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不支持簡體字的大陸人,僅僅是發洩~~

我也覺得不要改比較好...這樣台灣跟中國的官方文字才會有區別. 才能證明彼此隸屬不同的國家政府...

簡體字...用墨筆試著寫幾個字...就覺得...好醜喔!
J屠蛇 wrote:
照樓主這種論調日本....(恕刪)



實在看不出版主所謂的論調~跟韓國日本有啥關聯
J大可以解釋一下嗎

何況開版的並非台灣人~說要改變也不是台灣人啊=口=
hunk0504 wrote:
形意都簡化,就舉一個...(恕刪)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他們自個兒用得好好的,別人在一旁指手畫腳做甚麽?

周人穿越到今天,看到繁體字還不要痛哭流涕,大罵子孫不肖?
幻天擎 wrote:
刮別人鬍子前請檢查自...(恕刪)


您抄了一堆材料想說明什麽?

黑、燕是在甲骨文中還是篆文中出現根本不是我的核心論點,您即使是把它駁倒了又能怎樣?

訛變訛傳,從古至今哪一朝哪一代沒有?篆文是對甲骨文的大幅繁化、隸書本身就是對篆文的大幅簡化。您要是去看看戰國文字不還得嚇死?各國文字變得亂七八糟,不忍卒讀~齊國的“馬”簡化得只有一個蛋加兩條線、吳越的花鳥字加了許多莫名其妙的花紋~這些都是按六書的規則來的?六書本身就是東漢時代許慎的歸納,是追述性質的。而不是漢字造字或演變的dogma~

前面一位大大說得很對:意識形態超過了文字本身啦~
這個討論讓我想到牛頓雜誌有一期關於[文字起源]專題討論,簡述一下,我想大家可以想想囉!

1.目前全球文字系統可分為兩個:表音文字與表語文字,表音文字佔了大部分地區,是以字母拼音方式來拼出該語言的音,本身不帶任何的字義;表語文字則只有中文,除了音以外,文字本身有他自己的意思。

2. 表音文字起緣來自埃及的[聖書體],該文字本身看來其實是象形文字,諸如:眼睛、河水、獵鷹等等,但埃及發展到最後,藉用了該象形文字的音來『拼』出說話的『音』,因此古埃及文並不能以象形文字方式來解讀,而這是表音文字的起源。(該專題報導有說明:古埃及象形文根據考古有可能來自於亞洲的士兵)

3.由於[聖書體]十分難寫(基本上就是真的畫出眼睛、河水...),後續發展為[僧侶體],兩者的差別就如同本討論串的字體問題,但事實上兩者當時是兼容的,[聖書體]主要用於正式場合與公文往來,稱為[正體字],而[僧侶體]則用於日常生活,稱為[俗體字]。

4.[僧侶體]而後演化為腓尼基文,並透過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貿易開始傳遍地中海各國,地中海各國則透過類似拼音方式組合成自己國家的文字,例如:希臘字母Alpha其實是源自於腓尼基文的第一個字母,該字母源自於埃及象形文中的牛頭,到希臘時則轉90度,而後開始流傳到歐洲各國,而變成字母A。

5. 早期的英文字母並不是26個!歐洲的自母系出同源,目前諸如德文、法文...歐洲各國的字母是46個,字母增加是因為語言拼音需要而開始創造出新的字母的,比如早期沒有G,其源自於字母C,V U W也是類似的情形,在現代歐洲各國如A系列的字母,也是因為各國語言的語氣語調而增加新的字母,所以未來,英文字母不一定字母目前的26個。

6.表音文字幾乎是扣掉中文以外,其他所有的地區皆屬於。日文本身是藉由漢字創造平假名、片假名來拼出日本語,其實本質上日文仍屬於表音文字。最特殊的則是韓國使用的[諺文],自成系統,但本質上它還是屬於表音文字。

7. 文字也有滅亡或失傳沒人使用的:例如楔形文字。

由上所述,各位大大所說的甲骨文、隸書、小篆等等,其實是中文字的演化過程,此有別於[正體字]與[俗體字],文字本身是會隨著時間演化的,只是中文自成一格,正(繁)體與簡(俗)體也是歷代都有,我想這個本來就是並存的,我個人比較支持共存,自然演化,當然,我也不排斥去學簡體字,畢竟那都是中文的一部分,只是就人口來看,正(繁)體中文使用的人口中文使用的人口來看,全球67億人口只剩下臺灣與香港使用,這對文字本身而言,真的有資格進入文化遺產,但我覺得那還蠻諷刺的,所以我也支持大陸的網友們學習正(繁)體中文。

比較有趣的是,其實,現在我們所有人打上來的文字,不管是什麼輸入法,其實都是透過拼音方式來拼出中文字,輸入法其實就是一種表音文字。

當然,嚴格來說[摩托車]、[脫拉古]...等的詞彙本身,也可以說是用中文發聲的表音文字喔!

蛙鳴之地 wrote:
晚上乖寶寶九點準時上床的時候聽到巷口鄰居在打小孩。
小孩哭鬧著說我不寫作業了啦。寫不完:那家姓:蕭

很難笑, 但~~~~~~~~~~~~這是真的
尤其是當我的名字三個字加起來total有54畫的時候
tpda wrote:
有些字簡化過頭偏離字義了
譬如"你下麵給我吃"
簡體變為"你下面給我吃"
意義真的天差地遠

講話行文沒語境嗎? 沒語境英文一詞多義會不會頭很大
frankchin wrote: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他...(恕刪)


說實在的完全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的確可能古人來到現在應該會大罵子孫不孝,

把文字搞成這樣,真是丟中華的臉
frankchin wrote: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他們自個兒用得好好的,別人在一旁指手畫腳做甚麽?

周人穿越到今天,看到繁體字還不要痛哭流涕,大罵子孫不肖?
(恕刪)


不論美醜,單以實用性來說,小弟也覺得簡化字無不可,他們用熟用慣就好,正簡二種字並不妨礙溝通。真正妨礙溝通的,另有原因。

但周人穿越到今天,若看到現代華文痛哭流涕、大罵子孫不肖,也許並不是因為看到正體字,而是x化字。
hunk0504 wrote:
說實在的完全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的確可能古人來到現在應該會大罵子孫不孝,
把文字搞成這樣,真是丟中華的臉

語言是工具 能不能流傳時間會檢驗
國中學習的文言文還記得幾句?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