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鐵道史

雖然說劉銘傳是台灣鐵道的始祖,
但是蓋得真的很爛, 火車是用人推的.

所以當時的路線, 跟現在的路線不完全一樣,
日本為了修縱貫鐵路, 還得開築基隆跟高雄兩個深水港.

目前的鐵道是 1908 年完成, 縱貫鐵路,
從基隆到高雄港. 沒有經過台中.

日本蓋縱貫鐵路, 主要由當時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規畫的.
其中參與規畫的人, 包括後來被列為日圓五千元鈔票頭像的新渡戸稲造.
以及長谷川謹介, 是完成縱貫鐵路的人.

縱貫鐵道使用跟日本同規格的七分軌, 也就是窄軌.
這種軌道的好處是爬坡力較強.

由於當時的機關車速度較慢, 所以用窄軌比較能適應台灣的地形.
也因此, 縱貫鐵路本線其實是走現在的海線的.

後來於 1918 年完成花東線, 採用五分軌, 不過月台空間保留升級給七分軌.
舊山線於 1920 年代左右完工.
舊山線又叫做台中線.

有個非常有名的斷橋, 就是當年台中附近發生大地震造成的.

當時主要的機場跟港口都有或是預定建築鐵道路線,
例如松山機場線, 新竹機場線, 台南機場線, 岡山基地線, 台中機場線, 高雄臨港線,
新高港線.

當時台灣有兩家鐵道株式會社,
分別是台灣鐵道株式會社, 以及台北鐵道株式會社.

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只有兩條路線: 淡水線跟新店線.

當時日本規畫了一堆密密麻麻的鐵道運輸,
不過因為戰爭而中止, 例如鐵路電氣化.

高雄車站是日本統治時代的代表作,
因為日本打算把大東亞共榮圈的首府設在高雄,
很罕見地在高雄蓋了四個月台.

高雄市前面的中山路, 跟後面的博愛路,
是台灣的火車站裡面, 唯一前後站都有林蔭大道的車站.

雖然戰後拆掉不少鐵軌,
不過,
因為鐵道運輸在某些地方敵不過小汽車,
也算是一種必然.
2008-10-17 15:3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鐵道史
dearjohn wrote:
後來於 1918 年完成花東線, 採用五分軌, 不過月台空間保留升級給七分軌.
舊山線於 1920 年代左右完工.
舊山線又叫做台中線.

有個非常有名的斷橋, 就是當年台中附近發生大地震造成的.
恕刪)


那斷橋是苗栗的龍騰斷橋嗎?
現在的山線是又經過修改的
那之前的舊山線鐵路(有經過勝興車站那條)是那條台中線嗎?
其實就是台中線沒錯.

因為當時機關車沒辦法爬坡,
所以先蓋海線.

台鐵的說法, 山線海線都是幹線,
不過正統的路線是海線.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又來了

日本好

日本妙

日本瓜瓜叫

台灣人什麼都比不上日本人

這樣可以了吧

dearjohn wrote:
其實就是台中線沒錯....(恕刪)


後來台鐵的列車 , 有一陣子走海線的自強號(台北<--->高雄) , 也比山線快 , 大約只要四小時 , 這也應該有關 .
最近一次停權時間-->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10-09-04 。 累計停權次數-->10次
小弟懂坐火車時已經是現在的山線鐵路
曾聽學校老師說過舊山線鐵路台中往苗栗某一段因為坡度太陡
舊款的自強號在下雨天還會有上不去的困擾(還要巴庫一段距離後再衝刺上去)


現在台北<->高雄坐山線海線的時間應該都差不多吧, 除非靠停站多或是火車爆胎之類的誤點理由
我最喜歡搭的是 1019 從台北到高雄,
13:09 出發, 16:56 到達.

當時走海線, 只停台南.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中至 wrote:
又來了日本好 日本妙...(恕刪)


對呀明明就是劉銘傳建的
再來就是蔣介石建的
那有啥日本人建的
真是見鬼了
chin1228 wrote:
對呀明明就是劉銘傳建...(恕刪)


話說日本人建鐵路是為了更快把物資運去日本吧

新竹縣竹東內灣線.早期就是運送大量尖石鄉山地坎伐的木材.運至竹東林場裁木.
最後是要進貢大日本帝國的~
相同路線就是阿里山線....
很多基礎建設在我們這年代看來是貢獻.但是在當年的情況呢???
當年的老百姓在日本統治下也是敢怒不敢言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