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人很喜歡開會嗎???.........God



回來台灣工作
才頭一個月
就每天開會................平均算下來,大大小小的會,每週要開將近16小時的會
............
身邊的人都跟我說 這是正常的 要習慣
問題是
1.開會時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
2.開完會都沒什麼具體的決策
3.位什麼大大小小事都要開會




2008-08-27 10: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God
welcome to taiwan
這就是台灣的企業文化,如果在科技廠的工程師應該會感受更深吧!!!
開會是小事,開得好是大事。

開會能對公司真的有幫助就算了,不過通常都是各單位角力戰場,推責任跟搶功勞的地方,
看你公司文化,久了你就會知道,建議剛開始多聽多看,
小心各個不起眼的小職員會不會是某大頭的馬前卒、愛將,開會黑鍋推錯人是會被反將一軍的,
即使真的應該是該單位負責。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開會時
吹冷氣吃便當玩手機打遊戲

這樣想

開會就不會太無聊了
narx wrote:
哇回來台灣工作才頭一...(恕刪)


因為ISO精神

有新的企劃或是ISSUE

就要透過開會來討論

然後將討論內容編列成冊

不然主管是用來幹麻的?

就是用來開會用的咩
超过3人的会议重点绝对不是开会的内容(劳资双方谈判会议除外)
重要的会议是等你进入到核心之后才会开
而且一般人数不会超过3人
然后这种人数众多的会议还是有重点的

1. 准时 - 表示你有重视这件事情, 不管这件事重要不重要
2. 座位 - 公司安排好的没办法,自由入坐的话,就是考验你观察公司内部势力消长的能力,选对边可以事半功倍.
3. 记名字 - 建立人脉的基础

以上是小弟的一点意见跟经验
欢迎补充
之前的公司有個主管和我說:

美國人開會:會議前預告時間和主題,大家都準備好資料,開會時各顯本事,討論出結論(或總裁決定)後,大家就照做!

日本人開會:會議前預告時間和主題,大家私下都討論好了,會議時就是公佈結論,大家也都遵行!

台灣人開會:會議前預告時間和主題,但是都沒人理;開會時,主題發起人侃侃而談,還是沒人理;開會後,私底下閒言閒語,陽奉陰違,還是沒人理。
主席想要說話,您能怎樣。

平常生活中,都沒人要聽他講話,

在工作場合中,因為有權力可以教人坐在那裏。

所以您要体諒一下啊。


這一篇可以給那些高層的看一下。(紅色部份)

文---大前研一


「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如果每天都做這些事,其實是很痛苦的。

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但到了那時候,現在想來快樂的事,

屆時已不快樂了。想做就馬上去做,儘管不景氣,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



我說「人生不妨繞路走」,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

多位經營者的(痛苦)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



過去30年間,我至少和一千位經營者共事過。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

但是一年30個人,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我所謂的經營者,都是社長(總經理)

、會長(董事長)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



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

的日子,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

相機環遊世界,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忘掉工作,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NPO)

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或是長住澳洲。



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可謂百人百樣,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他們之中

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為什麼呢?


首先,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最近半途失意退職、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

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只好引咎辭職。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積勞過度而猝逝。

同樣地,歷任會長、董事會顧問、顧問、最高顧問、監察人等職位,一過了80歲,

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但是

一過了70歲,卻突然開始想做「終身經營者」,怎麼也不肯退休。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

又如何呢?好像也有問題。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

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

人上了年紀,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才會覺得有趣。

每天要做到這樣,似乎很難。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他們幾乎是

為了健康而打、為了防止老人痴呆而打,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樂趣」。



釣魚則更慘。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老夫妻沒那份食慾;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

的歡喜,其實都是裝出來的。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如果還是社長任內,因為是偶一為之,

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爭相討魚。孫子也會討好說:「爺爺好厲害哦!」如果住在

市區,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

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一點也不快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現在都已

打消念頭。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可是真正退休後

天天釣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只是不再拍照了。他當副社長時去過

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當時是很稀奇,他以「副社長的南美報告」為題,

宴請屬下,同時展示攝影成果。席間讚語不絕:「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哇!我也想去

一次看看。」真個是賓主盡歡。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但是這回

屬下就不捧場了。不是推說有事在忙,就是告罪下週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理由儘管不一樣,

總之就是沒人來看。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



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

手動照相機,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看來,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也沒有

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


我的結論只有一句,這輩子都不要說:「我以後要怎樣怎樣……」。我的建議是,如果有

「以後」想做的事,現在,沒錯,就請現在去做!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沒有延後的理由。

現在覺得快樂的事,上了年紀以後,不一定覺得快樂。更積極地說,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

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快樂地生活。


∼摘自:想做的事就去做!(作者:大前研一)



不然主管是用來幹麻的?
就是用來開會用的咩

+1

個人覺得單位主管好像也只是開會用的(主管開會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長很多)

這就是台灣的公司文化,所以我寧願做工程師 ~~~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The Devil's Advocate" ~ John Milton
badsupper wrote:
因為ISO精神有新的...(恕刪)


._.

ISO條文當中,除了管理審查會議以外,沒有任何會議是被規定一定要招開的唷0.0/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