主管/小組長),但是因為擔心公司高層不喜,所以後來還是找了些菜鳥....
沒想到,一個月來,每個菜鳥都接不下來(因為我的前任是被氣到離職的,根本沒交接文件),菜鳥又沒人教,做不了幾天就跑了,最後只好找我....我只花了2天,就把公司所有的環境搞清楚,花了2個月,就把所有的文件做出來,半年就開始跑新案了...
不過因為年紀大了點,又當過主管,所以工作上不容易與人相處...直到現在,還是主管的眼中釘...
找人是要找人來幫忙, 不是增加自己或公司的負擔
(不是說新手才是負擔哦, 有時候老手造成的傷害更大)
專業上要有貢獻, 能增加這個 team 的績效, 能降低其他人的負擔
個人能追求成長, 至少可以看到兩年後還能跟得上公司發展腳步的潛力
個性態度上要能融入組織, 能跟這個 team 的成員共事
外在, 消費等生活態度要能與這個 team 的成員與工作性質相近
這個職缺在人力市場的供給狀況如何?
總之, 會在很多考量點去取一個平衡
找是找最適合的人, 而非最厲害的人
有時候, 公司希望找個熟手, 但最後卻錄用新手
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有經驗
主管絶對有權力去調配內部人力, 改變這次錄用人選的標準
但求職者自己有這樣的條件去影響公司的決策嗎?
1.傳統大學教育的目標,並不在於讓學生俱備專業技能,
這反是技職大學的主要目標,只是國內的技職體系朝傳統大學來學習.
變了沒有特色,沒有區別,而且要求大學教授跟隨業界潮流去教導技能,
對他們來說也很吃力,偏偏IT業知識又是生命週期相當短的.
2.現在的學生可能普遍都不太有心在學業上
資管系畢業後從事相關行業的比例應該都是很低
以我班上為例,大概只有1/10吧,
反倒是這業界有許多非本科系生進入.
3.現在公司要求也挺高的,往往是什麼技能都要懂,
有一人要身兼PM/SA/SD/PG的
也有那種要懂數種語言,多種資料庫專長的
資訊技術也是百家爭鳴,很多人也是無所適從
這不得要工作許多年,才能符合標準?
還是只要有"摸"過,就算具備該項技能?
4.很多公司在找人時,需求定的不夠明確
常出現徵才廣告與面談需求有很大出入的情況
甚至面試主管還有不專業的面談表現,反令求職者搖搖頭
心想這樣的人怎麼連基本知識都不懂,還能當上主管?
( 打個比喻,假設我應徵版大的工作,結果
面試者說: 像你會Macintosh(即mac)呀....
(但我明明寫的mandarke(linux),而且Macintosh 跟我應徵工作內容沒有關係,是不同的東西,雖然字面上看起來有點像)
面試者說: linux 在市場的反應普遍不佳,還不夠穩定
本人說: 請問有無實際案例或遇到那部分的問題,我很想了解
面試者說: .......................................
( 完全說不出話,就停在那好幾秒,我才見狀再轉到其他話題.)
5.依我的經驗,不少公司本身是滿局限在特定領域的
在不同公司間轉換跑道,有不少東西是要重新學起的
做GIS的公司一堆,做ERP的公司一堆,彼此的domain knowhow能累積嗎?
老手還是得表示"我願意學",要不然別人會要嗎?
6.就算在同一產業工作,又有多少東西是可以累積的?
因為現在太多公司有競業條款,彼此"打壓"對方
所以公司又能找到多少適才適所的員工呢?
這是自己造成的吧?
有不認真的求職者,也有不認真的徵才公司
同時我也建議版大,在面試時事前應該都會去看求職者的自傳吧
( 沒自傳或介紹祖宗八代的,更是不用看了 )
你遇到的那些不認真的求職者,多少可以從自傳中事前先有個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