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不要介入他人因果

網路盛傳這種說法

我覺得不是都不幫人

而是要看對象、看時機


駑鈍的不勸、不幫,讓他痛了自己就會醒


別人沒問、沒求助不幫,讓他經歷自己的因果
2025-08-24 13:06 發佈
首先,究竟什麼叫因果?

凡是勸不動的,攔不住的,那就是命。

只要這一個人拼死都不聽勸,那說明這條彎路他必須走,這個坑他必須得填,這個劫他必須去經歷。

你若打擾別人的因果,不允許別人受自己該受的苦,就是在逆天行道,那麼這些苦最終就會由你來承擔,業力都會轉嫁到你身上。

因此,千萬不要去打擾他人的因果,也不要輕易去渡人。

當別人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再幫助他,告訴他該怎麼做,這叫教導。

如果別人沒向我們求援,我們卻主動告訴他怎麼做,這叫做教訓。教導會帶來感激,但是教訓會招致怨恨。

因為這在對方眼裡是一種炫耀,會讓對方覺得能力不如你。

你的好心未必帶來好處,反而會給自己招致災難。還有一點要切記:當你的認知超出了對方,他就會本能的的防衛和抵抗。因為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自己的尊嚴不可被侵犯。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某行銷公司的因作品發行(與靈異題材有關的作品),決定搭配開直播玩碟仙的活動,也有宮廟老師陪同!
我雞婆叫他們要小心最好別玩,然後我突然嚴重生病,無形界的兄弟覺得我很愛多管閒事,所以我被教訓。

後來不在網路上對人教育想開直播玩碟仙的人,搞不好玩的人與另一世界的彼此有累世恩怨的因果,隨他們去糾纏不清吧!
但你不幫,他出錯又推過來?
2021startup wrote:
但你不幫,他出錯又推過來?

他要你幫

你再幫

點到為止

不用太盡力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你在說台灣的法官嗎?
這是一個很深的修行課題,學會「不介入他人因果」需要智慧、覺察與慈悲。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與心法,幫助你在生活中慢慢練習:

1. 培養覺察力
當你看到別人的困境或選擇時,先停下來問自己:

我是出於真心幫助,還是想控制局面?
我的介入是否真的對他有益,還是只是滿足自己的焦慮或價值觀?
這種覺察能幫助你分辨「幫助」與「干涉」的界線。

2. 練習尊重與放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課題與因果路徑。即使你看得出他可能會受傷或犯錯,也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

你可以這樣想:

「我願意陪伴你,但我不替你走路。」

這是一種慈悲而不執著的態度。

3. 提供支持而非控制
你可以給予建議、傾聽、陪伴,但不要強迫對方接受你的方式。真正的幫助,是讓對方有空間自己做決定。

例如:

「如果你需要我,我在這裡。」
「這是我的看法,但你要怎麼做,我尊重你。」
4. 反觀自己的因果
有時我們之所以想介入,是因為自己內心有未解的情緒或過去的經驗。透過反思自己,也能更理解為什麼會有「想干預」的衝動。

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在投射自己的恐懼或創傷?
我是不是在重演某段未完成的關係?
5. 修習靜心或禪修
透過靜坐、冥想、念佛、禪修等方式,可以幫助你培養內在的平靜與智慧,減少對外界的執著與干預慾望。

6. 相信宇宙的安排
有時候,放手並不是不關心,而是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機與學習。你不需要扮演救世主,只要做好自己、活出善意。
你會介入人家的因果
是不是代表這也是你的因果?

有時候我們都知道不要多管閒事
但是有時卻是這些閒事都會跟你扯上
想甩也甩不掉….
緣來了,還想跑。


善佈施應對
不讓自己造成煩惱即可
這句沒有主詞

命題並不完整

是誰介入了因果

舉例來說

宣傳 正知正見 揭露 隱藏參數

是誰介入了因果

宣傳 邪知邪見 虛假包裝

是誰介入了因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