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HBO太平洋戰爭 搞錯了

沒想到下班了,回家看到這篇,竟然為了南京吵起來了,害我去翻了一下書。

南京,素稱地勢險阻,諸葛亮論金陵地形,說它鍾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但實際上,要守住南京,並不能只在城門口逼城而守,而是要守住外圍線,最好能在乍浦、平望、嘉興、蘇州、福山和無錫、江陰一帶,最少也得在溧水、句容到鎮江之線。

這是因為南京西、北環繞長江,東面阻於鍾山,陸路交通都由南面出入,所以日軍如果由東而來,南據溧陽、東據鎮江、西扼太平,就可切斷南京對外聯絡,而不戰下金陵。

而當時國軍的國防線完全失效,導致日軍長驅直入,都是導致南京淪陷的原因。

再加上當時若要出南京撤退,只能走挹江門出城到下關,然後渡河到對岸的浦口,但是當時該處已經被封鎖,且日軍突破長江防線直接到下關攔截,撤退根本無望。

總歸一句,領導者對於現代戰爭的不瞭解,才會做出這種背水一戰的舉動,當然,下場絕對是死傷慘重。

南京地形,套用到弓箭時代可以,但是隨便的飛機火砲,都可以輕易的打過長江,背水一戰?屁!!
NYPD SWAT wrote:
沒想到下班了,回家看...(恕刪)


大概就是如此
一般人都以為防守南京就是在南京城內做困獸之鬥
我才說查南京的地理
南京不像淞滬一片平坦毫無天險可用
至於守不守的住....
某人提出東吳,宋,明跟南明
以下為歷史上南京之役

元軍攻打健康: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軍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趙潽棄城而逃,都統司都統制徐王榮等開城請降,元軍兵不血刃,佔領建康。

晉軍攻打建業:
三月,王濬軍東下抵達三山。吳主孫皓遣游擊將軍張象率舟軍萬人抵禦,但吳軍毫無鬥志,「望旗而降」。孫皓企圖再湊2萬兵眾抵抗,這些士眾卻於出發前夜,即盡逃亡。至此,吳國已無兵可守。各路晉軍兵臨建業。孫皓用大臣薛瑩、胡沖計,分別遣使奉書於王濬、司馬胄、王渾處求降,企圖挑撥離間。按司馬炎原先的規定,這時的王濬晉軍應由王渾節度,而王渾屯兵不進,又以共同議事的名義,也要王濬停止進軍。但王濬不顧王渾阻攔,於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萬,方舟百里,鼓噪而進建業。吳主孫皓面縛出降於王濬軍前,吳亡。

成祖攻打應天(靖難之役):
李景隆戰敗,朝改封盛庸為平燕將軍。十二月盛庸在東昌(今山東聊城)大破燕軍,燕軍損失數萬人及大將張玉,此役是朝廷軍隊自開戰以來首次大捷,燕軍退回北平。
此後,朝廷軍隊一直無法平定朱棣燕軍,然而燕軍雖然取得多次勝利,但因兵力不足,無法固守太多得手的城池,僅能據有北平、保定、永平(今河北盧龍)三府。朱棣深感南軍兵多勢眾,曠日持久,攻防俱難,因此便計劃直搗京師。
此時正好有不滿朝廷的南京宦官投奔朱棣,並告之京城守備空虛的實情。朱棣於是放棄在北方逐城攻擊的策略,率軍直趨南京。
建文四年四月,一路南下的燕軍被徐輝祖部隊擊敗,攻勢受挫。然而此時惠帝擔憂朝廷無強將防守,調徐輝祖回京師。這個舉動讓燕軍攻勢再起,一路從淮北大破朝廷軍隊,進而擊敗防守淮河南岸的盛庸,進至長江北岸。
六月,朝廷長江水師叛降燕軍,朱棣率軍渡江直取南京,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等人開南京城門投降,朱棣隨即即位,改元永樂,成為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是為明成祖。

南明(國姓爺的江寧之役):
別提了...

只能看出東吳,宋,明的南京都是不戰而逃(降)
哪能證明南京非易守難攻?
明鄭的江寧之役更說明了只要守軍能戰且能善用南京地理
好守的很
m112211 wrote:
行!!不過你請先拿出...(恕刪)


你搞清楚好不好!!!南宋(宋高宗)建國初期國都不是在南京(江寧)請問是在哪裡!!!你不要跟我講不是在南京耶!


難道是在你家裡嗎!還有南京有十朝都會六朝古都之稱!這裡指的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

十朝都會 : 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洪武、建文、永樂)、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南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名演變 :

越城 : 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業:公元211年
  建鄴:公元282年
  建康:公元313年
  蔣州:公元589年
  升州:唐朝
  江寧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應天府):公元1368年
  江寧府:公元1645年
  天京:公元1853年
  南京府:1912年
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請問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定都南京國祚有久的???都碼不是曇花一現!無知也要有個限度好嗎~
電子大頭 wrote:
大哥....台灣地區還沒播放哩.....
網路上看的就不要明目張膽拿上來貼圖
這樣不太好吧????...(恕刪)

還有字幕哩,哈哈~
m112211 wrote:
行!!不過你請先拿出...(恕刪)


你不要跟我有講南宋建國初期不是定都在南京(江寧)耶!!!難不成是定都在你家嗎???

南京有十朝都會六朝古都之稱~ 六朝 :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

十朝 : 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洪武、建文、永樂)、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合稱十朝

請問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建都在南京國祚久的???都碼不是曇花一現!!!無知也要有個限度好嗎~
navi1303 wrote:
你搞清楚好不好!!!南宋(宋高宗)建國初期國都不是在南京(江寧)請問是在哪裡!!!你不要跟我講不是在南京耶!

navi1303 wrote:
你不要跟我有講南宋建國初期不是定都在南京(江寧)耶!!!難不成是定都在你家嗎???

就跟你說了宋從來的國都就是汴京
江寧也只是南宋短暫行在10年
後就一直以臨安為行在
你要不要承認我也沒辦法
還是你根本搞不清楚定都(京師)跟行在的差別??

navi1303 wrote:
請問是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定都南京國祚有久的???困窘都碼不是曇花一現!無知也要有個限度好嗎~

國祚長短跟悲不悲慘有何關聯
請說明?
可愛小熊 wrote:
第二集狀況好不到哪去...(恕刪)


史蒂芬史匹柏已開始製作續集

儘管《太平洋戰爭》才剛開播,但鍾愛戰爭題材的史蒂芬史匹柏已開始謀劃下一步動作了。近日他接受了外媒的專訪,據他表示,在《太平洋戰爭》中未講完的故事,將會繼續講下去,並且已經開始製作。

Q:當你重新製作一部二戰片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讓新作和原來的電影看上去不一樣?

史蒂芬史匹柏:《太平洋戰爭》看上去就和《搶救雷恩大兵》不一樣。《諾曼第大空降》這部劇在視覺上讓人感覺灰暗有力,但《太平洋戰爭》中到處都是藍色的天空,士兵們不是在陰鬱的天氣中作戰,總的來說這是一場在藍天下進行的戰爭,炎熱並且乾燥。所以和《諾曼第大空降》相比較,《太平洋戰爭》中有更多鮮活的色彩。

Q:戰爭片中的戰鬥場景都很慘烈,拍攝這些場景會比士兵作戰簡單嗎?

史蒂芬史匹柏:不會。因為在面對戰爭場景的時候,我們的演員、導演都可以說是新人。我和湯姆參與過《搶救雷恩大兵》和《諾曼第大空降》的拍攝,我能想像 《太平洋戰爭》的演員和導演們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困難、嚇人的任務。

Q:你們在製作的時候是否沒有完全照搬太平洋戰爭,也參考了一些其他的士兵的經歷?

史蒂芬史匹柏:我們拍攝戰爭片是想根據倖存者和老兵的經歷,展現人類的靈魂對於戰爭的回應。我不想以慘烈為標準來比較不同的戰爭,但人性在戰爭中會有相同的表現。
m112211 wrote:
只能看出東吳,宋,明的南京都是不戰而逃(降)
哪能證明南京非易守難攻?
明鄭的江寧之役更說明了只要守軍能戰且能善用南京地理
好守的很


南京在長江下游一帶應該已經算是比較好防守的地形,但是能不能守住,還是要看雙方的實力差距而定.若雙方實力接近,城外又有援軍的話,應該還是可以守,看一下清末太平天國時清朝攻多久才攻下南京就可知一二.

但問題就在於實力差太多.在抗戰期間,由於國軍部隊火力與裝備不足,和日軍數量1:1 PK都幾乎必敗無疑,更何況攻城日軍數量比國軍守軍多兩倍以上,國軍之中還有相當比例是從松滬戰線撤下來的殘兵,又沒有其他援軍來救,南京城會被攻陷當然是遲早的事,唐生智臨陣脫逃只是讓這個結果提早來臨而已.

NYPD SWAT wrote:
沒想到下班了,回家看到這篇,竟然為了南京吵起來了,害我去翻了一下書。
...(恕刪)

馬後砲的一堆,一輩子沒帶過兵打過仗,嘴砲到是挺會的,
老總統讀日本軍校的那裡不會不知道日本實力,
反觀我們從清朝列強就欺侮我們,民國後又出個軍閥,
戰爭從沒停過,國家那有時間喘氣.
日本開戰前就誇下海口三月亡華,戰力懸殊想也知道,
焦土政策,時間換取空間外,拿什麼跟日本硬幹,
飛機航空母艦幾乎都沒有,連汽車運輸都差一大截,
槍砲子彈更別提,美國英國東南亞駐軍都打輸,何況我們.
戰爭初期南京就在上海旁邊,日軍當然一定拿.
打消耗戰拖垮日軍是戰術也是唯一辦法.
那些那麼會嘴砲的換你們來說說戰術,怎麼跟當年的日本軍打這仗.
老總統只有五顆星,你們可以當六顆星了.

虎斑貓 wrote:
南京在長江下游一帶應...(恕刪)


守南京,不能以遠古時期來看,完全不相同。

現代戰爭是三度空間戰爭,平面過不去,先從空中轟炸,炸到剩下斷垣殘壁後,在派陸軍進去掃蕩。

遠古哪有航空器具,最多是弓箭或投石器,傷害有限。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