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統一的語言與文字,也允許境內各種族的語言文字存在,很不巧的是,臺灣也是其中之一,官方目前尚未明文規定禁止語言混搭使用,尤其像近年流行的諧音梗就是最明顯的融合多元化語系案例,當然,上了年紀的人大多無法接受,並對此出現批判,這類人在古代會被稱為:「洪咚先生」,意思是食古不化,不求進步的人,這類人容易被潮流所淹沒。沒想到臺灣語言多元化行之有年,老夫一早還得上來嘴一下。
看人事時地物~ 如果是你的上司和頂級上司在對話用你聽不懂的語言,那沒差~反正處理事的維度本就不相同, 如果是好朋友同輩之間這樣那就有些不妥了... 亦或是你在歐美國家,遇到一樣會講中文的華人,當然是中文優先,沒必要裝逼~ 裝逼被雷劈
要看場合,小弟美國留學的時候,一個台灣的教授在我們一群台灣學生入學的時候辦了一個座談會,席間就明確表達不要在課堂上因為同學中剛好是華人(不只包含台灣人,會說中文的華人都算),就用中文聊天, 即使是閒聊也很不洽當,因為其他同學聽不懂,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如果是去觀光,尤其是自助,總會有在公共場合和旅伴聊天的機會,難不成大家要為了去哪一國旅遊就特別先把那國語言學起來嗎? ,我是覺得,如果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和自己的熟人用母語交談沒有什麼不禮貌的問題,要不然大家都別出國旅遊了,如果是認識的人在場,一定是有共通可以溝通的語言,要不然也不可能會認識,那就要避免使用對方聽不懂的母語交談,下面的影片可以很好的還原在同一場合說不同語言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