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討論如何改變少子化趨勢,畢竟台灣少子化已經到不可逆的地步。現在看是約莫十年左右出生會少一半,從2000年三十多萬到2010年二十萬到2025年十多萬。
我個人想到的少子化對策:
1 進口外勞替代去做台灣人不願做的低級工作。
2 傳產 以及CP值不高的電子組裝系統廠自動歸零或外移到印度 東南亞。
農業自然凋零 糧食改由進口。
3 人均生產力在AI的幫助下成長爲二到三倍。
4 機器人大軍在工廠 和各種服務業補充缺少的人力。
各位有何評論 指教和補充呢?
我個人想到的少子化對策:
1 進口外勞替代去做台灣人不願做的低級工作。
2 傳產 以及CP值不高的電子組裝系統廠自動歸零或外移到印度 東南亞。
農業自然凋零 糧食改由進口。
3 人均生產力在AI的幫助下成長爲二到三倍。
4 機器人大軍在工廠 和各種服務業補充缺少的人力。
# 台灣少子化已成不可逆的局面後的社會應對
面對台灣少子化趨勢已無法逆轉,未來十年新生兒數量恐減半,這將帶來勞動力、產業結構、社會照護等層面的重大變革。以下是針對不可逆少子化的實際社會對策與發展方向。
## 1. 大量引入外籍勞工
- 引進更多外籍勞工,補足基層或不受本地人青睞之工作(如長照、建築、農業、服務業)。
- 彈性調整外勞政策,擴大產業外勞引進範圍,降低門檻以穩定人力結構。
- 須同步強化外勞權益保障、落實管理與融入政策,避免社會衝突。
## 2. 傳統產業與製造業的外移或自動化
- 低附加價值型產業結構加速外移至勞動力相對年輕且成本低廉的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
- 部分傳統產業或農業因人力短缺、產業競爭力下滑而自然萎縮,改以進口填補國內需求。
- 台灣產業聚焦於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尋求價值升級。
| 產業變化 | 方向 |
|----------------|-------------------------|
| 傳統製造業 | 外移到勞動力充足國家 |
| CP值低電子組裝 | 對外投資、去全球化配置 |
| 農業 | 自然萎縮、倚賴進口糧食 |
## 3. AI時代提升人均生產力
- 大力採用AI、智慧自動化、資訊化手段,提升每位員工產值,使少人力可維持經濟規模。
- AI應用於知識工作、工廠自動化、金融、物流等多領域,將生產力提升至以往數倍。
- 政府及產業需投注於AI教育及技能轉型,減少少子化帶來的人才斷層。
## 4. 機器人補充服務與製造業勞力
- 發展工業用與服務型機器人大軍,取代生產線與部分生活照護等重複性、重體力工作。
- 資本投資向智慧機械與無人化設備聚集—包含醫療、餐飲、零售等對人力依賴高的服務業。
- 支援智慧城市、無人商店、智慧養老等新型態服務應對人口老化與人力短缺問題。
## 現實挑戰與政策配套
- 外勞政策需兼顧台灣本地勞工權益與社會安定。
- 高度仰賴進口糧食與產業外移,需妥善管理國家糧食安全與產業自主風險。
- 社會對AI、機器人廣泛應用需提前設計配套法規與倫理規範。
- 教育、產業結構需與時俱進,強化轉型力與創新力。
台灣少子化既已不可逆,應積極布局「新型社會生態」,以移工、產業升級、AI與自動化為主軸,維繫經濟與社會穩定。
https://ace0156.pixnet.net
不管過去、現在、未來
在人口日趨減少的前題下
先解決物價與薪資問題
即便是身處低薪職務
居所、溫飽、養家、傳宗等等日常開銷所需,薪資必需能滿足外,還要有結餘
很悲哀的事,老夫這年代年輕時,薪資是員工開給挖角的老板,現代趨近死豬價的薪水
低薪進而影嚮的是企業的競爭力及創造力。
企業不論是採用移工、機器人,同樣淪落上述的困境
這樣的惡性循環,未來人口會有什麼下場?
簡單說,以前一張專業證照,可以獲得高薪,現在同樣的證照,薪資卻平價化,值得深入探討的是,當10個人有同樣證照,而其中一人的才能創造更多時,薪資會更多嗎?
老夫前東家,照以前天下雜誌評比,也算是前20大企業,當時,學士與碩士薪資是有差異,後來幾年前,兩個學位薪資是一樣的。
中國有位教授「朗咸平」,就很鼓勵年輕人畢業後感儘就業,不要想讀研及出國深造,除非你成長背景十分強大,足以把出路舖好。時代環境不一樣了,不再是窮人翻身的年代。
Jimmy Wang wrote:
不用討論如何改變少子化趨勢,畢竟台灣少子化已經到不可逆的地步。現在看是約莫十年左右出生會少一半,從2000年三十多萬到2010年二十萬到2025年十多萬。
順便回應一下時事 ,目前台灣美國之間關稅談判, 農業汽車業的開放變成焦點.
那農業汽車開放後勢必會影響從業人員的工作, 但這就像命定好的 ,少子化加上美國關稅,
這些產業注定在台灣做不下去.
另外一個奇特的觀察, 就是過去幾任總統 :陳水扁, 馬英九, 蔡英文, 馬總統任內的出生人口反而是掉最少.
還有一點逆勢成長, 這個觀察和經濟成長相反, 因為一般認為馬英九任內經濟較差.
這點有人可以解釋他是做了什麼讓年輕人願意生小孩?
Jimmy Wang wrote:
順便回應一下時事 ,目前台灣美國之間關稅談判, 農業汽車業的開放變成焦點.
那農業汽車開放後勢必會影響從業人員的工作, 但這就像命定好的 ,少子化加上美國關稅,
這些產業注定在台灣做不下去.
另外一個奇特的觀察, 就是過去幾任總統 :陳水扁, 馬英九, 蔡英文, 馬總統任內的出生人口反而是掉最少.
還有一點逆勢成長, 這個觀察和經濟成長相反, 因為一般認為馬英九任內經濟較差.
這點有人可以解釋他是做了什麼讓年輕人願意生小孩?
答:
他只要幽默的講一句,說 - -
【你們 + 妳們不生的話,我就繼續選上唷

然後 ( 討厭他的 ) 大家就狂生了。

只要是總統,當然也都可以講一樣幽默的話 ...
就是看看有沒有相同效果 ...

內文搜尋

X