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個進出口電子通關的問題 :
現在台灣進口電子通關(EDI)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
從 1~6, 可以做到無紙化的程度嗎 ?
1. 國外供應商
2. 國外Forwarder ( 如 : KWE, Nittsu, ... )
3. 航空公司
4. 國內Forwarder
5. 報關行Broker ( 如 : 五崧, 譁洲, ... )
6. 購買者 or 收貨者
其實重點也不是多少%無紙化, 主要是因為我們跟國外供應商(集中在兩三家)購買很多貨品, 因而有大量的進口報關需求.
因為現在尚未導入ERP(其實導入ERP能否減少人工Keyin也未知), 很多進口Invoice都需要人工Keyin輸入資料, 且供應商因為是半手動(部分資料也是手動Keyin)也會有錯, 而在輸入資料時除了要Keyin還要檢查, 因此想要將手動Keyin和檢查的部份改為EDI資料輸入並請供應商藉由某種機制使她們傳出來的Invoice資料(明細如下2,3, EDI或其他格式)是正確的, 各位先進有何看法或建議 ?
傳輸資料 : 除了報關基本資料1., 2., 還有公司需要的資料3.
1. Invoice#, MAWB#, HAWB#
2. 保稅品名, 保稅規格, 保稅料號(由次規格歸納出來的)
3. 訂單號碼, 次規格, 數量, 單價
* 2,3會出現在Invoice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