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劉銘傳是台灣鐵道的始祖,
但是蓋得真的很爛, 火車是用人推的.
所以當時的路線, 跟現在的路線不完全一樣,
日本為了修縱貫鐵路, 還得開築基隆跟高雄兩個深水港.
目前的鐵道是 1908 年完成, 縱貫鐵路,
從基隆到高雄港. 沒有經過台中.
日本蓋縱貫鐵路, 主要由當時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規畫的.
其中參與規畫的人, 包括後來被列為日圓五千元鈔票頭像的新渡戸稲造.
以及長谷川謹介, 是完成縱貫鐵路的人.
縱貫鐵道使用跟日本同規格的七分軌, 也就是窄軌.
這種軌道的好處是爬坡力較強.
由於當時的機關車速度較慢, 所以用窄軌比較能適應台灣的地形.
也因此, 縱貫鐵路本線其實是走現在的海線的.
後來於 1918 年完成花東線, 採用五分軌, 不過月台空間保留升級給七分軌.
舊山線於 1920 年代左右完工.
舊山線又叫做台中線.
有個非常有名的斷橋, 就是當年台中附近發生大地震造成的.
當時主要的機場跟港口都有或是預定建築鐵道路線,
例如松山機場線, 新竹機場線, 台南機場線, 岡山基地線, 台中機場線, 高雄臨港線,
新高港線.
當時台灣有兩家鐵道株式會社,
分別是台灣鐵道株式會社, 以及台北鐵道株式會社.
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只有兩條路線: 淡水線跟新店線.
當時日本規畫了一堆密密麻麻的鐵道運輸,
不過因為戰爭而中止, 例如鐵路電氣化.
高雄車站是日本統治時代的代表作,
因為日本打算把大東亞共榮圈的首府設在高雄,
很罕見地在高雄蓋了四個月台.
高雄市前面的中山路, 跟後面的博愛路,
是台灣的火車站裡面, 唯一前後站都有林蔭大道的車站.
雖然戰後拆掉不少鐵軌,
不過,
因為鐵道運輸在某些地方敵不過小汽車,
也算是一種必然.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807973
因為當時機關車沒辦法爬坡,
所以先蓋海線.
台鐵的說法, 山線海線都是幹線,
不過正統的路線是海線.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